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史前考古,值得我們好好了解一下


新石器時代考古是浙江省考古工作的重點,1936年至今已建立起完整的文化發展譜系,其 中錢塘江以南的基本發展序列為“上山文化——跨湖橋文化——河姆渡文化”,且發現好川文化等遺存,錢塘江以北則主要表現為“馬家浜文化——崧澤文化——良渚文化——錢山漾文化——廣富林文化”的五個發展階段。圖:河姆渡遺址出土骨耜 供圖:河姆渡遺址博物館

上世紀70年代以來,浙江發掘了餘姚河姆渡、鯔山遺址、田螺山遺址等,豐富了對河姆渡文化的認識,特別是田螺山遺址的發掘,在房屋建築、動植物與古環境研究等方面,都取得了許多新的進展。圖:河姆渡遺址出土太陽紋象牙蝶形器 供圖:河姆渡遺址博物館

良渚文化年代距今約5300年至4300年,是長江下游地區史前文化發展的重要階段,其發現和研究成果是探索中華文明起源的重要資料。圖:餘杭反山出土的良渚文化時期玉梳背 供圖:浙江省博物館

良渚文化的遺址數量和規模大大超過了前兩個時期,並形成幾個大型聚落群,其中尤以良渚 古城為代表的良渚遺址群最為突出。圖:餘杭反山出土玉柱形器 供圖:浙江省博物館

良渚文化在其發展過程中,對同時期或稍晚的許多史前文化都產生了很大的影響,以玉琮為例,良渚文化式的玉琮在陝北、廣東、江西等地都有發現,輻射大半個中國。圖:姆渡遺址出土圓雕鳥形象牙匕 供圖:河姆渡遺址博物館

良渚文化消亡之後,以玉琮、玉璧、玉鉞等為代表的玉器系統與禮儀制度傳播到中原等地區,對中國三代文明的形成與發展作出了貢獻。圖:河姆渡遺址出土豬紋圓角長方陶缽 供圖:河姆渡遺址博物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