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 書

原始章第一

夫道、德、仁、義、禮五者,一體也。道者,人之所蹈,使萬物不知其所由。德者,人之所得,使萬物各得其所欲。仁者,人之所親,有慈慧惻隱之心,以遂其生成。義者,人之所宜,賞善罰惡,以立功立事。禮者,人之所履,夙興夜寐,以成人倫之序。夫欲為人之本,不可無一焉。賢人君子,明於盛衰之道,通乎成敗之數,審乎治亂之勢,達乎去就之理。故潛居抱道,以待其時。若時至而行,則能極人臣之位;得機而動,則能成絕代之功。如其不遇,沒身而已。是以其道足高,而名重於後代。

【白話文釋義】

道、德、仁、義、禮,五位一體,不可分離,缺一不可。雖然五位一體,但層次有別,所以分而用之則誤,合而用之則吉。

道,是人人都需遵循的自然規律和自然法則。萬事萬物都遵循著道的約束,道也寓於萬事萬物之中,因此我們身在其中反而感覺不到道的存在。也就是說,道的神奇之處還在於萬事萬物雖受制於道(自然規律和自然法則)但又無法清晰追溯其發展的軌跡。好比是我們感覺不到空氣的存在,但空氣的的確確在我們的周圍甚至身體內存在著。好比是任何圓形均有圓心存在,但圓心既沒有顏色也沒有大小,不可見。

德,是人對於道的心得,也是萬事萬物受制於道的表徵。德是在人的身上具體體現道的存在,是道的感化,是道的一種人格化。道如規矩,而德如方圓。得道深則德也深,得道淺則德也淺。所以,德有深淺之分,德有賢愚之別。有所求必有所得,只是得之深淺,視造化之功而定。儘管如此,畢竟魚有魚途,蝦有蝦道。依德而行,人可使自己的欲求得到滿足;符合德的要求,自然界萬事萬物也因此各得其所。故曰,道者如河流,德者如堤岸,德高者能得上道,德弱者能得下道,各有所得也。道者如三千弱水,德者如瓠瓢,舉水幾何,視瓠瓢之器量而定。故德有上德與下德之分。

仁,是人們與生俱來的親近融合之心,如水入海,如雨潤土。有仁慈、聰慧、善良的情懷是促成仁的基礎條件。

義,是全社會共同認可的道德準則。義中蘊涵著理,所以人們根據義中之理獎善懲惡;以義的原則作為建立功業的基礎條件。

禮,是全社會共同認可的行為法則。人人遵循禮的規範,才能兢兢業業、勤奮努力,才能形成正常的社會秩序。

以上五個方面是做人做事的根本,缺一不可。

凡是賢明能幹的人物以及品德高尚的君子,都能夠看清國家盛衰的規律,也懂得存亡的道理;既瞭解治理亂象的途徑,更知曉隱退仕進的方法。其中的奧妙在於:盛衰有其規律性,成敗有其定數,治亂在於能分清勢之正逆,去留有其內在的邏輯性。

因此,當條件不成熟時,甘心隱伏,靜守正道,加強準備,等待時機。一旦時機來臨而有所行動,則能建功立業,位極人臣;看破玄機,順勢而為則能成就絕世之功。假如生不逢時,只不過無聞於世而已,不會有大的損害。如果明白這個道理,智慧就比別人高,名氣也比別人大。

正道章第二

德足以懷遠,信足以一異,義足以得眾,才足以鑑古,明足以照下,此人之俊也;行足以為儀表,智足以決嫌疑,信可以使守約,廉可以使分財,此人之豪也;守職而不廢,處義而不回,見嫌而不茍免,見利而不茍得,此人之傑也。

【白話文釋義】

品德高尚,可以讓人心悅誠服;誠實可信,可以統一不同政見;以義當先,可以服眾;才識傑出,可以分辨歷史上的得失;賢明睿智,可以明析當下的事理,這樣的人可稱之為“人中之俊”。

行為舉止可以為楷模,聰明智慧可以解疑難,道德誠信可以守契約;廉潔公正可以理財務,這樣的人可稱之為“人中之豪”

克盡職守,無所廢弛;恪守信義,無所變易;雖遭猜疑,仍能義無反顧;利字當頭,仍能不見利忘義。這樣的人可稱之為“人中之傑”。

求人之志章第三

絕嗜禁慾,所以除累。抑非損惡,所以讓過。貶酒闕色,所以無汙。避嫌遠疑,所以不誤。博學切問,所以廣知。高行微言,所以修身。恭儉謙約,所以自守。深計遠慮,所以不窮。親仁友直,所以扶顛。近恕篤行,所以接人。任材使能,所以濟物。殫惡斥讒,所以止亂。推古驗今,所以不惑。先揆後度,所以應卒。設變致權,所以解結。括囊順會,所以無咎。橛橛梗梗,所以立功。孜孜淑淑,所以保終。

【白話文釋義】

杜絕不良嗜好,禁止非分慾望,就可以免除各種牽累;抑制錯誤的行為,減少邪惡的念頭,就可以糾正過失;杜絕美酒和美色的侵擾,可以潔身自好;

