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清这处建于唐天宝年间的水坝,至今还在使用……

福清这处建于唐天宝年间的水坝,至今还在使用……

拉开中华历史的长幅

我们会发现其中处处都充满了“水”

古时候就有大禹治水

三过家门而不入的美谈

福清这处建于唐天宝年间的水坝,至今还在使用……

这位英雄因治理黄河的伟大成就

受到人民的拥戴

从而继承了大舜的帝位

更是创立了中国传说中的第一个王朝--夏朝

可以说我们的历史跟水息息相关了

福清这处建于唐天宝年间的水坝,至今还在使用……

而福清本身历史就悠久

地理位置还靠着海

自然是充满了诸多悠久的水利工程

接下来要给大家介绍的便是福清赫赫有名的

天宝陂

福清这处建于唐天宝年间的水坝,至今还在使用……

天宝陂位于福建省福州市福清市龙江街道观音埔村。引水坝系河卵石砌筑,台阶式结构,主坝长219米,高3.5米,系壳灰黄土浆砌条石滚水坝。 明万历年间,时任内阁首辅的福清人叶向高在《重修天宝陂记》中写道:“自古循吏为民造命,莫不以导水兴利为第一义。

” 千百年来,天宝陂起到蓄水、引水和灌溉的功用,是福建省最古老的水利工程,经久不衰、为民造福。

天宝陂修建历史

始建于唐天宝年间(742~756年),故称天宝陂。

北宋大中祥符间(1008~1016年),知县郎简主持重修,故又称“祥符陂”,后为洪水所毁。

熙宁五年(1072年,知县崔宗臣鸣鼓兴筑,有不至者则罚之,圳长700余丈,灌溉田千余石,后又毁。

元符元年(1098年),知县庄柔正主持重修,以铁计锢其基,广10丈,灌溉音西镇霞楼村至海口镇梧屿村的十洋之田,更名元符陂。

明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按察司佥事陈灏又募众重修,今留有渠道碑。

明万历年间(1573~1619年,

知县欧阳劲、王命卿先后主持修复,宰相叶向高为重修碑记。

清咸丰十年(1860年)秋,洪水暴发,天宝陂被冲决,直至咸丰十五年始修复,曾改名“咸丰坝”。

福清这处建于唐天宝年间的水坝,至今还在使用……

以上史实均来自叶向高撰文的《重修天宝陂记》碑记载。令人惋惜的是历经500年之后,《重修天宝陂记》碑竟然于1960年失落,现在我们看到的系根据原碑文手抄本于1989年冬重新勒石的《重修天宝陂记》。

天宝陂最近一次是2009年,由福清市政府再次重修,2010年落成。

福清这处建于唐天宝年间的水坝,至今还在使用……

40多年来,几经改建,现正常引水量为每秒1.5立方米。音西、宏路、海口3个镇17村及东阁农场受益,灌溉面积1.36万亩,并向八一钢铁厂等7个工业单位供水。

天宝陂的历史传说

关于天宝陂,福清民间还流传着一个动人的传说。

相传从前有个老实巴交的男子叫张天邈,靠种地打鱼维持生计。有天收工时候在天宝陂洗脚,看见一只硕大的田螺,他喜出望外,就带回去想煮着吃,而那天身体不舒服就没吃成,就扔在水缸那边忘了这回事。

清明时分,张天邈正常回家,却看到了香喷喷的饭菜已经煮好,连续七七四十九天都如此。张天邈就十分纳闷自己无亲无故,怎么会有人替他煮饭呢?有一天就故意早回家,躲在暗处观察,便看到了一个女子从水缸出来,往灶台边走去,淘米、放水、烧火……

张天邈于是就过去向女子询问,原来女子叫何宝妹,本来是天庭荷池里的一个田螺,由于贪玩,爬出荷池。晌午时分,一阵雷电把它的外壳击坏。她知道是遭到天庭的惩罚,于是乘机落到凡间,掉进福唐县的天宝陂,想造福这里的百姓,看到张天邈独身一人,就出来帮忙做饭……

福清这处建于唐天宝年间的水坝,至今还在使用……

于是两人就快乐地生活在一块,但是条件是要保护好田螺姑娘的原生外壳,并在三年后送何宝妹回天宝陂。三年时间一下子就过去了,为了遵守诺言,张天邈只好把何宝妹送回天宝陂,而他也伤心不已,就纵身跳入潭中,以身殉情。此时,只见潭中飞出几只白鹭,在天空盘旋,久久不肯飞去。

从此,每当久旱欲雨或久雨将晴,不少白鹭都会飞到天宝陂的湖面。而何宝妹变成的“田螺精”也会从湖底发出轰鸣声,好像在呼唤张天邈。这声音方圆10里都能听到。于是,天宝陂附近的人都把“天宝边”作为“好天”或“下雨天”的讯号。无奈岁月沧桑,自然环境不断改变,这种声音再也听不到了。即便如此,张天邈、何宝妹忠贞的爱情故事却一直在民间流传。

福清这处建于唐天宝年间的水坝,至今还在使用……
福清这处建于唐天宝年间的水坝,至今还在使用……

看了张天邈和何宝妹的感人故事

大家对天宝陂是不是充满了兴趣呢

有机会也可以过去看看

也许也能找到你的田螺姑娘哦

福清这处建于唐天宝年间的水坝,至今还在使用……

整理自网络

福清这处建于唐天宝年间的水坝,至今还在使用……

福清这处建于唐天宝年间的水坝,至今还在使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