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奮鬥我幸福」李樊:小毛驢養出脫貧大產業

「我奋斗我幸福」李樊:小毛驴养出脱贫大产业

“驢場的毛驢大多都是從鄉親們那裡收購來的,經過一段時間的育肥,再銷往外地或者直接供給我的餐廳,一年下來收入50萬元不成問題。”環縣木缽鎮劉家塬村村民李樊對記者說。

今年40歲的李樊曾在寧夏武警總隊當過兵,退伍後當過司機,在縣城賣過自行車和電動車,還開過餐廳和燒烤店。2015年,李樊決定回家發展。經過一段時間考察,李樊發現毛驢不僅患病率較低,好養殖,且驢肉肉質鮮嫩,有較高的醫藥價值,市場需求大,便決定養殖毛驢。

「我奋斗我幸福」李樊:小毛驴养出脱贫大产业

2016年7月,李樊成立了環縣億富養殖農民專業合作社,並一次投產60餘頭毛驢。“以前鄉親們用毛驢馱水、推磨、耕地,現在條件好了,養的毛驢基本上都賣錢了。”李樊說。

就在李樊準備大幹一場時,卻遇到了難題,從山東引進的10多頭黑毛驢由於水土不服,在進場不久後便得了皮膚病。李樊一邊通過上網和打電話請教外地專家,一邊找當地的獸醫尋求“土方子”。忙碌了一個多月後,毛驢的病終於治好了,這也讓李樊認識到了自己養殖經驗的不足。

為了避免類似事情再發生,李樊前往山東學習了一週,還專門去北京、銀川等地參觀,學到了如何給驢做B超、如何科學配料等基礎防疫技術和養殖方法。外出學習的同時,李樊時刻關注著毛驢的銷售渠道。他成功與西峰區一家專業養驢場簽訂了長期銷售合同,還打通了張家川回族自治縣的銷路,2018年,他以招標形式向天水一家合作社銷售活驢200頭,收入9萬多元。

2017年9月,李樊在縣城開了一家餐廳,合作社養殖的毛驢成了餐廳驢肉的來源,實現了驢肉從養殖場到餐桌的一條龍服務。“毛驢數量最多時達到150多頭,2017年共銷售驢100多頭,加上餐飲和成品包裝,共收入近70萬元。”李樊說。

李樊通過養殖毛驢致了富,他的合作社還吸納社員110人,並結合“331+”產業扶貧模式,帶動當地30戶貧困戶以資金入股,年底可以得到入股資金10%的分紅。對於種草的群眾,李樊則以每畝300元至500元的價格進行收購。

“技術學習不能停,規模也想再擴大一點,今年爭取達到200頭,也希望有更多的鄉親能夠參與進來,大家一起致富。”對於合作社下一步的打算,李樊這樣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