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洞察,创意是渣

行若导言】做广告做品牌,如果不深刻理解何谓洞察“insight”,那还是流于表面。

没有洞察,创意是渣

我认为“洞察”最大的价值在于:帮助企业(产品和品牌)有效修正发展方向。这就是我们更要重视洞察的原因。

洞察是以“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面目出现,它是种一直被人忽视的东西,但揭晓之后却又发现这几乎是“常识”。

比如,今年难得的票房成功《我不是药神》,初看并非洞察,而公众为什么会被这部影片刷屏,背后的理由也许是洞察;加多宝为什么不惜官司也是坚持用红罐并非洞察,但用红罐能够满足用户什么心理需求也许是洞察。洞察不是产品卖点,也不是用户购买理由,洞察是用户与品牌关系的一种深层思维。

洞察先行,创意跟进

洞察与创意是完全两回事,洞察是“道”,创意是“术”。消费者洞察在先,推广策略和创意在后。洞察是营销的初始,而创意表现是营销的后续。洞察是发现一个问题,创意是怎么表现问题。问题是方向,没有问题,何来创意?

比如,看下面这张海报:

没有洞察,创意是渣

老实说,只要是说戒烟,创意上基本就是这样的居多,似乎已经成为一种定式,变换的无非是画面形式。但我们却忘了,广告传播的目的是什么?仅仅是为了呈现漂亮的画面么?

所以,这样的广告背后没有洞察,只有套路。

那洞察是什么呢?假设我要做一个告诉大家不要抽烟的广告,我们会说什么?我会选择“越抽越口臭,逐渐没朋友”这个角度切人。从这个点,我们会延申诉求至“找不到女友”、“泡不到妞”、“接近不了上司”等,对于年轻人来讲,这些立即产生不良后果的诉求,比“抽烟折寿”不痛不痒的诉求有效得多,这背后就是洞察。

洞察的核心是欲望,我们需要洞察出用户真实的欲望,而不是表面现象。

男士们常看到小便池上贴上“向前一小步,文明一大步”的标语,有用么?毫无用处!

但绝妙的洞察可以改编结果,荷兰推出了这个小便池:

没有洞察,创意是渣

对的,你没有看错。这个小便池里面有一只可恶的苍蝇。

自己感受一下,尤其是男性朋友。在看到这只苍蝇的那一刻,内心是不是叫嚣着:开火!但如果你真这么做了,你会发现当你弹尽之时,特么的它依旧在那里屹立不倒。

因为,这只苍蝇是被人为“印”上去的。

这就是著名的“ 苍蝇设计”,目的在于有意刺激男士,只对准一个方向“ 射击”,从而避免“尿不准”的问题

据统计,当纽约机场、阿姆斯特丹机场等公共洗手间采用了“小便池上的苍蝇”的创意后小便池喷溅率降低了80%。

没有洞察,创意是渣

在如今内容为王的时代,洞察就更成为企业稀缺的技能,因为持续的洞察力,是提供内容源源不断的源泉。杜蕾斯为什么成为网红,那种持续不断抓热点,傍事件,脑洞大开的网络传播创意,其支撑的核心就是敏感的洞察力。

你看过那么多杜蕾斯海报,但依旧写不出好文案。因为文案是基于洞察的表现技巧,只看表层技巧却不能挖掘出整个洞察和传播思路,自然实现不了真正的价值。

洞察先行,创意跟进。从来就不是为创意而创意。所以,我一直都对设计界同行说要讲究“策略型设计”;而对策划圈同仁说“懂设计美学的品牌”,做到这一切的典范就是乔布斯。

如果洞察错了,那么创意再好,也是一个失败的营销,因为你对消费者与品牌关系的理解就错了,那么越大的投资,意味越大的损失。

广告行业向来是“带着枷锁跳舞”,也正如此,才体现从业者的能力,毕竟商业艺术不是纯艺术,它不可以让自己爽就足够了,而是要让品牌爽,让市场爽。单方面的创意,你的受众是GET不到G点的,所以,洞察就成为挑动市场高潮的根源。

没有洞察,创意是渣

那么发现洞察是不是很难呢?这个。。。。比较难说,有的人一辈子也学不会洞察,而有的人随时洞察。

洞察有点玄虚,像禅宗讲顿悟一般,可能突然之间就找到了。它可能在任何时间出现,而且人人都能发现,但同时似乎又不可捉摸。洞察可能来自用户的一句不经意的抱怨,或者是数据分析时的发现,又或者是某个时刻突然的顿悟……洞察这活不能依靠所谓模型之类来实现

也正因为洞察成于无形,所以,最好的方法恰恰是没有固定的办法,但我们可以通过各种调查、测试,找到最佳产品方案,洞察便从中产生了。

有意识的刻意聊天可以洞察

许多洞察都是聊天聊出来的,平时多与用户、客户接触聊天。或许他们的哪句话忽然能带来启发。但聊的方向很有讲究,你最好别问用户对你的产品有什么期待,因为这些只会让用户回答出正面信息,而这些正面信息价值不大。

真正有价值的是用户的负面评价,听听用户在跟你抱怨什么东西,这里面才是最迫切的需求。

要进入用户隐藏的情感领域,注意:顾客购买的不是产品,而是更好的自己。

“我们的产品能够做些什么”以及“你可以用我们的产品做什么”,这两句话听上去很相似,但这实际上却是两种完全不同的思维方式。

“功能”指“你的产品或者服务可以提供什么内容”,“好处”指“这些功能或服务可以带给我哪些直接的帮助”。

没有洞察,创意是渣

那年,当其他人还在使用“MP3播放器拥有1GB内存”这样的措词时,苹果早已迈入另一个境界,——“把 1000 多首歌装进你的的口袋”。这是属于你自己的诉求,而不是产品的诉求!

暗中观察可以出洞察

说个故事:两位警察开车例行巡查,看到一辆崭新的宝马车里的司机深吸一口香烟,然后把香烟从嘴里拿出了,把烟灰直接弹在了车内,警察叔叔惊呆了。这是一辆新车,车主居然把烟灰弹在车里,什么人会做这种事情?这肯定不是车主,也不会是借朋友车的人。警车拉响警报追了上去,果然是辆被偷盗的车。

这就是洞察,以细微之处见人性,洞察之所以叫洞察,它是跟观察分不开的。观察市场行情、观察数据变化、观察消费者的行为能够帮我们发现洞察。

市场行情的变动能够让体现消费者需求的改变:为什么方便面市场萎缩了,为什么啤酒和尿布的销量明显正相关,为什么抖音和快手能红,为什么拼多多会能3年上市?

你说消费者是理性的,为什么扬言看重性价比却发朋友圈炫耀;为什么知道便宜没好货却总被免费吸引?

你说消费者非理性,无迹可寻只能凭第六感感知?在电商平台上为了买20块钱的纸巾,凑了80块钱的零食仅仅为了免5块钱邮费?

没有洞察,创意是渣

为什么美图手机在很多人眼里是性价比极低的手机,却偏偏有那么多女性为此买单?可见,我们要观察用户的真实行为,它背后的本质需求不会告诉你:去翻垃圾堆比去看购物单更能代表真实的消费水准。

洞察是种技能,更是种意识,只有在洞察基础上的创意才是最锐利的。所以,不要只谈设计本身,用洞察为前锋的策略才是打动甲方的利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