迴避嫌疑,遠離是非,就可以不出錯誤。廣泛學習,善於質疑,就能豐富自己的知識;行為高尚,守拙慎言,就能修養身心;

恭敬、節儉、謙遜、樸實,就能守身不辱;深謀遠慮,就能不陷於困危;結交仁義正直之人,就能脫離逆境。

雖智慧高遠仍能寬厚待人、務實進取,就能讓人不離左右。才適其任,能適其用,才能更好地成就事業。

抑制邪惡,排斥讒佞,可以平息動亂;

以古鑑今,就能不受困惑;確立原則,周密計算,才能應付危機;因勢利導,堵疏結合,可以解開社會難題。

全局謀事,順勢而為,不以小處之失為失,不以小處之得為得,才能避免錯誤;堅定不移,勇敢果毅,才能建功立業;勤勉不懈,小心謹慎,才能善始善終。

張良

本德宗道章第四

夫志,心獨行之術。長莫長於博謀,安莫安於忍辱,先莫先於修德,樂莫樂於好善,神莫神於至誠,明莫明於體物,吉莫吉於知足,苦莫苦於多願,悲莫悲於精散,病莫病於無常,短莫短於苟得,幽莫幽於貪鄙,孤莫孤於自恃,危莫危於任疑,敗莫敗於多私。

【白話文釋義】

所謂“志”,就是精神上的特立獨行。最大的能力莫過於謀全局,最大的堅毅莫過於忍辱負重,最傑出的榜樣莫過於修德,最大的快樂莫過於好善,最神奇的事情莫勝於至誠,聰慧源於明辨,吉祥源於知足,苦難源於多欲,悲傷莫過於意志消沉,病情莫過於捉摸不定,短視莫過於小利,心魔源於貪慾,孤獨源於恃才傲物,內訌源於猜疑,敗政源於自私。

道義章第五

以明示下者暗,有過不知者蔽,迷而不返者惑,以言取怨者禍,令與心乖者廢,後令繆前者毀,怒而無威者犯,好眾辱人者殃,戮辱所任者危,慢其所敬者兇,貌合心離者孤,親讒遠忠者亡,近色遠賢者昏,女謁公行者亂,私人以官者浮,凌下取勝者侵,名不勝實者耗。略己而責人者不治,自厚而薄人者棄廢。以過棄功者損,群下外異者淪,既用不任者疏,行賞吝色者沮,多許少與者怨,既迎而拒者乖。薄施厚望者不報,貴而忘賤者不久。念舊而棄新功者兇,用人不得正者殆,強用人者不畜,為人擇官者亂,失其所強者弱,決策於不仁者險,陰計外洩者敗,厚斂薄施者凋。戰士貧,遊士富者衰;貨賂公行者昧;聞善忽略,記過不忘者暴;所任不可信,所信不可任者濁。牧人以德者集,繩人以刑者散。小功不賞,則大功不立;小怨不赦,則大怨必生。賞不服人,罰不甘心者叛。賞及無功,罰及無罪者酷。聽讒而美,聞諫而仇者亡。能有其有者安,貪人之有者殘。

【白話文釋義】

謀劃不周密、破綻迭出必遭下屬愚弄,有過錯而不自知就是愚蠢,紙醉金迷不知悔改必陷困局,言語招怨必生禍患。政令有違常理將形同虛設,政令前後矛盾註定導致失敗。輕易發怒卻無人畏懼必定受到侵犯。當眾侮辱人者必招禍殃,殺戮下屬必招危險。怠慢應受尊重之人必招不幸。與人貌合神離必陷孤獨。親近讒佞遠離忠良註定滅亡,親近女色而疏遠賢人必陷昏聵。女子干政必生動亂,私授官職必生亂相。恃強凌弱就是侵犯,名不副實就是徒耗民脂。寬以待已嚴於律人者無法處理政務,厚待自己而損害他人者必招眾人唾棄。以過失為由,剝奪他人功勞必失人心;下屬各懷異心必成孤家寡人。沒有給下屬授於合適的職位必定關係疏遠。論功行賞時吝嗇小氣,必定使人沮喪。多許願少兌現必招怨恨。始迎終棄必定恩斷義絕。

付出得少卻期望得到厚報必定沒有善果。一旦富貴就忘記當初的貧賤必定不會長久。念舊惡而無視他人的新功勞必招兇險。任用奸邪之徒,必招風險。勉強用人一定留不住。為他人謀官將陷政事於混亂。拋棄自己的優勢必然削弱力量。向心術不正者商討決策之道必存風險。

密謀的計策外洩必定失敗,豪取寡施者必定衰落。將士貧窮而謀士富裕,國家實力必招衰弱。賄賂官員大行其道,政治必定昏暗。無視別人的優點長處,卻對別人的缺點錯誤耿耿於懷必將作風粗暴。對已任用的下屬時常猜疑,或者對信用較好的人又不重用都將招致政治上的混亂。以德治國,民心團結;以刑治國,民心離散。小功勞不獎賞,則無人建大功勞;小的怨恨不寬赦必生大的怨恨。獎賞不足而處罰有過必定引起叛亂;獎賞無功之人,罰及無罪之人必定造成苛政。喜聽讒佞之言,仇視忠諫之言必定滅亡。藏富於民,社會才安定,搜刮民脂者必定走向殘暴。

