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想迟暮:从“人类失去联想世界将会怎样”到“我们又算什么呢”

今天是改革开放40周年纪念的日子,百名改革先锋获得表彰,其中企业家有十余人,联想创始人柳传志是其中的一员。对已经74岁的柳老来说,这无疑是一生功业的高光时刻。

联想迟暮:从“人类失去联想世界将会怎样”到“我们又算什么呢”

稍显遗憾的是,他创立的联想正在失去曾经的光环。

1984年,40岁的柳传志在中关村创办北京计算机新技术发展公司(联想的前身)。公司的娘家是中科院计算所,也就是说,从创业之初,联想就有着中国顶级的计算机智力资源的支持,是中国高科技企业中底蕴最雄厚的。

最初的联想,虽然弱小但锐气十足,“人类失去联想,世界将会怎样”的广告语风靡一时,打动了无数国人的心,初生牛犊不怕虎的精气神体现的正是企业的勃勃生机。

1994年,已经走过十年的联想发生了柳传志与倪光南的战略之争。柳传志坚持“贸工技”,时任联想总工程师倪光南坚持“技工贸”。最后柳传志胜出,倪光南离开,联想更中贸易而非技术的基因从此种下。

联想迟暮:从“人类失去联想世界将会怎样”到“我们又算什么呢”

此后,依托中国这个全世界最大的市场,联想从1996年开始成为国内销量第一的电脑品牌。2005年,联想收购IBM的PC业务,到2013年,成为全球第一的PC生产厂商。

公允的说,这也是非常了不起的成绩了,柳传志是会在中国商业史上留名的人物,成为百杰之一也是实至名归。

只是,近几年来的联想越发令人感觉到其技术上的羸弱。在2018年上半年的中兴风波、华为5G标准投票争议等事件的发酵下,人们猛然意识到联想在科技研发上的投入少得可怜。以2017年为例,华为的研发投入是897亿元,而联想只有88亿元。

就在几天前的12月9日,在央视的一档节目中柳传志被问到:联想没有柳传志会怎样?他的回答是:“没有也不会怎么样,实在不行就不行了……到今年几十年过去了也就这样,我们又算什么呢?”

联想迟暮:从“人类失去联想世界将会怎样”到“我们又算什么呢”

从30年前的“人类没有联想,世界将会怎样”,到如今的“我们又算什么呢”,怎能不让人生出美人白头、英雄迟暮的感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