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高新區打造“升級版”的機遇與難題

重慶高新區打造“升級版”的機遇與難題

1

重慶高新區“升級版”呼之欲出

4月29日,重慶市委書記陳敏爾在赴重慶高新區調研時指出,高新區要為重慶在推進新時代西部大開發中發揮支撐作用、在推進共建“一帶一路”中發揮帶動作用、在推進長江經濟帶綠色發展中發揮示範作用貢獻高新力量、展現高新作為;高新區肩負著重要使命、承擔著沉甸甸的責任,要把握髮展定位,在做好“高”和“新”兩篇文章上下功夫,加快打造高新區發展升級版,努力成為全市新的經濟增長極和創新驅動新引擎。

在筆者看來,陳敏爾在重慶高新區發表的重要講話,無疑證實了此前關於高新區升級的傳聞,為其提高戰略地位提供了有力的背書。按照外界的構想,未來重慶高新區將成為落實國家發展戰略、推動重慶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載體。

5月6日,重慶高新區召開黨工委理論學習中心組(擴大)專題學習會,會議強調要深刻領悟高新區發展升級版的重大政治意義和戰略意義,切實肩負起打造升級版、建設重慶科學城的使命和責任。

重慶高新區升級的傳聞由來已久。早在去年1月26日開幕的重慶市五屆人大一次會議上,市長唐良智所作的市政府工作報告中就提出,“打造國家高新區升級版,高標準建設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推動高新區升級發展,提升運營水平和產出效益。”

而且,升級後的重慶高新區,將獲得更大的自主空間。在今年的市政府工作報告中,明確寫道:“向高新區、經開區下放市級管理權限,優化財政分享政策,探索推進重慶高新區“一區多園”模式……加快向創新型園區轉型。”

2

重慶高新區升級的緣由

那麼,重慶高新區會什麼要進行升級呢?首先,一個不容忽視的問題是目前重慶高新區面積與重慶政治經濟地位不相匹配。

重慶高新區打造“升級版”的機遇與難題

攝影:新浪微博@三慢子

據官方統計,成立於1991年的重慶高新區現目前面積僅有74平方公里,包括東部石橋鋪、二郎改造提升區20平方公里,西部金鳳、含谷、白市驛組團拓展開發區54平方公里。橫向比較來看,重慶高新區面積與國內其它一、二線城市的高新區差距尤為明顯。

比如,國內高新區綜合排名靠前的成都高新區和西安高新區面積分別為613平方公里和679平方公里。換句話說,重慶高新區面積不到成都高新區的八分之一、西安高新區的九分之一。2018年重慶高新區GDP完成484.1億元,不到成都高新區、西安高新區的零頭也就在情理之中了(成都高新區的GDP為1877.8億元,西安高新區預計1600億元)。

按照九龍報的說法,在比“塊頭”的年代裡,重慶高新區是沒有“江湖地位”。重慶高新區管委會經濟發展局局長徐秀霞也表示,那些高新區都是幾百近千平方公里,重慶高新區面積只有幾十平方公里,根本沒得可比性。大家最希望的就是把重慶高新區“變大”。

重慶高新區打造“升級版”的機遇與難題

西安高新區

事實上,國內主要高新區“變大”似乎成了一種趨勢。2018年11月,隨著西安高新區正式託管雁塔、長安和鄠邑等3區10街道。至此,西安高新區面積達1019平方公里;今年4月25日,深圳市人民政府發佈《深圳國家高新區擴區方案的通知》,全國最小的高新區——深圳高新區面積由原來的11.52平方公里擴大至159.48平方公里。此外,近年來,成都高新區也一直在積極謀劃擴容增量事宜。在此背景下,作為“後進者”的重慶高新區升級更是顯得時不我待。

