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你不肯做一个善良的品牌?

前段时间,网络上有太多人抨击了拼多多。但也有一些文章却来洗地,理由是拼多多的假货给那些买不起的人带来了便利,满足了消费。

问题是,你用假货满足了一部分人,可对那些花大力气,付出更多成本和心里的正牌是否公平?难道我穷我有理,勤劳就活该倒霉?所以,对于居然能搬出那种歪理学说的人,我是服气的。

神州不缺神奇,当年三鹿造假飞出了天际,而如今疫苗事件何止飞出天际,而是飞到外太空。而沸沸扬扬的各种头条刷屏,从冰冰到军军。感觉是打着掩护来的,一条才给关注,很快被另一条覆盖。没有最坏,只有更坏。

面对这些人,这些事,作为一个品牌人,我陷入森森滴思考中:这些也算公众人物和企业,无论名人还是企业,怎么说也算有点品牌。然这些品牌有钱有权有关系,唯独缺了:善良!

为什么你不肯做一个善良的品牌?

连波多野老师都看不下去了

我总觉得品牌能带来关注力和溢价,除了自身品质和实力,还需要善良。

做个善良的品牌才是持久的。“善良的品牌”指的不是公益活动做的多才叫善良,真正的善良是把每个动作行为,每个细节贯穿到营销的各个环节,让人信赖和托付,输出正向的产品,包含影响力。体现在品牌的产品、服务、广告策略、包装、营销模式和分利模式的方方面面。

虽然很多人说营销是一场尔虞我诈获取暴利的商业行为,只有账户中长长的存款和香车宝马才能获取一点点成就感,或许赚钱是每个经营者最原始的出发点。

但记住,品牌存在的本质是建立了市场竞争文明的秩序,尊者为王。有影响力的品牌是会教化社会的。它不是“诚信经营”这么简单,品牌善恶的区分立竿见影,很多处于同一起跑线的企业因为经营理念的不同结局各异。

我们想想,一个艺人其实就影响力来讲,大艺人堪比一个大品牌。但人与人,品牌和品牌间差距就是那么大:有人阴阳合同,偷税漏税;有人在艺术人生之余,性侵女实习生获取生理高峰;也有人深入大山,为弱者代言;有人深入非洲草原,为动物保护出力。

为什么你不肯做一个善良的品牌?

艺术化的人生

为什么你不肯做一个善良的品牌?

豪门的人生

即便是那些奢侈品牌,每年推出皮草制品,也是严格自律,呼吁绝不猎杀野生动物,拒绝满足富豪们无止境的欲求。毕竟这个地球是整个地球村民的。

为什么你不肯做一个善良的品牌?

大姚在非洲

2016年,某韩国主流媒体针对本国消费者进行了“最受消费者信赖的善良品牌”评选,演员李敏镐捐献平台PROMIZ成功入选。PROMIZ于2014年3月正式成立,分别以水、动物和儿童为捐献对象,与粉丝们在献爱心的道路上从未停歇。

为什么你不肯做一个善良的品牌?

一个善良的品牌,必然是肩担道义,弘杨正确价值观。

创始人经营品牌的初心,决定了品牌的命运。很多创业公司是善良的,至少他们基于善良动因而行动。比如,解决最后一公里的共享单车,解决小企业产品销售的拼多多。但慢慢做着做着,就离初衷远了:共享单车坟场让我们看到了对社会资源的浪费;无序投放,让整个城市本来紧张的公共空间雪上加霜。而拼多多最终沦为山寨伪劣品的天堂,难怪有人说拼多多上市是这个时代道德的倒退。

原本很善良的初创品牌,最后因为资本、因为利益而变得不那么善良,甚至有些丑恶。到底是创建者缺乏善良还是资本本身拒绝善良,逐利的本性是不是天生和善良是对立的呢?

出来混有错就要认,挨打要立正。连古惑仔都明白的道理,很多企业和品牌却硬是当不懂。君是否记得假疫苗事件才几天,接下来看到的是有关部门说压根没进过疫苗,涉事单位快速通过检查,又开工啦!而主责人更是责任以大化小。我相信最后一定不了了之,公众关注力会被转移。

长生生物之流的企业他们需要品牌么?不存在的,他们根本不需要依靠品牌!所以,他们可以选择不善良,甚至可以邪恶。或许他们嚣张的背后有更不可说的理由,不说了.....。

但,站在市场上,更多的企业不是长生,不是红黄蓝(你们没忘吧)。他们需苦心经营自己的品牌,那选择善良,是打造品牌最基本的道义。

为什么你不肯做一个善良的品牌?

善良是品牌最基本的DNA 。在古代印度梵语哲学文献中,有一段语录:“伟大人物的行动之所以成功,与其说在于其行动手段,不如说在于其纯粹的心灵。”这里所说的纯粹的心灵,就是指开始事业或工作时要有纯粹的动机。

为什么你不肯做一个善良的品牌?

稻盛和夫曾强调“动机为善”,修筑善心是成功品牌的基础。希望更多的品牌心怀善念,懂得诚信,懂得责任。人如品牌,品牌如人。善良和真诚能让一个人在陌生的环境中遇难成祥,得到很好的立足和发展,营销亦是如此。你若夸大或违背了顾客对你的期望,就种下了品牌消亡的种子。

做个善良的品牌,会有福报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