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唯一寫錯字的火車站,66年不改正,是哪個站?你怎麼看?

陽中華


因為古時的文化人太少,一個村中只有幾個能寫作的文人,解放前這邊有一個文化人,給窮人寫年對聯都搞笑留傳至今,他是這樣寫的,《玄田類禾中,二十八疋蟲,》那家人不懂的字聯,年三十高興的貼上過年了,大年初一拜年者懂字的人看後,對那家窮人的家人說後才明白,分明是罵他家人《畜類種,王人蛋,》,這個也是叫文人教書先生,?

這個蘭字的錯與對,主要是本地區人都服從,關建後人也沒有去更正他,這說明了書法的亂橫之派,沒有什麼明確的規定,?





龍華中


今年是改革開放40週年。40年來,中國鐵路尤其是中國高鐵實現飛速發展,成為一張閃亮的“中國名片”。說到中國鐵路的發展,自然離不開鐵路沿線的火車站。


一、寫錯字的火車站是蘭州站


隨著高鐵線路的不斷髮展,各個城市的火車站也在不斷升級改造,越來越有特色。


當然,不論車站建築怎麼讓人驚豔,最大的特色一般都會在建築頂端凸顯自己的地名,這樣做一舉兩得:一是標明自己的地域特色;二是能讓途徑的旅人一眼知道自己究竟身處何處。



在這些火車站中,有一處是特別讓人驚訝的。它地處我國西南交通要道,是古代絲綢之路上的一顆明星。沒錯,它就是蘭州。


讓人驚訝的是,蘭州火車站的“蘭州”兩字皆是錯字:“蘭”字的第一橫最長,下面兩橫較短;“州”字的最後一豎帶了個鉤,讓人看著非常彆扭。


更讓人困惑的是,這兩個錯字居然高掛66年沒有改過來,為什麼?


二、蘭州站是重要的交通樞紐


蘭州,我們都知道,是甘肅省省會,簡稱“蘭”。蘭州是古絲綢之路上的重鎮。


早在5000年前,人類就在這裡繁衍生息。西漢設立縣治,取“金城湯池”之意而稱金城。


古時候這裡就曾是古絲綢之路上的重要城鎮之一。隋初改置蘭州總管府,始稱蘭州。



2012年8月28日,國務院批覆設立西北地區第一個、中國第五個國家級新區——蘭州新區,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不斷髮展和逐步向西延展,蘭州的交通、經濟、文化、教育和戰略作用等更加凸顯:


是中國西北地區重要的工業基地和綜合交通樞紐,西隴海蘭新經濟帶重要支點, 西北地區重要的交通樞紐、物流中心和科研教育中心,是新亞歐大陸橋中國段五大中心城市之一,絲綢之路經濟帶的重要節點城市,也是中國人民解放軍西部戰區陸軍機關駐地。


三、“蘭州”錯字鬧了大笑話?非也!


那麼,在這麼重要的地方怎麼會出現火車站名出錯的謬誤?這兩個字真的是錯字嗎?我們且來看蘭州火車站“蘭州”兩字的由來:


1、從漢字演變上來說,“蘭”字的演繹來自於“蘭”,指香艸也,從艸闌聲。


上世紀五六十年代我國開始大力推行簡化字,1964年發佈《簡化字總表》,一直到1986年重新發布時,還對其中個別字做出調整。


也就是說,在這個時期內,我國通行的簡體字尚處於不斷定型的過程中,“蘭”字之哪橫長哪橫短,“州”字是否加個豎勾,在六十多年前的社會現實裡還不作為最終的書寫標準。


2、從漢字書寫魅力上來說,這兩個字出自甘肅天水籍著名書法家張邦彥先生。懂書法的人都知道,我國書法流派甚多,字體有別,且不同的書寫者有著不同的魅力表達。


“蘭州”這兩個所謂的錯字,就是張先生書寫別具一格的地方,是書法中可以包容和認同的魅力。


3、從歷史文化背景上來說,蘭州是一座歷史文明古城,我們的母親河——黃河穿城而過。


為了凸顯黃河的重要性和這個城市不一般的氣勢,書寫者在寫“蘭州”兩字時,特意拉長“蘭”字的第一橫,並給“州”字帶上勾,將這兩字立在樓頂,氣勢立即就出來了。



作為蘭州來說,有以農耕文明為核心內涵的黃河文化,有以多民族共融而共生的民俗文化,有以絲綢之路為發端而摧生的以佛教為主體的絲綢之路文化。


如今的蘭州,依靠古老的文化底蘊,催生了更加富有自身特色的文化張力。這種張力也表現在對蘭州站“錯字”多年的堅持和包容性上。


另外,從生活習慣上來說,不論這兩個字是否出錯,其出現的背景怎樣,它巍然立在那裡66年,已經成為城市地標,成為蘭州一大特色,很多人也早就看習慣了,真要換掉,恐怕還不習慣吧?


親愛的朋友,你對這個觀點有什麼看法呢?歡迎留言,一起討論!


