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版的北京保卫战为何冤死了大明的擎天一柱?

明崇祯二年,后金在皇太极的带领下绕过关宁防线,取道蒙古,破长城,陷遵化,兵锋直指北京城下。当此时,袁崇焕正从宁远到山海关巡视,得知消息后日夜兼程率领九千骑兵驰援北京。

崇祯版的北京保卫战为何冤死了大明的擎天一柱?

在北京的广渠门与皇太极发生激战,袁崇焕身先士卒,甲胄被敌军射的和刺猬一样仍不退缩,皇太极眼见广渠门已敌不过,继而转战左安门,但在左安门又被袁崇焕痛击。皇太极只好带着之前的宁远之败、宁锦之败耻辱的退去。崇祯版的北京保卫战取得胜利,化解了京师之围。然而皇太极却留了一手狠毒的反间计。

平台议饷

袁崇焕是一位军纪十分严明的统帅,当时匆忙驰援北京,军士无饷无粮,时至寒冬腊月,将士们只能在北京城外安营扎寨,并且袁崇焕下令不得抢老百姓一粒粮食。此时,接到崇祯皇帝要袁崇焕入城商议军饷,袁崇焕喜出望外,但可叹堂堂大明兵部尚书兼蓟辽督师只得缒城而入,连城门都不让走。

进了紫禁城,到了平台,只见崇祯皇帝正襟危坐,表情严肃,根本没提议饷之事,而是直接命左右将袁崇焕拿下,直接送往南镇抚司监狱。

崇祯版的北京保卫战为何冤死了大明的擎天一柱?

凌迟处死

崇祯三年,袁崇焕被定了"欺君通敌"之罪,绑缚西市凌迟处死,将袁崇焕绑在柱子上,整整剐了3600刀。刽子手和看热闹的百姓争相吃袁崇焕片下来的肉,抢不到的甚至花钱购买,一边吃一边破口大骂袁崇焕通敌卖国,最终袁崇焕尸骨粉碎,传首九边。

崇祯版的北京保卫战为何冤死了大明的擎天一柱?

千古奇冤

1.想袁崇焕死时才47岁,正值盛年,作为抗金第一线的统帅,没有死在敌人手里,却死在了自己人手里,令人惋惜。

2.欺君通敌之罪莫须有,袁崇焕一生致力于与后金作战,宁锦大捷,宁远大捷,广渠门胜利,甚至努尔哈赤含恨死于宁远城下,千里勤王,何来罪证?

3.想袁崇焕作为明朝高官,已凌迟处死的方式结束了一生,未免太狠太过。

4.想当年于谦被冤杀之时,北京城百姓无不落泪,而袁崇焕同样战功赫赫,被杀之时,却招来了百姓的辱骂怨恨,争相食其肉。

5.袁崇焕一生清廉,身后无子,作为大明的蓟辽督师,每天从他手里过的军饷无数,而他却不曾贪钱,只是一心杀贼报国。

6.于谦有于谦墓,岳飞有岳飞墓,像袁崇焕这样的民族脊梁死后尸骨无存,后人想去祭祀都无地可去。

7.最最讽刺的是,袁崇焕的冤情是被曾经一直与自己为敌的清朝平反的。于谦死后,英宗的儿子宪宗为其平反,岳飞死后,高宗的儿子孝宗为其平反,他们都是在本朝得以平反。而袁崇焕却是一百多年后由请乾隆帝为其平反,真是可笑至极啊。

崇祯版的北京保卫战为何冤死了大明的擎天一柱?

努尔哈赤曾经以七大恨告天起兵反明,小编认为袁崇焕这七大冤屈是亘古未有,空前绝后。崇祯皇帝自毁长城,当他在煤山望着北京城内的熊熊大火,回想起当年的这一幕不知会做如何感想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