幹細胞研究簡史:一切生物學問題的答案,最終都要去細胞中尋找

60年3獲諾獎,幹細胞和再生醫學在學界已是炙手可熱的領域,下面讓我們一起來回顧一下19世紀以來幹細胞研究的歷史:

早在19世紀,E.B.Wilson在他的經典著作《發育和遺傳中的細胞》中就已經提出過幹細胞的概念,但關於幹細胞的實驗研究,最早始於20世紀60年代前後。

幹細胞研究簡史:一切生物學問題的答案,最終都要去細胞中尋找

E.B.Wilson

1959年,美籍華裔科學家張明覺首次建立了體外受精技術,為全世界的幹細胞研究提供了有力的技術支持。當時,關於幹細胞的實驗研究主要集中在兩個方面:胚胎幹細胞和造血幹細胞。

幹細胞研究簡史:一切生物學問題的答案,最終都要去細胞中尋找

張明覺

1975年,胚胎癌細胞(來自小鼠睪丸畸胎瘤)被證實是一種幹細胞,自此關於幹細胞和胚胎髮育的各方面研究越來越多。三年後,第一例試管嬰兒在英國誕生。

幹細胞研究簡史:一切生物學問題的答案,最終都要去細胞中尋找

世界第一例試管嬰兒——路易絲·布朗

(今年40歲的她已經結婚生子,在英格蘭西部一個幼兒園工作)

1981年,科學家成功分離出小鼠的胚胎幹細胞,同時確立了經典的小鼠胚胎幹細胞體外培養條件。迄今,人們已能夠成功將小鼠胚胎幹細胞誘導定向分化成十餘種不同細胞。

幹細胞研究簡史:一切生物學問題的答案,最終都要去細胞中尋找

儘管如此,由於胚胎幹細胞多取自胚胎或流產胎兒,很多國家迫於倫理及宗教壓力,禁止開展這一類研究。

相比之下,成體幹細胞的研究沒有這方法的問題。而事實上,人類關於幹細胞的研究最早也就是從成體幹細胞開始的。

造血幹細胞是目前研究得最為清楚、應用最成熟的成體幹細胞,人類在1961年已經開始了對它的研究。

幹細胞研究簡史:一切生物學問題的答案,最終都要去細胞中尋找

造血幹細胞研究在移植治療血液系統及其他系統惡性腫瘤、自身免疫病和遺傳性疾病等諸多領域均有進展,極大促進了這些疾病的治療。同時,也為其他類型成體幹細胞研究奠定了基礎。

幹細胞研究簡史:一切生物學問題的答案,最終都要去細胞中尋找

目前人們已經發現很多成體組織中都存在成體幹細胞。它取材容易,可避免移植後的免疫排斥反應。成體幹細胞研究已成為再生醫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很多臨床疾病可供選擇的治療手段。

2006年,日本京都大學的山中伸彌教授發現誘導多能幹細胞(iPSC),為再生醫學開闢了一條新的道路,並因此獲得了2012年諾貝爾醫學與生理學獎。

幹細胞研究簡史:一切生物學問題的答案,最終都要去細胞中尋找

山中伸彌(左二)在瑞典領取諾貝爾獎(山中伸彌左鄰為同屆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中國作家莫言,該次亦

iPS細胞一出現,立即在幹細胞研究領域引起了強烈的反響,各國科學家爭相展開研究。2009年,iPS細胞研究又迎來兩大圖片,一是發現了不借助病毒就可以將普通皮膚細胞轉化為iPS細胞的方法,二十可以選擇性地將iPS細胞中因轉化需要而植入的有害基因一處,並保證由此獲得的神經元細胞的基本功能不受影響。這兩項成果為iPS細胞的臨床應用邁出了重要的一步。

幹細胞研究簡史:一切生物學問題的答案,最終都要去細胞中尋找

幹細胞療法受益者——加拿大黑人女性Revée Agyepong

目前,幹細胞和再生醫學研究已經成為自然科學研究中最為引人注目的領域,我國在幹細胞保存技術等方面已經處於世界領先水平。我們相信,隨著科學發展和技術完善,幹細胞技術必將導致傳統醫療手段和醫療觀念的重大革命。

參考資料:中國醫學科學院北京協和醫學院研究生教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