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連脾氣都不會發的人,往往很容易抑鬱


一個連脾氣都不會發的人,往往很容易抑鬱


生活中,常常看見有人發脾氣,他們怒不可揭氣冠沖天的咆哮,這種行為被人理解為很難看,畢竟一個因為怒氣而扭曲的臉是最難看的,可是有誰知道?這個時候是保持正常的最後防線,如果一個人最後底線被踐踏,連脾氣都不發,那麼此人就抑鬱了。

抑鬱症是一種很嚴重的心理疾病,得此病的人如同墜入異度空間,在這個虛幻又漂渺的空間,人往往是很孤獨恐慌的,獨自面對精神上的敵人,這個病很難治癒,病人往往要花費很長的時間才能走出來。

最不好的結果,是病人會有自殺念頭,在高達30%的抑鬱症患者會選擇自殺,他們對什麼都不會感興趣,也不會生氣,更不會發脾氣,如果一個抑鬱症患者能夠發一次脾氣,那麼,他的病症是往好的方向發展。

可是我們小時候總是被教育要溫和,要溫文爾雅,要對人有禮貌,不能發脾氣,要做個好人。可是一個人的生氣是很正常的情感反應,就像渴了要喝水,餓了要吃飽一樣,是很自然而然的事情,如果一個人的正常情緒時常被壓制被抑制,那麼就違反自然的天性了,是會要出問題的。

堯治水是用堵的方法,哪裡發大水就往哪裡堵,結果治水潰敗,舜治水跟堯不同,採用疏通的方法,哪裡有大水,他就把擋水的地方挖深,讓河道通順,結果治水成功。所以凡是自然的東西,就要遵循自然的規律,疏通引導,慢慢讓事情朝好的地方發展,而一味的壓制就只會讓能量堵塞而出大問題。所以,一個人如果有脾氣,就發出來,發洩一通,氣順了,心情也就舒暢了。

那麼人為什麼會發脾氣呢?一個人在什麼樣的情況下會發脾氣呢?事實上,發脾氣的人是感受到了生命受到威脅而自然產生的情緒,人有四種情況下是會發脾氣的:

一種是受到真實的傷害,被別人攻擊,這個時候會發脾氣,一個人正在受到傷害,他的本能就是反抗,而反抗的時候在心理上表現為發脾氣。

一種是感受到了壓制。如果一個無論說什麼,另一個人總是會反擊他,那麼縱然此人某一方面說錯了,他也會生氣,因為無論他釋放什麼信息,得到的回應是反駁,那麼他本能認為這是一種壓制,而進一步說,這種壓制是變相的攻擊。

一種被他人忽視了。比如說今天是你和丈夫的結婚紀念日,你辛勤的把家裡的衛生打掃了一遍,還挖空心思的把家裡佈置了一番,想營造一種浪漫的氣氛,當晚上你們坐在一起吃燭光晚餐時,丈夫還沒想起今天是什麼日子,結果客戶一個電話就把丈夫約出去了談工作。這時你往往是要大發雷霆的,因為你今天的表現被丈夫完全忽視了,他根本沒意識到你這樣做的原因。

還有一種是被對方不尊重。比如你和某一個人談話,當你一開口說話時,對方往往打斷你,並且滔滔不絕的講個不停,當他講完了,你剛開口說話時,話還沒說出口,他打斷你喋喋不休,這時你完全是怒火中燒的,因為對方完全不尊重你,最起碼的禮貌和修養也沒有。

感受到了壓制忽視和不被尊重,這三個問題跟個人的認知有關,有些時候,別人可能就是那麼個性格,有的人已經習慣了這個人的脾氣,而有的人不習慣,這個是認知上的不同。為什麼同樣的人,有的人能夠跟他和平相處,而有的人不能呢?

這個跟心理承受閾值有關,有的閾值低,就會受不了,而有的閾值高,就會不當回事,那麼這個閾值的高低跟自己的敏感性有關,為什麼有的人對別人的強勢過份敏感呢?而有的人對別人忽視又那麼上心呢?

這個跟自己的童年經歷有關,如果你生活在一個打壓式的家庭,那麼你就會對別人打壓格外敏感;如果你的父母經常忽視你的需求,那麼你就會對別人忽視你的存在格外敏感;如果你經常被父母打罵,那麼你的自尊心就會特別強,會經常感受到別人的不尊重。

我們總聽到別人說,小時候經常被父母忽視打罵不是習以為常了,長大了對這些都不會上心的,實際上,這個並不是習慣了,而是心理的怒火被積聚到了足夠大,長大了一遇到同樣的事,馬上就會爆發,小時候吃的苦,長大了一次都不想再吃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