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社科院:世界經濟或逢難上難

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和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日前在北京召開《世界經濟黃皮書:2019年世界經濟形勢分析與預測》發佈會。黃皮

書指出,2018年大多數國家經濟增速回落,世界經濟發展未來面臨著諸多挑戰。中國社會科學院對2019年世界經濟增長率的預測低於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和其他國際組織的預測,該機構預測2019年世界經濟按PPP計算的增長率約為3.5%,按市場匯率計算的增長率約為2.9%。較低的預測數值主要反映了中國權威智庫對美國經濟下行風險、金融市場動盪風險、應對衰退的政策空間受限、貿易摩擦的影響以及逆全球化趨勢等問題的擔憂。

2019年世界經濟增長率約為3.5%

2018年10月,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預測,2019年按PPP計算的世界GDP增長率為3.7%。其中發達經濟體GDP整體增長2.1%,美國增長2.5%,歐元區增長1.9%,日本增長0.9%,其他發達經濟體增長2.5%;新興市場與發展中經濟體GDP整體增長4.7%,中國增長6.2%,印度增長7.4%,俄羅斯增長1.8%,巴西增長2.4%,南非增長1.4%。新興與發展中亞洲經濟體仍然是世界上增長最快的地區,GDP增長率為6.3%。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還預測,按市場匯率計算,2018年世界GDP增長率為3.1%。總體來說,國際貨幣基金組織認為2019年的世界經濟增長率與2018年持平。其他國際組織預測2019年世界經濟形勢與2018年基本一致。世界銀行預測2019年按PPP計算的世界GDP增長率為3.8%,與2018年持平;按市場匯率計算的世界GDP增長率為3.0%,比2018年下降0.1個百分點。經合組織預測2019年按PPP計算的世界GDP增長率為3.93%,比2018年提高0.11個百分點。

中國社會科學院預計,2019年世界經濟按PPP計算的增長率約為3.5%,按市場匯率計算的增長率約為2.9%。社科院的預測低於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和其他國際組織的預測。較低的預測主要反映了中國智庫對美國經濟下行風險、金融市場動盪風險、應對衰退的政策空間受限、貿易摩擦的影響以及逆全球化趨勢等問題的擔憂。

另外,社科院預計2019年大宗商品價格將比2018年略有下降,原油全年平均價格將處於65美元/桶以下。

美國經濟增長

即將到頂

《世界經濟黃皮書:2019年世界經濟形勢分析與預測》分析了美國經濟認為,從經濟基本面指標來看,美國經濟的形勢全面向好,其中失業率在2018年5月一度下降到3.8%,與2000年新經濟繁榮時期以來的低失業率紀錄持平,之後雖然有所反彈,但依然維持在歷史低水平。與此同時,勞動參與率在徘徊中出現的回升跡象更表明就業狀況的實質性改進。而且相比危機時的數據,失業持續時間平均數和失業持續時間中位數也出現了大幅下降,接近危機前的水平,反映出勞動力市場的活力。

但是,這些指標接近歷史最好水平的狀況也意味著當前美國經濟增長可能即將達到頂點。第一,從2018年4月開始,美國勞動市場上的職位空缺數開始超過了失業人數,這是2000年開始有此統計以來首次出現的情況。到2018年7月,職位空缺數已經超過失業人數58萬之多。即使不考慮結構性失業的影響,勞動供給也成為制約美國經濟增長的重要因素。第二,應該說目前存在的失業已經不再是週期性因素造成的,而是一種結構性失業。當前美國現代服務業的職位空缺數遠遠高於傳統行業的職位空缺數的現象,更直接地顯示出在老齡化不斷嚴重、出生率和勞動參與率不斷下降的情況下,勞動力供需結構差異對經濟增長的制約作用。第三,目前美國實際經濟增長率和失業率都明顯好於公開市場委員會認定的潛在增長率和自然失業率,只是實際GDP水平還略低於國會預算辦公室認定的潛在GDP水平。但是從過去幾十年的歷史數據看,實際GDP水平很少超過潛在GDP水平。第四,勞動市場的緊張最終會推高工資水平和通貨膨脹水平。2018年3月以後,核心PCE接近甚至一度超過2%的目標水平,5年期的通貨膨脹預期也穩定在2%的水平上下,已經達到了美聯儲的上限。從這個角度看,也就不難理解美聯儲在2018年的加息節奏。第五,消費者信心和勞動市場表現是最主要的支撐因素,但是自2014年以來,消費者信心預期指數就持續低於現狀指數。最後,一個值得關注的現象是美債收益率息差縮窄,並有出現倒掛的趨勢。

