中國唯一遺忘的領土,至今宣稱:無條件支持中國,只承認中國統治

清朝的中國,雖然國力不甚強盛,但還是繼承了大國面子工程,對外展示的是一派泱泱大國的氣派。不管是不是囊中羞澀,清朝也繼承了明朝的“壕”,動輒對來上貢的小國“一擲千金”,於是世界對中國一片叫好。起先不承認清朝統治的,後來也都真心歸附清朝。

一個支持率不高的政權,一旦上位,第一件事不是安撫國民,而是對外刷存在,如果世界都認可了,名氣打出去了,國內的民心自然也就安定了,這也是統治者的“統治觀”。清朝的治國思想還是比較先進的,既沿襲了漢王朝的天下觀,也沿襲了明朝的天下觀,怎麼說呢?

漢王朝不屑於西方國家,認為那是蠻夷,不知道教化,以武力抗擊漠北的政權,對外夷的歸附採取懷柔政策,同時又加強防範。

明朝是以天朝上邦為主的中原核心朝貢體系,讓外夷定期上貢,不要以為這只是個面子工程,其實是有深刻的治理國家的策略在裡面的。雍正曾經說過:“凡臣服之邦皆隸版籍。”也就是說,清朝皇帝認為外夷都是奴隸。

說白了,這跟殖民地是一回事,只不過清政府採取的方法被世界稱為“更文明”罷了。帝國主義是武力臣服,建立殖民地,這不也是“奴役”他們嗎?但中國可是給錢的,這是重要問題。

中國唯一遺忘的領土,至今宣稱:無條件支持中國,只承認中國統治


作為“天朝大國”,中國統治者更願意表現出大度,體現自己的富有,歸根到底就是為了面子。這點跟西方殖民思想有很大不同,西方為了錢,連底線也不要了,赤裸裸的剝削壓迫,而被統治地區實際上被帝國主義控制,經濟上、政治上都沒有話語權。

這跟中國的宗藩制度有很大不同,中國的宗藩制度很瀟灑,幾乎是從戰國時期就開始了,那時的青銅銘文上記錄著“屬邦”,漢朝為了避劉邦的字,改為“屬國”。

作為宗主國的中國統治者,是以一種"王者不治夷狄,來者不拒,去者不追"的不治主義態度對待外國的。

為了顯示自己的富有與大度,本著“薄來厚往”的態度,給予朝貢者大量賞賜,所以這些國家很願意跪拜中國。來得時候是萬元戶,走得時候身價百萬,誰不願意來啊?

清朝鼎盛時期有二十二個藩屬國經常來朝貢,蘇祿、博羅爾、瑪爾噶朗、坎巨提、安集延、那木幹,包括海外的蘭芳共和國,華人建立的國家。

中國唯一遺忘的領土,至今宣稱:無條件支持中國,只承認中國統治


我們注意到,這裡有一些國家是很陌生的,比如坎巨提,坎巨提是清朝的外藩,與克什米爾比鄰而居,他的重要的戰略關係讓英國、俄國、中國都在爭奪它,中國的做法是藩屬國,以影響力滲透,英國武力拿下,直接發展成殖民地。

光緒十七年,光緒下令在坎巨提北面築蒲昌城,南面設屯防局,組織百姓遷移過去進行開發,這裡也是中國的領地。

清朝末年,由於中國的衰落,很多藩屬國都離開了中國,投入英國、法國的懷抱,實際上也是迫於無奈,英法對他們進行殖民壓迫,而中國又不能保護它們,所以中國接二連三失去了藩屬國,有的地理位置特別重要。

中國唯一遺忘的領土,至今宣稱:無條件支持中國,只承認中國統治


坎巨提是中國的領地,卻被英國佔據,從那時起坎巨提就跟中國脫離了關係,但他們一心向往中國,有一顆“中國心”。

坎巨提的位置特別重要,通過科裡克山口聯接阿富汗和中國,向北可到達新疆,向南又是興都庫什山到印度的門戶,這樣的地方,英國怎能不覬覦?

中國唯一遺忘的領土,至今宣稱:無條件支持中國,只承認中國統治


坎巨提被英國吞沒後,也一直堅持自己是中國的藩屬國,對中國不離不棄,這種精神是難能可貴的,在中國二十多個藩屬國裡,只有坎巨提做到不離不棄,無條件支持中國。

英國控制印度後,對其實行殖民搶奪,建立東印度公司大量撈錢,過度開採印度的天然資源,將印度的油水榨乾。不過由於英國面臨的反抗太激烈,加上國內外的矛盾,一度力不從心。在印度和巴基斯坦人們的不斷反抗下,英國控制的英屬解體成印度和巴基斯坦,坎巨提歸巴方管。

中國唯一遺忘的領土,至今宣稱:無條件支持中國,只承認中國統治


巴基斯坦是中國的鐵哥們,一直對中國有情有義,曾經屬於中國的坎巨提融入巴基斯坦的大家庭後,對中國的感情可以盡情宣洩,也不用擔心印度或者英國。

如今坎巨提人們的生活還是不錯的,提到中國,坎巨提領導人坦白地說:“我們曾是中國的臣民,只認中國,不承認其他統治者”。

中國唯一遺忘的領土,至今宣稱:無條件支持中國,只承認中國統治


坎巨提人說:“看到中國人就像看到老家,歡迎中國人來做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