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懂《论语》148:致良知永远在路上

读懂《论语》148:致良知永远在路上

子曰:“齐一变,至于鲁;鲁一变,至于道。”

【评述】

齐、鲁,是国名。变,改进的意思。

周武王得天下后,封周公于鲁,封姜太公于齐。二国在两位圣人(周公与姜太公)的治理下,圣人之道大兴于世,国家蒸蒸日上。然而,齐国到了齐桓公,就大兴霸权,与圣人之道背道而驰。而同时代的鲁国,却顽固保守,不思改进。

孔子鉴于此,故说:“齐一变,至于鲁;鲁一变,至于道。”这句话的意思,齐国去掉霸权主义,就达到了鲁国的水平;鲁国对于自己的所思所行改进一下,就接近圣人之道。

对于圣人之道,人永远走在越来越接近于道的路上(近于道),但又没有达到圣人之道。文王“望道未见”说的就是此意。

读懂《论语》148:致良知永远在路上

所以不思进取不对,不思改进不对,顽固保守不对,背道而驰更是不对。

先说不思进取、不思改进、顽固保守不对为什么不对。

“没有最好的,只有更好的。”这句话大家都听过,事实也是如此。这就像马车在古代挺好,但到现在就显得落后。而现在先进的交通工具,再过几百年,一定又变得落后。先进有更先进,人永远走通向更好的路上。交通工具事如此,对于道德理解亦是如此。就如国家的管理制度。从奴隶制度到封建制度,再到民主共和,越来越人性,越来越进步。

读懂《论语》148:致良知永远在路上

可见人对于道(良知)的理解与运用,永远都只是越来越接近于真理,而又未达到真理的过程当中。

至于背道而驰为什么不对。就不用多做解释了。试问坏人(强盗、贪官……)能好吗?

读懂《论语》148:致良知永远在路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