由於投資對經濟增長的影響波動明顯,美國經濟能否維持穩定的增長就是一個問題了。以不變價格計算的個人消費支出的絕對金額在2018年1~2月甚至出現了下降,雖然這是一種週期性的波動,但收縮幅度達到了478億美元,且持續了兩個月,也是不太常見的現象。所有這些現象都顯示出美國經濟增長即將達到週期性頂點。

歐元區財政狀況將有好轉

《世界經濟黃皮書:2019年世界經濟形勢分析與預測》分析了歐元區經濟指出,歐元區2018年財政狀況有所好轉。

2016年歐盟和歐元區的財政赤字率分別為1.6%和1.5%,2017年分別下降至1.0%和0.9%,比上一年年均下降了0.6個百分點。在經濟穩步增長、較低的利率水平造成利息負擔減輕等因素影響下,財政狀況正在好轉。西班牙的財政赤字率由2016年的4.5%下降到2017年的3.1%。葡萄牙的財政赤字率顯著上升,由2016年的2.0%上升到2017年的3.0%。法國的財政赤字率由2016年的3.4%下降到警戒線水平之內,2017年為2.6%。英國的財政赤字率由2016年的3.0%下降到2017年的1.1%。

從政府債務負擔佔GDP比例的指標來看,歐洲國家政府的債務負擔小幅下降,但仍處於較高的水平。2017年歐盟和歐元區的政府債務負擔率分別為81.6%和86.7%,分別比上年下降了1.7個和2.3個百分點。希臘、意大利、葡萄牙、比利時、西班牙、塞浦路斯、法國等國的債務負擔率依舊處於很高的水平,分別為178.6%、131.8%、125.7%、103.1%、98.3%、97.5%和97%。2018年5月,歐盟委員會發布了新一期對成員國“歐洲學期”(EuropeanSemester)的評估報告。“歐洲學期”是歐洲債務危機發生後,歐盟推出的對成員國財政狀況進行監管的機制。新發布的報告認為歐盟整體的財政狀況有所好轉,但是各國的財政表現有較大的差異,仍需要對一些高債務國面臨衝擊時的潛在風險保持警惕。

財政政策和結構性改革對經濟復甦發揮了一定的支持作用。政府債務負擔率較高的國家在未來經濟下行的情況下可能導致財政風險。歐元區各國的財政政策應該與貨幣政策配合,以提高長期增長潛力和減少脆弱性。歐元區國家應繼續加強結構性改革,減少結構性失業,提高歐元區生產力和增長潛力。

日本經濟增長率將低於2018年

《世界經濟黃皮書:2019年世界經濟形勢分析與預測》預測日本2019年GDP增長率為1.0%。

世界主要機構對2019年日本經濟增長率的預測差異比較大,最高的聯合國的預測值1.5%,最低的世界銀行的預測值僅為0.8%。預計2019年經濟增長率比2018年更高的機構有日本經濟研究中心(JCER)、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經濟學人智庫(EIU)和標準普爾,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世界銀行、聯合國、歐盟委員會和日本政府等機構認為2019年實際GDP增長率將低於2018年。

日本政府預定於2019年10月將消費稅率由8%提升至10%,此前的三個季度裡提前消費效應可能對日本經濟增長構成較強拉動。但美國政府的保護主義貿易政策給日本經濟帶來風險。尤其是,如果美國開始提升汽車關稅,日本經濟將遭受比較嚴重的衝擊。考慮到潛在的風險因素影響,日本2019年經濟增長率將會低於2018年,預計日本2019年實際GDP增長率約為1.0%。

