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清北門外北西亭村有座千年古剎東漈寺……

福清北门外北西亭村有座千年古刹东漈寺……

福清北门外北西亭村有座千年古刹东漈寺……

千年古剎東漈寺位於福清北門外北西亭村東面、東漈山西麓。那裡山高林茂,澗水潺潺。澗裡怪石嶙峋,澗水一路歡騰穿梭,瀉入龍潭,轟鳴聲響徹山林,瀑布聲、鳥語聲、松濤聲與寺廟裡信男信女的禱吿聲聲聲應和,讓人們的心靈在大自然的懷抱中“寧靜致遠”。

當我們由遠處漸行漸近時,一眼便可看清東漈山山腳下排列著6座錯落有致的寺廟。過了東漈寺仙橋,便可循序參觀九使公鄭將軍廟、觀音殿、九鯉仙樓、四海龍宮、土地公廟、東漈寺。

福清北门外北西亭村有座千年古刹东漈寺……

東漈寺又稱龍王宮

始建於唐貞元年間(785-804年)。歷經風雨剝蝕,難免遭受損壞,幸能每每得以修復。明清兩代曾多次對該寺進行擴修,清嘉慶二十二年(1815年)大修一次,清光緒二十一年(1895年)又重修。在“四清”和“文化大革命”期間,當地群眾為保護寺內文物,將寺內九位仙君遷移到寺後一塊名叫“官庭巖”的自然巖洞,當時信徒只好步行到官庭巖求拜、問事、求藥。此時東漈寺備受冷落,仙君樓騰出給梨倉水庫做管理房,大雄寶殿被北山農民專業隊借用,千年古剎蒙難十餘年。直到1979年後,九位仙君才重返東漈寺。寺廟因多年失修,村民紛紛要求修理,於是民間籌備部分資金,稍作修葺。隨後,東漈寺經福清縣人民政府於1987年11月23日公佈為第二批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福清北门外北西亭村有座千年古刹东漈寺……
福清北门外北西亭村有座千年古刹东漈寺……

2005年3月在政府重視下,經批准東漈寺再次重修,當然也離不開華僑和港、澳、臺同胞及當地群眾的熱心幫助。除了復建東漈寺和增建觀音堂、四海龍宮外,佛界信男信女獨塑四海龍王、南無消災延壽藥師佛、南無大勢至菩薩、南無地藏王菩薩、南無阿彌陀佛,並且舉行開光典禮及水陸普渡。經過歷次修修補補,才有今日的寺貌和規制。

東漈寺門牆上鑲嵌石碑,上有“嘉慶二十年重修 歲次乙亥仲春穀旦”字樣,門口“文物保護單位”青石碑後刻著:“清嘉慶20年(公元一八一五年)建,由大雄寶殿、仙樓、暗室等組成。山頂土木結構,保存完好,公元一九三八年至一九四九年為我地下游擊隊聯絡和指揮所。”

各座寺廟功能不同,各司其職:觀音殿供人抽籤,九鯉仙樓供人祈夢,四海龍宮供大眾祈雨。當然東漈寺以祈夢聞名遐邇,素有“東龍王(龍王坑),西石竹(石竹山)”的美稱,可見二者齊名。九鯉仙樓奉祀何氏九仙君,神像面朝西南,與石竹寺的九仙君遙相呼應。民間也有關於不信任石竹寺祈夢而受到東漈寺仙君嚴厲批評的傳說。兩所寺廟都是福清不可多得的千年古剎。他們有著“一榮俱榮,一損俱損”的命運。

福清北门外北西亭村有座千年古刹东漈寺……福清北门外北西亭村有座千年古刹东漈寺……

關於東漈寺的傳說還很多,有虛的有實的。虛的如,“龍潭深不可測,扔下一條扁擔,就能從海口橋流入大海。”實的如,我少年時見過的東漈寺僧人就有一名被人稱為“草蘭”的老者,他頭上盤著髮髻,講一口長樂話。老人們說,“草蘭”自曾祖父起一直在東漈寺為僧,“草蘭”家族真不愧是東漈寺的“老居民”。鄉人說:“‘草蘭’的祖父、父親死後都是在乾柴壘起的香塔裡火化的。”“草蘭”為人極其溫和,他大概就是東漈寺裡最後一名僧人,解放後還俗後當了木匠,不但自食其力,還養家餬口,在紅塵滾滾的人生路上隨遇而安毫無怨言,依然保持豁達的人生態度。還聽說當年國民黨馬國藩軍隊大鬧東漈寺時,下令手下對這位高僧要捆綁得特別緊,以防他依了法術逃脫飛昇而去。“草蘭”有無法術不得而知,但他掩護地下黨卻是許多鄉人都知道的不爭的事實。

福清北门外北西亭村有座千年古刹东漈寺……

福清北门外北西亭村有座千年古刹东漈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