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養結合:打造養老服務“升級版”

□記者 張武傑

打通“堵點”,消除“痛點”,破除發展障礙,健全市場機制,持續完善居家為基礎、社區為依託、機構為補充、醫養相結合的養老服務體系,確保到2022年在保障人人享有基本養老服務的基礎上,有效滿足老年人多樣化、多層次養老服務需求……近日,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於推進養老服務發展的意見》,為促進全社會養老服務高質量發展指明瞭方向。記者走訪發現,我市也進行了有益探索,通過走醫養結合發展之路,打造養老服務“升級版”,使廣大老年朋友收穫了滿滿的幸福賬單。

俗話說得好:“健健康康才是福。”對於老年人來說,健康顯得尤為重要。如何為老年人提供更好的養老服務,讓他們在一個地方既能看病又能養老,在安享晚年的同時得到優質、方便的醫療健康服務?4月26日上午,記者來到北關區解放路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尋找答案。

“這是我們的醫養部,你看,那些身穿白大褂的是醫生和護士,他們正在和護工一起進行日常巡查。通過‘醫’‘養’兩方面的照護,讓長期失能的老人能夠安享晚年。”北關區解放路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主任席小會說。當日上午,通過實地走訪記者深深感到,有別於其他的養老院,該中心在提供傳統養老模式所包含的養老服務的基礎上,還可以為老年人提供專業的醫療和康復服務,突出了“醫”的特色,讓老年人在享受優質養老服務的同時,健康得到更好保障,是典型的“醫養結合”模式。

那麼,是什麼原因促使一所非營利性標準化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跨界”發展,實現醫療衛生和養老服務兩者“水乳交融”呢?這一切還要從我市加快養老服務體系建設、不斷推進養老服務發展說起。

為了切實做到讓老年人老有所醫、老有所養,市委、市政府高度關注、統籌佈局,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構建養老、孝老、敬老政策體系和社會環境,推進醫養結合,加快老齡事業和產業發展。為此,我市把醫養結合養老模式作為滿足老年人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解決醫療與養老、事業與產業、服務與保障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的重要突破口,在政策支持、資金扶持、模式創新、敬老氛圍上下功夫,並出臺了《關於推進醫療衛生與養老服務相結合的實施意見》等一系列文件,為養老與醫療融合發展確定了發展路徑和保障措施。

過去,養老院看不了病,醫院養不了老,這對矛盾多年來一直困擾著老人和家屬。然而,在我市各級衛健、民政、財政、醫保、老齡等部門積極推進下,一張高效、便捷的醫養結合服務網絡已經頗具模樣,“醫養結合”養老模式正在無形中讓更多老年人受益。不難看出,通過開展“醫養結合”,既綜合了醫院和老年公寓的優點,同時又彌補了醫院和老年公寓的缺陷。專業的護理人員可以通過膳食、用藥、護理、康復、心理干預等形式對老年人進行照顧,提高了入院老人的生活質量,同時也讓失能、全失能老人能夠享受有尊嚴的晚年生活。如果遇到突發病情,醫務人員會進行及時處理,並開展跟蹤治療服務,省去了老人的奔波之苦,也為家屬解除了後顧之憂。

為了鼓勵養老和醫療服務融合發展,我市較早就確立湯陰縣、內黃縣、殷都區、北關區、龍安區為全市醫養結合試點縣(區),並把北關區解放路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定為醫養結合的試點。在北關區委、區政府關心和大力支持下,在該區衛健、民政、財政、醫保、老齡部門幫助下,北關區解放路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老槐樹護老樂園”依託該中心醫療(DR拍片、彩超、化驗)優勢,為失能、全失能老人提供了溫馨的“家”,起到了良好的示範效果,有力促進了醫養結合養老模式在我市的推廣。

將醫療和養老相融合在一起的“醫養結合”,可以為老人提供更加安心、專業、持續性的服務和醫療保障。目前,我市正在加快推進醫療衛生和養老服務銜接融合建設,打造養老服務“升級版”,朝著實現人人享有基本健康養老服務的目標奮力邁進,這必將在助力健康安陽戰略、為廣大老年人謀福祉方面發揮積極作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