亞太區貨幣貶值潮勢頭不減

《世界經濟黃皮書:2019年世界經濟形勢分析與預測》認為,2018年以來,所有亞太地區國家貨幣對美元相對於年初呈貶值態勢,最高貶值幅度為7.3%,平均貶值4.1%。

對於區內的新興市場國家而言,貨幣對美元出現貶值的共同因素包括以下幾點:1.美聯儲加息和美國經濟上行帶來美元走強,新興市場資本外流加劇。2.中美貿易爭端帶來的不確定性上升,通過預期渠道傳導至新興市場國家金融市場。3.人民幣對美元出現較大幅度貶值,央行為此重啟逆週期調節因子。由於亞太新興市場國家多為中國的主要貿易伙伴,貨幣走勢與人民幣關係緊密,使得這一貶值具有傳染效應。除此之外,包括經常賬戶赤字擴大或順差縮窄、國內寬鬆的貨幣和財政政策、通貨膨脹水平上升、金融市場流動性氾濫等基本面因素,也是導致亞太地區新興市場國家貶值的原因。對於區內的發達國家,除受美元週期性走強這一共同因素影響,還各有其特殊性。澳大利亞和新西蘭是中國經濟的“晴雨表”,因而其貨幣走勢也與中國經濟的週期性下行有關;加拿大則受到美加貿易摩擦的影響以及與美國經濟表現差距拉大的影響;日本較為特殊,作為套利貨幣,在2018年年初金融市場預期美聯儲加速加息進程時,日元曾受到追捧,因而大幅度升值,但是在第二季度日元相對於美元開始貶值。

全球債務問題進一步惡化

《世界經濟黃皮書:2019年世界經濟形勢分析與預測》認為,過去一年裡,全球債務問題進一步惡化。

過去一年,全球債務水平持續提高,比較來看,日本非金融機構負債佔GDP比重高達373.1%,為全球之最;歐元區佔比為258.3%;美國為251.2%。新興經濟體中,非金融機構負債佔各自的GDP比重較高的國家包括新加坡、中國、韓國、馬來西亞、智利、泰國、巴西、南非和土耳其等。超長期的寬鬆和刺激政策是全球債務持續累積的重要原因。長期寬鬆的貨幣政策釋放國內信貸並大幅降低企業借貸成本,強刺激性財政政策擴大政府負債並鼓勵企業部門提高槓杆水平。與此同時,全球經濟增速緩慢步入復甦軌道,但以信貸擴張和資產價格膨脹等為標誌的金融週期早於商業週期步入上升期。

居高不下的債務水平限制了財政政策調整空間。在國內債務負擔佔GDP比重高達157.1%的巴西,其財政赤字佔GDP比重為7.8%;印度國內債務佔GDP的124.3%,其財政赤字佔GDP的6.9%。面臨高公共負債和出現嚴重財政赤字的國家,其所經歷的經濟衰退週期較長,這是因為處於下行週期的經濟需要財政政策給予支持,但過重的財政負債會制約政策的實施能力,從而延緩經濟復甦甚至惡化經濟形勢。債務負擔又是金融危機爆發的重要誘因。國內債務與銀行體系健康狀況有密切關聯,同時對資產價格、投資和消費都會產生影響,這對那些依賴銀行業進行融資的金融體系有很大的影響,債務負擔通常被認為是金融脆弱性的重要指標。新興經濟體儘管近期國內信貸擴張有所減緩,以地產價格和信貸增加為標誌的金融上升週期開始出現緩和態勢,但信貸總體規模是20世紀80年代拉美債務危機爆發以來的高位。一些低收入非洲國家在大宗商品價格高位時期借債,其半數以上的債務屬於非優惠性貸款,利息負擔較重。資本項目相對開放的國家,國內金融脆弱性會快速演變成金融市場的風險提示,從而引發資本外流,對本國貨幣形成壓力。近期政府債務龐大的阿根廷、巴西等出現資本外流和貨幣貶值,與上述誘發因素有直接關係。

