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嘉善 聚力縣域科學發展“升級版”

浙江嘉善 聚力县域科学发展“升级版”

中國歸谷嘉善科技園是以歸國留學人員為主體的高科技成果轉化和產業發展基地。圖為科技園一景。

本報杭州6月19日電 (記者王慧敏、江南、方敏)作為全國首個、也是目前唯一的縣域科學發展示範點,浙江省嘉善縣先行先試,從農業小縣一躍成為經濟強縣。近年來,嘉善縣潛心探索縣域科學發展的“升級版”,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各項工作再創佳績,富民強縣的凱歌越奏越響。

資源稟賦乏善可陳的嘉善,也曾走過“村村都在冒煙,哪管高端低端”的發展老路。怎樣才能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實現質量效益同步提高?嘉善在創新上下功夫。從談判到簽約3小時、從落戶到投產3個月,位於中國歸谷嘉善科技園的科比特工業無人機項目,已在科技治水、軍工等領域落子先手棋,打通“孵化―轉化―產業化”創新鏈。在嘉善,主導產業和新興產業規模化、產業高端化、服務業特色化、農業精品化的思路越來越明晰。生產包裝材料起家的老闆,投身“工業+文旅”的巧克力小鎮“甜蜜產業”;以往從事服裝生意的企業家,轉行“農業+休閒”的碧雲花海“美麗經濟”。一面是對“低小散”的騰退挪移,一面是高端產業、新經濟的風生水起,依靠創新,嘉善尋找持續不竭的動力源。

協調,折射於一張本地老漢與黑人球員的合影照。76歲的姚莊鎮居民沈金興在鎮體育館看了一場中美籃球賽,摟著美國NBA發展聯盟球員連拍幾張照、“曬”上朋友圈,“鎮裡體育館比縣上的還大,家門口就能看上厲害的籃球賽。”姚莊非“莊”,而是個面貌日新的小城鎮。對像老沈這樣“農民變市民”的姚莊人來說,可以自豪“曬”出來的,不光有硬件堪比高檔小區的農民新村、四通八達的通村公路,更有一年724場各類文化活動、城鄉間“20分鐘醫療圈、養老服務圈”的便利。從規劃佈局,到基礎設施,再到公共服務,逐步消融城鄉界限,緊扣協調,嘉善答好城鄉統籌的多選題。

綠色,輝映於一道從“墨汁河”變身來的新景觀。住在幹窯鎮新涇港河邊的金秀華老人最有發言權,河水不再發黑髮臭、又見魚戲燕飛,對岸14家小作坊搬空、玻璃大棚裡“長出”現代農業孵化園。嘉善近幾年持續推進“五水共治”“五氣共治”,治出美麗城鄉,治出綠色產業,治出鄉愁記憶裡宜居宜業宜遊的精緻水鄉。既見綠水青山,更現金山銀山,著眼綠色,嘉善找準點石成金的“轉換器”。

開放,凝聚於一枚漂洋過海而來的鬱金香花種球。今年4月,嘉善“牽手”荷蘭坎貝拉,締結友好城市。伴隨著各色荷蘭鬱金香綻放,世界500強企業喜力啤酒及荷蘭洋漢機械、樂雷光電等項目,也先後在浙江中荷(嘉善)產業合作園開花結果。嘉善雖不靠海,卻依託緊鄰上海的優勢,借船出海、引資引智,連續15年位列浙江省利用外資“十強縣”。從接軌上海,到跨區域雙向合作,進而打開國際合作新局面,堅持開放,嘉善通暢外向型經濟的“高速路”。

共享,蘊含於一幅齊心繪就、色彩酣暢的農民畫。“把自家田裡的事畫下來”,這幾天,姚莊鎮展豐村村民莊菊華正和同伴趕畫一幅10米長的《紅旗塘兩岸》,光是勾線她就花了10多天。粉色雲霞般的十里桃花、黃桃收購時節的忙碌喜悅、碧水清波上的小船搖曳,她們將心目中的“浙北桃花島”畫進長卷。經濟社會發展了,嘉善把更多財力、物力、精力向保障和改善民生傾斜,向補足社會事業短板聚焦,多措並舉促富民,持之以恆抓惠民,全力以赴保安民。發展的最終目的,落腳於共享,嘉善滿溢發展成果惠及城鄉群眾的幸福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