重慶高新區打造“升級版”的機遇與難題

另外,打造重慶高新區“升級版”還有一個出發點是,為了更好地推動成渝城市群進擊。近期,成渝城市群上升為國家戰略的消息甚囂塵上。3月21日,成渝城市群一體化發展毗鄰地區合作聯盟籌備工作會議強調,要樹立“大四川、大成渝”觀念,加快推進成渝城市群一體化發展,共同推動成渝城市群上升為國家戰略:將成渝世界級城市群高質量發展、推進西部經濟一體化、打造西部大開發“升級版”作為新的國家戰略;成為與“粵港澳大灣區”、“長三角一體化”平行推進的“西部經濟一體化”重要戰略。國家發改委對成渝城市群發展的這些建議和研究成果十分重視,已經展開相關研究。國家在制定新一輪西部大開發規劃時,成渝城市群很有可能上升為國家戰略。

那麼,成渝城市群進擊與重慶打造高新區“升級版”有何關係呢?答案很簡單,成渝城市群要實現高質量一體化發展的重要前提條件之一是,重慶、成都兩大核心城市加快相向發展。具體到重慶,首先必須要加強渝西地區與主城區之間的聯繫,提高都市圈的發展水平。不過眼下,作為主城區對接渝西片區的橋頭堡,主城西區存在著多個職能主體互相掣肘的現象,長此以往下去,必然會嚴重地影響到主城區與渝西片區的融合。

重慶高新區打造“升級版”的機遇與難題

西永微電園

值得一提的還有,儘管近年來重慶高新區與西永微電園、現代物流園等關係日益緊密,比如,高新區下轄的金鳳電子信息產業園是西永微電園的配套園區;同時,重慶高新區西區正在建設或者已經建成的七橫七縱骨幹道路,其中有三條直接與西永相連。

但是,這種多頭治理下的主城西區存在著資源分散、佈局條塊分割、整合乏力等一系列問題。其實不止西部新城與重慶高新區存在上述問題,就連西永與大學城分割的問題也很嚴重。筆者曾撰文指出,由於缺乏強有力的整合,致使大學城的高校、科研機構和西永的電子製造業、物流等產業之間,存在著資源難以共享的尷尬現狀(詳見:重慶大學城留不住人的困境,該如何破題?)若要想徹底解決這些問題,只有在重慶高新區的框架下,大手筆統籌整合好大學城、西永等重要板塊。也只有這樣,重慶高新區才能在推動主城區與渝西片區融合、成渝城市群發展中擔任重要的角色。

重慶高新區打造“升級版”的機遇與難題

重慶大學虎溪校區

當然,打造重慶高新區“升級版”也是為了構建重慶創新驅動新引擎,推動重慶高質量發展。此話怎講?我們不妨在去年11月公佈的《重慶市城市提升行動計劃》(簡稱《行動計劃》)中尋找答案。《行動計劃》明確表示,依託大學城規劃建設科學城,並以科學城為智核,以發展智能產業為主導,聯動九龍坡、北碚、江津和璧山,形成西部“智能谷”,聯動兩江新區、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構建重慶創新版圖,打造創新資源集聚地。

需要說明的是,《行動計劃》裡提到的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其實就是重慶高新區。不難想象,如果重慶高新區沒有整合大學城、西永等板塊,那麼科學城的作用和效果其實會大打折扣(上文我們也提到過大學城、西永面臨的分割問題)。反過來我們也可以說,只有在整合了大學城、西永後,重慶高新區才能彌補科技創新能力不足,加強產學研的結合,甚至申請建立“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這對於當前正在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重慶,顯得尤為重要。

不過,目前重慶高新區打造“升級版”仍有兩個方面的問題需要解決:一是如何打破多頭治理下跨區域的行政壁壘,進一步整合資源?這涉及到機構人事調整、管理機制的創新和區域發展的利益分配等,是個不小的挑戰。二是在目前經濟面臨承壓調整的大環境下,如何做好“高”和“新”兩篇文章?要知道,目前全國多個省市都在大手筆招商引資、集聚創新資源和高技術企業,重慶高新區“升級”後也將面臨不少競爭,未來究竟要怎樣“破題”,值得深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