以美國為主的發達國家債務在短期內迅速降低的可能性不大。美國總統特朗普提出的稅改計劃將大幅度降低聯邦政府的稅收,提高美國長期財政壓力。預計2020年聯邦政府的年度預算赤字將達到1萬億美元,佔美國的GDP的比重大於5%,增發國債是其必然結果。目前美國國債佔GDP的78%,預計到2030年將達100%,接近二戰後1946年106%的峰值。

俄羅斯財政狀況漸趨穩健

《世界經濟黃皮書:2019年世界經濟形勢分析與預測》指出,2018年上半年俄羅斯財政收入為8.6萬億盧布,財政支出為77萬億盧布,實現了自2013年以來的首次財政盈餘。

2017年,俄羅斯經濟復甦,國際原油價格上漲,俄羅斯財政收入增長顯著,全年財政收支情況明顯好轉。俄羅斯財政收入為15.09萬億盧布,高於預算收入11.9%,與上年同期相比增長12.1%。財政支出為16.42萬億盧布,高於預算支出1.1%,與上年同期相比增長0.02%;財政赤字為1.33萬億盧布,顯著低於聯邦政府預算2.753萬億盧布的赤字水平,僅佔當年GDP的1.45%,與上年同期相比,赤字規模減少了一半。2018年上半年,俄羅斯財政收入為8.6萬億盧布,財政支出為7.7萬億盧布,實現了自2013年以來的首次財政盈餘。

俄羅斯經濟高度依賴能源出口,大約一半的財政收入來自石油和能源產業的出口收入稅收。近年來,俄羅斯大力進行經濟結構調整,目前俄羅斯財政收入來自油氣出口的比重約佔40%,來自非能源領域的收入約佔60%。2016年石油輸出國組織達成2008年以來首個減產協議,並於2017年5月決定將減產協議延長9個月,加之國際市場需求反彈,國際油價進入上升通道。全球經濟復甦、市場需求擴大提高了俄羅斯非石油產品的出口收入,為財政收入的增加提供了支持。俄羅斯財政部數據顯示,截至2017年年底,俄羅斯國內債務總額為7.2萬億盧布,佔全年GDP的7.8%,與2016年同期相比增長18.8%。俄羅斯國家債務佔GDP比重較低,財政狀況穩健良好。

國際投資協定終止數超新達成數

《世界經濟黃皮書:2019年世界經濟形勢分析與預測》指出,國際投資協定在2017年迎來轉折點。當年共達成18個國際投資協定(IIAs),其中雙邊投資協定(BITs)9個,其他國際投資協定(TIPs)9個。這是自1983年以來達成國際投資協定最少的年份。同時,2017年至少有22個國際投資協定的終止生效。這也使得終止的國際投資協定首次超過新達成的國際投資協定。

從新達成的國際投資協定來看,可以發現一些重要的發展方向。比較2017年達成的IIAs和2000年達成的IIAs,可以發現兩個重要的發展方向:一是更強調投資的可持續性。將保護人類、動物和植物的生命和健康、保護會耗竭的自然資源作為一般例外,明確強調不能為了吸引投資而降低健康、安全和環境標準。二是儘量避免投資仲裁,從而保留監管空間。引入更為詳盡的公平公正待遇條款和間接徵收條款,保留在審慎監管措施下對資金自由轉移義務的例外情況,儘量避免保護傘條款。

從存量來看,國際投資協定的規模仍然較大。截至2017年底,全球共有3322個IIAs,但其中大部分是需要改革的“舊一代”的IIAs。改革的主要動機一方面是為了降低東道國面臨國際投資仲裁的風險,另一方面是為了增加可持續發展的內容。但改革同樣存在諸多困難,例如有來自締約對手方的反對,有來自國家內部的協調困難和政治意願的不足,還有的國家政策制定者認為改革意味著降低對國際投資者的吸引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