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學治校有良方,且看這位院長如何收割師生的“芳心”……

治學治校有良方,且看這位院長如何收割師生的“芳心”……

鮮花、彩旗、飄帶,從全國各地匆匆歸來的海濱學子……10月20日,海濱學院熱鬧非凡,她迎來了十歲的生日。

北京交通大學海濱學院院長王化深教授,被各級媒體記者團團圍住,代表海濱學院發出心聲。61歲,普通意義上的花甲之年,王化深西裝筆挺,意氣風發,侃侃而談,這種年輕態跳脫了年齡的束縛。

今年,是王化深到海濱學院的第四年。而他與這的故事該從十年前說起:2008年學院第一次開學典禮,2008年海濱學院第一年招生,2012年第一屆畢業生招聘會……他都參與其中。這座學院像個孩子一樣在他的眼中長大。

2015年7月,王化深受北京交通大學推薦,海濱學院董事會聘任,正式到海濱學院出任院長。他把這一段情誼歸結為“緣分”。

樹人者:亦嚴亦諧亦真情

回顧所來徑。 自1978年王化深考入北京交通大學,從求學的學生、到留校做老師、做行政管理……在這裡,身份變化,崗位輪換,轉眼四十年。

這四十年,恰逢改革開放的四十年。他常說自己是改革開放的受益者、建設者、見證者。

知識改變命運,時代改變命運。這位出身農村,做過農民、工人的博士生導師,對於這句話的理解,顯得深刻而生動。所以,治學,王化深是嚴格的。他的課,有規矩:一是不能遲到,二是不能隨便講話;當然,如果要講的話,得讓課堂所有人聽得到。33 年來,開學的前幾周,總有一批遲到進門的學生被他“請”出教室。他常說,對學生就是要嚴格要求,熱情指導。

看似事小,卻事關學習態度的原則問題。學習也好,做人做事也罷,在王化深的眼中,得講規矩。

2003年,在北京交通大學電子學院BBS專區,一條對研究生參與科研項目發表風涼話的帖子引起了王化深的注意。王化深當時是電子學院的黨委書記。本可視而不見,但他與發帖人及跟帖者激辯數日。關於標註紅線的原則問題,他的眼裡揉不得沙子。

從事教育30餘年,他覺得“育人”和“養育孩子”異曲同工,期間會出現各種問題,需要修剪。這是一個“修養”的過程,修掉壞的,養出好的。讓學生們學會真正的思考,對這個世界有一個正向且正確的認識。

王化深給他所有的學生都會出一道關乎未來和人生的必選題。他要求學生走上社會成為三種人之一:有位置的人、有地位的人、有平臺的人。即走上社會能自食其力的人、為國家做出貢獻的人、成為領軍人物的人。這三個層次,王化深喜歡用吃得飽、吃得好、讓別人吃得飽三個比喻來打比方。

接地氣又活潑生動,是他獨特的語言魅力。

今年,王化深連續第四年站在聚光燈下,為2018級新生開講 “校長第一課”。他渾厚而略帶磁性的聲音,通過麥克風,傳送到禮堂的每一個角落。

“今天是一場爺爺和孫子的對話!”

全場譁然。

“不要以為我佔了你們的便宜。論年齡,這個輩分不錯。再說,這個年頭,哪個爺爺不怕孫子,我是為你們服務的。”站在臺上的王化深,字字擲地有聲,幽默風趣。

上學期,他在海濱天佑禮堂,給全院學子上了八講不同內容的形勢政策課。從世界形勢講到國家戰略,再講到區域發展。講到黃驊與雄安新區的歷史意義,他用形象的“四個圈兒”打了比方。改革開放四十年正好畫了四個大圈:深圳特區一個圈兒、浦東新區一個圈兒、濱海新區一個圈兒,雄安新區一個圈兒,黃驊就在圈裡……

臺下一張張稚嫩的面龐,點頭、微笑、沉浸其中。掌聲此起彼伏。也許,他們沒有想過,傳說中的院長竟如此親切、幽默,還帶著一股別緻的酷炫。

王化深常說,和學生交流應該用學生能聽得懂又愛聽的語言來交流。他的耿直風趣,收穫了學生們的“芳心”。學生們稱他為 “深叔”。當然“深叔”對這個稱呼欣然接受。

治學治校有良方,且看這位院長如何收割師生的“芳心”……

王化深的“校長第一課”頗受學生的歡迎


畫餅者:“目標”應該跳跳腳就能夠得著

腳踏實地,為人低調,激情幹事,這是王化深身上的特質。剛到任,他沒有轟轟烈烈地燒上三把火。三個月時間,他調查研究、瞭解情況,穩定骨幹隊伍、員工情緒,就海濱學院如何走好應用型本科高校發展之路開展了專題調研,並和同事們一起制定學校發展規劃。他把這個規劃,稱為“完美的大餅”。對於這些“大餅”,他說應該 “跳跳腳就能夠得著,經過努力一步一步地都能實現”。

半年時間,他帶領院領導班子在全校開展了“解放思想、凝聚共識、轉變作風、求是創新”為主題的解放思想大討論活動。結合學院實際,認真查找和解決影響制約學院快速發展的各種問題和因素。

