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色糖洋糕 老板娘不怕秘方公开

三色糖洋糕 老板娘不怕秘方公开


三色糖洋糕 老板娘不怕秘方公开

【美食名片】

糖洋糕原是农历七月半时吃的,后演变成了永康特色小吃。

与许多热吃的糕点不同,糖洋糕因由米浆制成,若出笼热食,会因为糕体不够凝冻而黏糯沾牙,风味不显。但一经放凉,精妙立现。不仅味道清新甘甜,触感温润如玉,入口更有一种似内酯豆腐般的滑嫩,再多一重 Q 弹软糯。加上唇齿间弥漫的米浆混合丝瓜叶的奇妙香味,一吃便让味道印在心里,难以忘记。


三色糖洋糕 老板娘不怕秘方公开

【背后故事】

地道风味背后是儿时记忆

胡芳是村子里出了名的糖洋制作能手,她家做的糖洋糕,不仅在永城本地有着一批嘴尖的老饕食客。连东阳、义乌都有粉丝。

胡芳说自家的糖洋糕是老母亲传承下来的。在那个年代,为了维持生计,母亲将原本只在7月半吃的糖洋糕作了些改良进行售卖。

母亲总是深夜沥米、调和米浆,将糕点蒸熟,凌晨出门挑着扁担,走街串巷吆喝叫卖,日复一日的维持着整个家。

胡芳说,做糖洋糕辛苦在于其步骤看似简单,但是繁琐,光是沥米,就需要花费很多精力。但是,她会一直坚持做下去。不仅是对一种美食文化的传承,更是对母亲吃苦耐劳精神的一种承接。她说,她希望以后她自己的孩子吃糖洋糕的时候会想起美好生活背后是父母的辛劳付出。

三色糖洋糕 老板娘不怕秘方公开

用石磨磨米浆,味道更正宗

【制作工序】

层层分明靠火候

冬日深夜,古山镇前杭村胡芳家依旧灶火通明。灶台上的大锅蒸气使整个房间弥漫着稻米的清香。胡芳熟练地将大米用水浸透,磨成米浆,分成四份,分别加入白糖、红糖、切碎的菠菜叶子。红、白、绿三种米浆加水,调成糊状。

锅用大火烧开,上蒸笼,铺上细纱布,先倒白色米浆,蒸熟,再打开,倒红色米浆,再蒸熟,再浇白色米浆、蒸熟,最后一道是绿色米浆。几个小时后,一屉层层分明的糖洋糕出锅了。糕点层次分明,点缀着酸甜的葡萄干,在灯光照射下,特别诱人。

“糖洋糕做法不难,难的是对火候的掌控。”胡芳说,现在丝瓜叶变老,有时只用白糖、红糖,冬日就用菠菜叶子。

三色糖洋糕 老板娘不怕秘方公开

糖洋糕

小时候,炎热的暑假里,总是被外婆按在床上午睡,不管多么不愿,外婆就是不允许我出门。那时候最希望听到村里大婶的“换糖洋、换麻糍”,这个声音一来,我麻溜就从床上窜起,说,外婆,我去换糖洋!然后,在米缸里舀上一碗米,顺手抓起小竹篮,飞奔出去,“哎,换糖洋换糖洋”。

那时候的糖洋只有三层,最上层绿色,是用丝瓜汁做成,中间层红色,用的是红糖,最底层白色,就是普通的米粉。

我最喜欢中间层,甜甜的,凉丝丝的,每次吃的时候,总是把第一层和第三层剥掉给外婆,只吃中间层。而外婆总会说,嗯,小囡囡最乖,外婆就不喜欢吃甜的,甜的粘牙。

用米换的糖洋数量有限,总是不能满足贪吃的我。所以到了七月半,家乡的习俗就是吃糖洋,外婆就会自己动手做,专门为我私人订制红糖味的糖洋,填饱我的馋嘴。

外婆用的是最古老的做法,提前一晚将大米浸透,放在石磨上磨成米浆。然后指挥我把丝瓜叶洗干净,放在木臼里舂碎,弄出汁,虽然我不喜欢吃这一层,但是动手帮忙还是很喜欢的。然后外婆把米浆分成三份,分别与丝瓜汁、红糖、白糖调成糊状。锅用大火烧开,上蒸笼,铺上菜叶,先倒白色米浆,蒸熟,再打开,倒红色米浆,再蒸熟,再浇绿色米浆、蒸熟,这样,第一份三层糖洋便做好了。

由于我不喜欢吃绿色那层,外婆总会再做一锅,专门给我吃,浇一层红色,再浇一层白色,最后一层红色,制成红白红的糖洋,满足我的特别要求。

刚蒸熟的糖洋有点水份,通常不太好吃,要等放在米筛上凉透了,才最美味。把整块糕切成棱型,就可以享用啦。香甜柔嫩,驱暑润燥,特别美味。

那时候,时光很慢,岁月很长,吃个糖洋糕,就能满足很长时间。

那时候,会做一份美味的糖洋是每家主妇必备的技能,特别是在外婆那代。如今,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拥有这个技能的人越来越少了。好在,卖糖洋的商家越来越多,一年四季,都会有这种糕点卖。聪明的商家还会在糖洋上放上葡萄干、红豆、蓝莓等果粒,增加糖洋糕的味道。白色的那层也直接省略,仅用绿色和红色做成四层。绿色层也不一定是丝瓜叶,换成了菠菜汁等。吃糕点的时候,一口就能吃到满满的三种味道,葡萄干的酸,绿色层的清凉和红色层的甜。

美食口味的进阶从另外意义上来说,也是人类文明的进步,但我总还是想念那个炎热的午后,村里大婶清脆的“换糖洋”的声音,和可以剥开的层次分明的古老糖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