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中近、高中低,防空導彈與小口徑高炮結合:蘇聯陸軍的強大野戰防空體系

解體前,蘇聯軍隊已經建立起世界上最強大的陸軍野戰防空體系。蘇聯陸軍防空兵的最大作戰編制單位為防空旅,主要配屬於戰役軍團遂行防空作戰,平時隸屬於軍區或集團軍,每個軍區和集團軍屬防空兵通常編有1~2個防空旅。自50年代後期起,戰場級的每個防空旅主要裝備27部SA-2、SA-4防空導彈系統,每個SA-4導彈旅並下轄3個ZU-23型23毫米雙管高炮連,每個連配備8門高炮。每個摩步師與坦克師編有1個防空團,每個團下轄5個連,每個連裝備4部SA-6或SA-8防空導彈系統。在摩步團與坦克團中編有防空連,每連配備4門ZSU-23-4型23毫米4聯裝自行高炮和4部SA-9防空導彈系統。在摩步營和空降兵分隊則配備了SA-7A/B便攜式防空導彈。

80年代,蘇聯陸軍防空部隊開始陸續裝備S-300V(北約代號SA-12)、“山毛櫸”(北約代號SA-11)、“道爾”(北約代號SA-15)等新一代防空導彈系統、“通古什卡”彈炮結合防空系統、及“箭”-10等第二代便攜式防空導彈。

S-300V為蘇聯80年代中期研製成功並開始裝備的機動式全天候型高空、遠程地空導彈系統,射程6~100公里,射高0.025~30公里,可有效攔截飛機、巡航導彈以及戰術彈道導彈等目標。

遠中近、高中低,防空導彈與小口徑高炮結合:蘇聯陸軍的強大野戰防空體系

北約代號SA-11的“山毛櫸”是SA-6地空導彈系統的後繼型,為中低空、中近程機動式防空武器系統。制導方式為無線電指令修正加末段雷達尋的制導。有效射程3~35公里,射高0.015~22公里。主要用於對抗敵方反輻射導彈、巡航導彈以及30~15000米高度上的亞、超音速飛機等目標。

遠中近、高中低,防空導彈與小口徑高炮結合:蘇聯陸軍的強大野戰防空體系

SA-15“道爾”是蘇聯80年代研製成功的新一代近程地空導彈系統,是世界上同類地空導彈系統中唯一採用三座標搜索雷達,並採用垂直髮射和能夠同時攻擊兩個目標能力的全自動、全天候、先進近程防空系統。有效射程1.5~12公里,射高10~8000米,用於攻擊低空來襲的固定翼飛機、直升機,巡航導彈等各種小型空中目標,單發命中概率大於70%。

遠中近、高中低,防空導彈與小口徑高炮結合:蘇聯陸軍的強大野戰防空體系

“通古什卡”防空系統(北約代號SA-19)是蘇聯研製的第一種彈炮結合防空系統,其搜索、跟蹤、光學瞄具、導彈和火炮同車裝載,採用T-72坦克變形底盤,可伴隨坦克、機械化部隊作戰。火炮為兩座2A38M30型30毫米口徑速射炮,射程200~4000米,射高 0~3000米,配備8枚雙4聯裝SA-19短程導彈,射程2500~8000米,射高15~3500米。“通古什卡”防空系統火力密度大,殲毀概率高,主要用於保護摩托化部隊和坦克免遭敵直升機、戰鬥機和巡航導彈的攻擊,必要時也能用於打擊地面輕型裝甲目標和敵方有生力量。

遠中近、高中低,防空導彈與小口徑高炮結合:蘇聯陸軍的強大野戰防空體系

蘇聯陸軍在7、80年代後先後換裝了“箭”-3(北約代號SA-14)、“箭”-10、“針”系列(北約代號SA-16/18)等新一代單兵防空導彈,在導彈的外形佈局、制導控制、動力裝置、作戰系統等很多方面採用了新的技術和設計,提高了快速反應、反干擾和生存的能力,擴大了作戰空域,簡化了射擊操作程序,提高了毀傷概率。

遠中近、高中低,防空導彈與小口徑高炮結合:蘇聯陸軍的強大野戰防空體系

蘇聯陸軍各級部隊裝備了數量巨大的多種防空導彈和高炮,構成了遠、中、近程及高、中、低空相結合的嚴密火力配系。蘇軍將各型防空武器系統分散配置在寬大縱深內,要求地面防空火力從最前沿空域開始部署,一直延伸到縱深40~150公里空域,實現梯次防禦配置,使之能夠多層面、多梯次對來襲目標進行攔截。並且其防空武器系統大部分為自行式,可全天候、全天時伴隨坦克、摩步部隊行進,掩護和協同主戰坦克、步兵戰車及自行火炮作戰。截止解體前,蘇軍陸軍所裝備的防空導彈系統與西方國家軍隊的防空導彈在性能方面雖然大致相當,但在裝備數量上則大大高於對方,為世界上最強大的陸軍野戰防空體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