有書課堂


蘭州火車站,看看那個字寫錯了。請看下圖:





陽中華


全國唯一蘭州火車站的“蘭”字備受爭議,很多人質疑這個字的正確與否,甚至心底暗暗嘲笑,堂堂蘭州火車站,竟然會把“錯別字”放在這麼明顯的地方。但“蘭”真的是個錯別字嗎,外地人也許不知道,但咱們甘肅人大部分人都知道,“蘭州站”這幾個字是當時請的書法家張邦彥先生寫的,他是甘肅天水籍的著名書法家,至今蘭州站,進站口,出站口都是他的書作,他被稱為是“簡牘之父”。

蘭州的“蘭”寫成上長下短其實主要的原因是解放後,很多字體被規範為簡體字,包括蘭州的 “蘭”,書法作品裡面習慣用未規範之前的字體,橫豎長短,甚至筆畫順序等等都與現在的簡體字甚至繁體字都有較大的差別,這個"蘭"字寫成這樣是另外一種書寫方式,蘭州車站寫成這樣,更能體現書法家的一種個人風格。

在書法界,對文字的形態要求並不嚴格,俗話說:草書三分賴,書法家張邦彥先生把“蘭”字寫成這樣並不是寫錯,而是故意用他自己的風格寫成如此書法體,我認為“蘭”字寫成這樣沒有什麼可爭議的,他只不過是一個書法家個人書寫風格的體現,也並不是錯別字,一個字在書法界有很多種寫法,一個人和一個人的風格不同罷了,“蘭”字寫成這樣,歸結為張邦彥書法家的個人寫法就對了。希望我的回答能解開您的疑問,歡迎各位在評論區留言參與討論。





草根趙小武


中國沒有這個錯別字站。

蘭州站沒寫錯,這就是中國文字的博大精深!



粵港澳深大灣區委


的確有一個這樣的火車站,就是甘肅的蘭州火車站,以前經過的時候並沒有注意,今天一查的確如網友所說的那樣,貌似“蘭州”的蘭字寫錯了,我們標準漢字正常的寫法是蘭字的三橫最後一橫最長,但是在蘭州站的題詞中,“蘭”字的最後一橫卻寫的最短,和我們小時候學習的蘭字並不一樣,還是反著的。

其實我也覺得很奇怪,難道這個字不是最後一橫長嗎?從書法的結構來看,最後一橫長,才能夠托住這個字上面的部分,形成一個倒三角形的穩定性結構,從漢字的結構角度也應該是最後一橫長比較好看,要不然就顯得頭重腳輕了,不知道當時的書法家運用了什麼書寫手法,有的網友還懷疑這個字使用了“倒裝法”,就像文章裡面的倒裝句一樣,或許是工人一不小心給安裝反了。

在網上查了一下,這兩個字還是以為著名的書法家寫的,這位書法家叫張邦彥,當時的書法大家,他的書法主攻漢代的簡牘書法,我估計是受到了簡牘

書法的影響,才寫成這樣的,還有可能是當時的標準漢字並沒有規定最後一橫必須最長,所以才寫成了這樣。

不管怎樣,網友的討論也讓我獲得了不少的知識,也重新認識了這個火車站。




書法初學


照你說北京的北不也是錯別字嗎



小米88739


這個事我以前看到過,但沒有鑽研過。

用“錯字”寫站名的是蘭州車站。它出自書法家、漢文字“簡牘”學者張邦彥手筆。我沒有研究過漢簡,但我相信張邦彥先生不會信手塗鴉。作為一個南來北往有無數人經過的大城市的車站站名,張邦彥這樣寫,一定有其出處,一定有其道理,否則絕不會以普通人都知道的“錯字”示人,留下千古笑柄。

甘肅是一個文化大省,當地崇尚書法的人極多。張邦彥先生當初為什麼這樣寫,我還需要找找相關資料。但其用心中一定有基本的一點,即引人關注,以宣傳祖國的文化知識,宣傳漢文字知識。我沒有去過蘭州,但我知道這個事,慚愧的是沒有上心。

隨後補上吧!


北方硬筆與散曲


火車站代表一座城市的發展和歷史,一般幾乎不會見到哪個火車站的站名寫錯的,而唯獨1952年10月投入使用的蘭州站的站名,總讓人誤以為是個錯別字,其實內有深意。

蘭州站的“蘭”字是上面的那一橫最長,下面兩橫很短,看起來就像是簡體字的“蘭”字倒著寫,寫錯了,也正因如此,讓每一個來到蘭州的人對蘭州站印象深刻。

正常來說,我們見到的火車站站名不是正規簡體字就是繁體字,比如蘭州站正規的寫法應該是如下圖這樣的:

而真實的蘭州站的“蘭”字卻給人一種寫錯了的錯覺,聽說曾還有人建議更正過來,但自1952年蘭州站開始使用至今已經過去66年了,期間還進行了多次火車站的改造工程,到2014年才有瞭如今的規模,但這個所謂的“錯別字”卻從沒有變過。

蘭州站的題字原本就是由中國近代著名的書法家,有“簡牘之父”稱謂的張邦彥所寫,張邦彥是甘肅天水人,家族自古就是著名的書藝傳家,他寫的字也包含了強烈的個人色彩在裡面。

而蘭州站這個所謂的錯別字,較真兒來說,應該算不上錯字,而是包含了張邦彥的書法特點,和書法家對蘭州這座城市的理解和寄託。

在古人書法大家中,顏真卿的書法,很多字也不是正規的上短下長之類的,顏真卿書法更多的是上長中短下長,這都是書法家個人特色的體現。

蘭州站的“蘭”字還有一種說法,是說張邦彥當時希望蘭州在城市的發展,祖國的發展中與眾不同,於是故意將蘭字倒過來寫,便形成了如今的“上長下短”結構。

不過我覺得這樣寫的站名才更有特色,更能代表蘭州,也更能代表歷史,且不管當初張邦彥是否真的故意寫“錯”,就拿書法來講,他是不同於電腦打印體的,它也更具特色更代表文化。

火車站是一座城市的名片,是外來人員對城市的第一印象,我相信蘭州站的特點和與眾不同都足夠代表蘭州的發展和進程。


李阿冰


蘭州站啊!怎麼看都不舒服,至於為什麼不改是不是書寫人的地位高這個錯字也有存在的價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