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BA數據黨:從BPM值看總決賽MVP人選,哪個FMVP最有爭議?

BPM值(box-plus-minus ),該數據屬於籃球的進階數據,來自於basketball reference 網站,是每個球員每100回合相較於聯盟平均水平表現的正負差值(0.0代表平均水準,5.0是最佳陣容水準,-2算是一般替補,-5則是豬隊友)。

NBA數據黨:從BPM值看總決賽MVP人選,哪個FMVP最有爭議?

而VOPR值雖然計算公式與BPM值不同,但基本原理類似,全稱是“Value Over Replacement Player”,可以理解為“同位置平均水平差”,意思就是該名球員與聯盟同位置球員的平均水平的差值,這個數字自然是越大越好。

這是我整理的從2001年至今,總決賽兩隊BPM和VORP值的前四名,以及FMVP獲得者的球員表格。

NBA數據黨:從BPM值看總決賽MVP人選,哪個FMVP最有爭議?

從表格可以看出,在18個FMVP獲得者中,有11人BPM值排名第一。BPM和VORP值排名第一的球員基本都來自於冠軍球隊,只有3個例外,分別是2005年的本·華萊士;2011年的韋德;2017年的詹姆斯。

在18個FMVP獲得者中,有3人BPM值排名第二。分別是2007年的託尼·帕克;2010年的科比;2017年的杜蘭特。有趣的一點是,2007年鄧肯BPM值排名第一,卻是二當家帕克獲得了FMVP;2010年二當家保羅加索爾BPM值排名第一,卻是球隊領袖科比獲得了FMVP。

只有1人BPM值排名第三。他屬於那一年綠軍的領袖:保羅·皮爾斯。

有2人BPM值排名第四。分別是05年的鄧肯和15年的伊戈達拉,如果單從BPM值和FMVP來自冠軍球隊來看,吉諾比利、庫裡應該是當年的FMVP。

NBA數據黨:從BPM值看總決賽MVP人選,哪個FMVP最有爭議?

令人意外的是,唯一BPM值沒有進入前四卻獲得FMVP居然是德克·諾維斯基。

數據不能代表一切,它很難量化球員指引球隊、穩定隊友的旗幟作用(比如鄧肯、諾維斯基),也很難量化關鍵時刻絕殺的堅強意志(比如科比),同樣無法量化球員在戰術體系中的特殊地位、關鍵作用(比如伊戈達拉)。

NBA數據黨:從BPM值看總決賽MVP人選,哪個FMVP最有爭議?

但數據同樣非常重要,因為它大概率的契合了人們的直觀選擇,同時給了人們發現其他重要球員的機會,讓他們一些看不見的貢獻不致埋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