安禮章第六

怨在不捨小過,患在不預定謀。福在積善,禍在積惡。飢在賤農,寒在墮織。安在得人,危在失事。富在迎來,貧在棄時。上無常操,下多疑心。輕上生罪,侮下無親。近臣不重,遠臣輕之。自疑不信人,自信不疑人。枉士無正友,曲上無直下。危國無賢人,亂政無善人。愛人深者求賢急,樂得賢者養人厚。國將霸者士皆歸,邦將亡者賢先避。地薄者大物不產,水淺者大魚不遊,樹禿者大禽不棲,林疏者大獸不居。山峭者崩,澤滿者溢。棄玉取石者盲,羊質虎皮者柔。衣不舉領者倒,走不視地者顛。柱弱者屋壞,輔弱者國傾。足寒傷心,人怨傷國。山將崩者下先隳,國將衰者人先弊。根枯枝朽,人困國殘。與覆車同軌者傾,與亡國同事者滅。見已生者慎將生,惡其跡者須避之。畏危者安,畏亡者存。夫人之所行,有道則吉,無道則兇。吉者,百福所歸;兇者,百禍所攻。非其神聖,自然所鍾。務善策者無惡事,無遠慮者有近憂。同志相得,同仁相憂,同惡相黨,同愛相求,同美相妒,同智相謀,同貴相害,同利相忌,同聲相應,同氣相感,同類相依,同義相親,同難相濟,同道相成,同藝相規,同巧相勝:此乃數之所得,不可與理違。釋己而教人者逆,正己而化人者順。逆者難從,順者易行,難從則亂,易行則理。如此理身、理家、理國,可也!

【白話文釋義】

怨恨源於不肯赦免小的過失;禍患源於事前未作周密的謀劃;幸福源於積善;災禍源於積惡。

饑饉源於輕視農業;挨凍源於忽視織造。社會穩定在於得到有用的人才,社會失衡在於失去賢人輔政。富裕在於能招來遠客,貧窮在於荒廢農時。

領導者反覆無常,部屬必多猜疑。對領導者輕視怠慢必定獲罪;對下屬欺凌傲慢,必定失去親附。不尊重君側之臣,關係疏遠之臣就輕視這些君側之臣。常懷猜疑之心必定不會信任別人;坦誠待人就不會猜疑別人。邪惡之士從無正直的朋友;奸邪的上司從無公正的部下。

走向滅亡的國家必定缺少賢人輔佐,混亂的政治必定不用能人當政。成大事者求賢若渴,敬重賢才的人待人豐厚。國家走向稱霸,人才必定集聚歸附;國家即滅亡,賢者就會先行逃離。

瘠土不產大物,淺水不容大魚,禿樹不棲大禽,疏林不居大獸。山體過於陡峭容易崩塌;沼澤之水過滿則會漫溢。

棄玉抱石者如同盲人,羊質虎皮者外強中乾。拿衣服不提領子勢必將衣服拿倒,走路不看地面一定會跌倒。

樑柱軟弱,房屋會倒塌;輔政者無能,國家會傾覆。腳下受寒,心肺受損;人心怨恨,國之根本動搖。大山將要崩塌,基礎必先毀壞;國家將要衰亡,人心必先渙散。樹根乾枯,枝條就會腐朽;人民困窘,國家必將殘破。與傾覆的車子走同一軌道也會跟著傾覆;與滅亡的國家做相同的事,也會走向滅亡。

見到已發生的事情,應警惕還將發生類似的事情,一旦發現苗頭就應立即迴避。擔憂危險的人,常能得安全;害怕滅亡的人,反而能生存。人的所作所為,符合自然之道則吉,不符合自然之道則兇。吉祥的人,各種各樣的好事都集中到他那裡;不吉祥的人,各種各樣的惡運都向他襲來。這不關神鬼之事,而是符合自然之道而已。

善於謀劃的人不會遇到困頓之事;沒有為長遠謀劃的人必定有眼前之憂。

志向相同必然人以類聚,同懷仁慈之心必然共同憂國憂民,奸惡之人必定結黨營私,愛好相同必定渴望結交,審美眼光相當必定相互嫉妒,智慧相當的人必定相聚謀劃,權勢相當的人必定相互傾軋,利益相同必定互相猜忌,思想相近必定相互響應,氣質相近的人必定相互欣賞,同一類型的人必定相互依靠,行為準則相同的人必定互相親近,磨難相同必定使人親近,覺悟相近必定互相裨益,能力相近必定相互約束,技巧相近必定互相競爭:這是由理數所定,不可與自然之道相違。寬以待已嚴於律人者與自然之道相違,而寬以待人嚴於律已者就順應了自然之道。與自然之道相違,將遇阻力;順應自然之道則暢行無阻。遇到阻力易生亂象,暢行無阻則順應天理。按照上述原理,無論是修身、齊家、治國就有了判斷標準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