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斯克“超级隧道”变过山车?解决拥堵难题的终极方案在这

超级隧道、火箭、太阳城、电动车……去火星齐全了,什么?!你还堵在小区门口

埃隆·马斯克在洛杉矶遭遇了堵车,于是“任性版“钢铁侠有了Boring Company,试图通过打造一个“超级隧道”网络来改变交通拥堵的问题,( boring除了“无聊”还有“钻孔”的意思,长姿势)。12月18日晚马斯克邀请了一些客人和媒体成员免费试乘位于洛杉矶的首条隧道。然而,首批幸运儿体验后的反馈却是颠簸、头晕、不舒服。这次试乘俨然变成了一次“真香警告”, 而不是此前马斯克说的“在城市里瞬间移动”。更糟的是,马斯克想解决拥堵的想法有个致命的漏洞。

马斯克“超级隧道”变过山车?解决拥堵难题的终极方案在这

看到这个隧道,是不是让你想到地铁?城际铁路?更像轨道上用平板拖车拉着一辆Tesla。据说未来是以一个厢式车运送自行车和行人为主——嗯,越听越像高速地下铁,或者中低速磁浮列车。(高速磁浮时速400+公里,秒超!)

马斯克“超级隧道”变过山车?解决拥堵难题的终极方案在这

当然,马斯克敢想敢做,敢做能做的行事风格再次令人印象深刻。然而,如果能进一步改进乘坐体验,并实现网络化,“马斯克过山车”可能有希望成为行人、汽车点对点移动时的快速通道,节省移动时间,提高一些效率。

但是,马斯克隧道的最大问题是,他并不能真正解决城市的交通拥堵。我们来demo一下,开车到地铁站,噢不对,是隧道站,搭乘马斯克摆渡车,到达目的地。听上去跟P+R的理念没啥本质区别。但是,这个场景,放到很多已经拥挤不堪的大城市,很难对拥堵状况有什么帮助。再想象一下,超级隧道用来运送电动车,出发站附近的交通会变成新的拥堵点,到达站附近等待融入城市交通的车辆排长龙,交通会变成另一堆“jam”。

你以为,美美的场景是这样的:

马斯克“超级隧道”变过山车?解决拥堵难题的终极方案在这

实际上,场景可能是这样的:

马斯克“超级隧道”变过山车?解决拥堵难题的终极方案在这

至于运人,在没解决呕吐问题的情况下,80-120公里的地铁可能更能让人接受。虽然挤一点,但还能愉快地吃个鸡。东京地铁是全球最繁忙最高效的地铁网络,马斯克的高速隧道网络如果要建成这样,恐怕不是一天。因为它是这样的:

马斯克“超级隧道”变过山车?解决拥堵难题的终极方案在这

没有做过一天城市管理者的马斯克自然也不太能理解,为什么居民要投诉抗议他挖隧道,毕竟,他的火箭大部分都是在荒岛上测试的。但即使是太平洋中,高速穿梭的沙丁鱼们也肯定不是靠特殊的隧道来避免拥堵和碰撞的。

马斯克“超级隧道”变过山车?解决拥堵难题的终极方案在这

但一个城市,与其说是地理概念,不如说是人与人的社会组织形式,显示了一种相互作用的方式。马斯克的单点技术的创新,并不能立刻拿来解决城市性的问题,这是超级隧道的局限性。

要真正解决“拥堵”这一全球性问题,必须通过系统性的整体方案,从人出发,统一车、路、城,通过系统性的整体方案改变人类未来出行的模式。有一家出行科技创新企业已经给出了答案,他们提出了智能汽车、智捷交通、智慧城市的三智战略。在华人运通的三智战略里,打造“智捷交通”就是构建一个智慧的交通网。

马斯克“超级隧道”变过山车?解决拥堵难题的终极方案在这

与“超级隧道”不同的是,“智捷交通”能利用现有的交通网络、道路设施,充分运用物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自动控制、移动互联网等现代电子信息技术为交通运输提供系统性服务。可通过路端感知,云端决策,车端控制,提前为车辆提供最佳的出行方案,在提升出行效率的同时还能为行车安全提供最佳保障,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从而进一步避免因交通事故造成的二次拥堵。这种极具未来感的规划和技术有一种令人茅塞顿开的感觉。

马斯克“超级隧道”变过山车?解决拥堵难题的终极方案在这

不要以为“智捷交通”遥不可及,华人运通的“智路”项目已经在江苏盐城落地,华人运通自主研发的国内首个基于车路协同的L4量产智能自动驾驶系统的车辆也已经在封闭道路完成了超过100,000公里的测试。很快就能看到智能车+智能路的现实版,相信这是比超级隧道更接近未来出行的解决模式。

任性地解决一个人的移动痛点,还是解决大多数人的出行问题?答案很明显。这关乎社会效率,也关乎每个人的最大利益。

电动车、太阳能、火箭、超级隧道,去火星都齐了,快来!……什么?!你还堵在小区门口?

好吧,你真的应该“三智“一下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