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从性感到感性,Level增加不止一点点

什么是真女人,李敖说:”一看到她,除了下面硬,其他都软了。“

什么是性感:同上,如果不是,那都是装逼范,都是”白天是教授,晚上是禽兽“。

品牌从性感到感性,Level增加不止一点点

如今,仅仅说性感太肤浅,那我们来讲”感性“,因为:这是一个高感性的时代。

归纳起来,高感性时代有六种能力:

1.不只有功能,还重设计。

2.不只有论点,还说故事。

3.不只谈专业,还须整合。

4.不只讲逻辑,还给关怀。

5.不只能正经,还会玩乐。

6.不只顾赚钱,还重意义。

看上去,情商满满,EQ爆棚!

所以,做品牌,做产品,你若不懂”感性“地思考,如何找到光明的出口?

感性离不开情感

所以,我们说要产品有温度,有情感。产品=功能x情感。功能是1,情感是N。功能好是必须的,在此基础上导入情感,情感体验让功能体验产生倍增效应,这是互联网时代的产品特征。

都爱拿苹果的产品观来说事,的确乔布斯时期的苹果做到了功能和情感的统一。美国政府讲稿撰写人丹尼尔·平克在文章《未来世界属于高感性能力族群》,他说:“世界将属于具有高感性能力的另一族群——有创造力、有同理心、能观察趋势、能为事物赋予意义的人。”

拿此对照,我们会看到:

张小龙说:“心理满足的驱动力远胜工具,甚至赚钱。”微信,不是一个生钱的短信替代工具,微信是一个生活方式”。

罗辑思维说:死磕自己,娱乐大众,帮大伙来读书。用死磕态度来做产品。几年来,坚持每天一分钟的语音推送,有情有料。

乔布斯当年推出IPOD时,打败了微软同期推出的同类产品ZUNE。究其原因,他解释:我发现了‘动机’的重要性,比起微软,我们发自内心地热爱着音乐。我们做iPod是为了自己。当你真正为自己、为好朋友或家人做一些事时,你就不会轻易放弃。所以,IPOD成功了。

想想吧,苹果的产品100%不是自己生产的,但你能说他们做手机不专业么?相反,他们体现了强大的整合能力。

华为在短短2年不到,在竞争激烈的手机界逆袭成功,靠的仅仅是专业能力么?听听他们的发展故事,体会下创始人的经营理念,你会发现,华为就像个班级上书呆子,但学霸的实质让他有天很快对玩很在行,并能举一反三,玩的更出色。

这群体都是EQ爆棚的人。他们能很快感知消费者情绪,悟透市场的真谛。未来属于能真正理解消费情绪的品牌,而品牌背后的团队除了工程师更应该有设计师和艺术家,他们都是对生活高感知的人群。”

要不怎么说搞艺术的更感性呢?

尊重人性去做产品,实现品牌的人格化

人格化的品牌更能深如内心。如果把今天的红十字和1949年前的红十字放在一起联想,相信你的观感是不同的,其本质就是人格化的不同。

同样,当我们想到王石的万科,再大胆预测下没有王石、郁亮的万科,而是“野蛮人”宝能统领下的万科,你能想到这个品牌将是如何的不同?资本没有错,流程没有错,法规没有错,一切合理合法,但就有可能出问题:就是对品牌和文化产生的巨大伤害。因为那时有可能品牌的人格魅力不存在了,于是,价值、感召力降低,最终通过市值来体现。

万科做到今天这个地位,和他精心打造的产品有极大关系,建筑以人为本的理念贯穿整个万科发展的路径,最终让万科这个品牌实现人格化。企业也罢,资本也罢,要做到的是保护、维护好品牌的温度和价值。

品牌是创始人、产品与粉丝之间的一场“合谋”。产品的人格化品牌时代到来了,一切的品牌将人格化.

今天的情怀还是要个性

以前,品牌即品类;现在,品牌即情感。

海尔曾经很讲情感,比如”真诚到永远“。但今天的海尔有点迷失,我们甚至说不清海尔主营什么,他的品牌情感在消退,他的品牌温度在下降。我们已经很难明确感知海尔到底和消费者内心关联什么。

人非草木,孰能无情;人是情感动物;买产品和情感不可能没有关联,试想,你在大学在读时期一直被某品牌奖学金资助,大学毕业后,进入职场,你对这个品牌会没有感情?这 也就是为什么很多品牌进入高校,培养的是初始用户。

新秀丽是个成功的箱包品牌,他的成功得益于产品和服务2方面,尤其将服务品牌化的理念:把公司的维修中心变为了品牌服务中心,由公司投资兴建,只认牌子不认出处,让顾客线上购买和线下购买都得到同样的待遇。

另外,线下热点,线上再造。把线下的热点传播到线上,通过线上跟平台的合作再次打造热点,而不是打造爆款。让消费者为在网络上选择了新秀丽产品感到自豪。情感的打通比物理的打通有更多的好处。

今天,顾客买的绝对不只是一个产品,而是附加产品外的品牌,更是品牌的无形认知。感性是虚幻的真实,是触动消费的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