“可持續”與“上水平”成為他上任後的關鍵詞。

三方辦學,責、權、利如剝繭抽絲。學校的體制是董事會領導下的院長負責制。他相信學院董事會及董事長與院長最需要彼此信任、溝通順暢,這是辦好學院的前提條件。上任後,王化深努力協調好與董事會、董事長的工作關係,努力在機制上和制度建設上做出創新,讓學校發展有章可循。在全校大會上,王化深公開申明,在他的管理理念中,一定要將人置於制度的框架,約束辦學者的行為,特別是制約院長們的權力,最大限度地減少人治的隨意性,強調按章程治校。同時也說明在大學裡,行政、教輔、後勤等項都從屬於教學科研工作,都是服務師生的。他要求大家擺正自己的位置,做好分內的事情。

無規矩不成方圓。《關於實施隊伍建設工程的意見》《關於全面提升學生綜合素質的實施意見》《關於加強學校安全穩定的實施意見》等一系列文件出臺,明確了職稱評聘委員會、學位評定委員會、教學指導委員會等專業組織的職能職責及議事規則,理順校院兩級機構及管理的職責定位。

大學的好,不僅僅在於高樓建得有多高,而在於學校的文化內涵與師生素質。王化深隊伍建設上,實施“雙百工程”,重點引進和培養高級職稱領軍人才100名、中青年骨幹教師100名,實施“青藍計劃”,大力培訓在職青年教師,使師資隊伍數量與質量結構得到明顯改善。深入推進“三大戰略”(質量立校、人才強校、特色興校),大力實施“四大工程”(人才隊伍、學科專業、實驗實踐、後勤保障)。以人才培養為核心,以隊伍建設為保障,以安全穩定為基礎,以行業特色為依據,以服務區域求發展。

海濱學院正在穩步前行。

引智者:栽下梧桐樹引得鳳凰來

在海濱學院西側,佔地233.23畝,總投資8.37億元的北京交通大學軌道交通綜合研發實驗基地項目正在如火如荼地施工。項目建成後,這裡將集研發、中試、檢測、高端科技服務、國家技術認證和人才培養於一體,引進北京交通大學部分國家級和省部級軌道交通領域科研平臺。它將成為國內一流、世界先進的軌道交通綜合研發實驗基地。

作為項目的引薦者和參與設計者之一,王化深對這個多贏平臺充滿希冀。一方面北京交通大學一些大型軌道交通類科研項目可在此實現研發試驗,一批專家教授及博士碩士研究生等高新技術人才的入駐能夠與海濱學院的師資、教學科研平臺相融合,將全面提升學院的人才培養層次,另一方面也將助力黃驊市“科技興城”的前進步伐。

這些目標,正有條不紊地逐步實現。

有人將海濱學院的發展過程歸納為三個時期: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弱到強,歷經三屆領導班子。近幾年的發展,是海濱學院發展史上最快的時期。目前學校已有9個院系、1個基礎教學部、33個本科專業。2018年省教育廳核定的招生計劃已達3790人,在校生人數達到13500人。建校以來,學院為社會培養和輸送的本科生超過16000人。海濱學院的就業率一直保持在90%以上,招生生源質量和畢業生就業率在同類院校中名列前茅。

王化深對於成績有著客觀的解讀,他認為只能說是穩中有進。一方面藉助北京交大優勢特色學科群及相關專業與國家行業及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相匹配,一方面海濱學院的學子智商不差、情商更高的綜合素質及樸質的做事風格,形成了良好的社會效應。

對於學院的長遠發展,任重而道遠,還有太多需要不斷完善和提升的地方。比如,如何吸引強大的師資並能長久留人?感情、待遇、還是平臺?這都是有待解決的問題。許多規劃就在眼前,但真正落地生根,還需要天時地利人和。

目前,為了把海濱學院做大做強,在黃驊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西校區建設已進入規劃中。王化深希望,利用與近在咫尺的北京交通大學軌道交通綜合研發實驗基地的師資、項目及平臺的高度融合,再加上自身的快速發展,力爭儘早成為具備工程碩士研究生招生培養資格的高校。

十年校慶,當“騰飛”“飛速”與“貢獻”等耀眼的文字齊飛時,王化深卻對學院的“可持續”“上水平”的發展問題陷入了更深層次的思考。

創新者勇,理智者成。王化深的獨特人格魅力,大概和他的成長經歷有關。他認為,有三個重要的男人深刻地影響了他:第一位是他的父親,教會了他做人要正直坦蕩;第二位是他的研究生導師,教會了他做事要追求極致;第三位是他在剛參加工作時一位年長的搭檔,給了他平等的待遇機會,讓他有了敢想敢幹敢創新的工作作風。

教育的本質,是用生命影響生命。王化深常說:“我是學生的老師,是老師的‘老教師’,無論做人做事還是做學問,我首先應該做出一個標杆的示範作用。”

學生之師,師者之師。這是“深叔”篤定的信念,從未改變。

記者:黃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