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菜鳥到資深文案,這些技巧你不得不掌握

寫文案的第一步是什麼,很多人會想到表達用戶訴求、突出產品特點、吸引眼球,喚醒情緒等等,這些都對,但是我覺得寫文案第一步最重要的是明確文案目的。

一個成熟的職場人執行任何事項永遠帶著清晰的目的。文案也是。那文案的目的就是提升產品/商品的轉化率麼?當然不是,文案的目的很多,例如:品牌曝光、活動促銷、新產品推廣、成熟產品搶奪市場等等。

從菜鳥到資深文案,這些技巧你不得不掌握

但歸根結底,文案的最終目的就兩個:

改變用戶的態度(對產品從不知道到知道,從無感到好感)促使用戶行動(即產生轉化率,讓用戶看了文案之後下載或購買產品)

那麼為什麼有些文字,看起來明顯的精緻、有力,而有些文字就顯得土味呢?

其實這裡面,是有一些文字技巧的。

從菜鳥到資深文案,這些技巧你不得不掌握

除了說明性文字,比如學術論文、說明書、菜譜什麼的,所有傳情達意的文字,基礎功能都在於激發讀者想象力。

在閱讀文字,比如讀一篇小說時,我們眼睛裡看到的,雖然是一個個文字,但是腦子裡形成的卻是畫面。

比如金庸先生形容小龍女的文字:

從菜鳥到資深文案,這些技巧你不得不掌握

當我們讀這些文字時,腦海中的反射並不是乾巴巴的文字,而是拼湊出了一個女子的形象。

雖然你拼湊出來的形象是劉亦菲,我的是李若彤,他的是陳妍希,但在讀書過程中,腦海中肯定有一個絕美女子的形象,而不是“小龍女”以及這一堆文字。

或者看到“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這句詩,之所以感覺到美,也是因為這句詩,讓我們想象出來一個生動的畫面。

在商業文案上也是一樣,我們要通過文字,讓消費者想象到“使用了產品之後,是多麼的愜意與舒適”。

比如某個高端樓盤的文案,全部是使用的白描手法,將樓盤的環境全部描繪了出來,讓消費者產生直觀感受。

從菜鳥到資深文案,這些技巧你不得不掌握

我們經常形容文字的詞語,比如生動、優美、形象,其實體現的都是“文字激發想象”的能力。

文字的基本功能就在於,良好的激發讀者想象力,讓讀者彷彿真正的聽到聲音、看到畫面、聞到香氣。

那麼有哪些技巧,可以激發讀者想象力呢?

從菜鳥到資深文案,這些技巧你不得不掌握

具象化,是一項最為基礎的寫作技巧。

不久前去世的作家李敖,曾經舉過一個例子,來說明什麼是好的中文:

要形容人老掉的時候要怎麼形容呢?小便後忘記拉上拉鍊,你就是中年人了;小便前忘記拉下拉鍊,你就是老年人了。

李敖在傳達一個人年老時,並沒有“形容”,而是直接描述了一個具象的場景,讓你體會年老時的狀態。

而與具象化相對的,就是形容詞堆砌

比如我看到一個美女,如果只是用形容詞來表達她的容貌:真的超級漂亮、超級美、嫋嫋婷婷、二八佳人、五官長得特別精緻、身材一級棒。

作為一個讀者,你還是不明白這個女生,美到什麼程度。

那麼金庸老爺子,如何在《書劍恩仇錄》中形容香香公主的美貌呢?

從菜鳥到資深文案,這些技巧你不得不掌握

金庸也並沒有直接形容香香公主的美貌,而是通過“讓準備血戰的士兵停下來”這個具象的場景,來說明香香公主驚人的美貌程度。

像金庸、李敖這樣將一些看不到、摸不著東西形象化、畫面化、具體化,是寫作中一個非常好的技巧和習慣。

當然,如果仔細觀察,“具象化”也是我們中文寫作的傳統習慣,如很多形容詞性的成語中,大多數都是具象化描述:

比如形容壞是“罄竹難書”;形容快是“彈指之間”;讀書多是“學富五車”等等;形容美是“傾國傾城”;形容力氣大是“力能扛鼎”…

而商業文案中,為了將產品的利益點或者獨特性,傳達的更為形象和精準,具象化更是一個最重要、最基礎的手段。

比如長城葡萄酒,為了傳達對於葡萄品質的挑剔,就將葡萄的生長過程,極度的具象化成了一個個的場景。


從菜鳥到資深文案,這些技巧你不得不掌握


從菜鳥到資深文案,這些技巧你不得不掌握

從菜鳥到資深文案,這些技巧你不得不掌握

比喻,也是具象化的常用手法,就是將一個難理解、不熟悉的事物,比喻為另一個更熟悉、更直觀的事物。

雖然“比喻”在小學就學會使用了,但是大多數人的比喻都不太好。

好的比喻有一個原則就是“精巧”:大多數人意識不到,但是卻符合現實和邏輯

比如“月亮升起來了,好像一個大玉盤”這是一個恰當的比喻,但這是一個爛比喻,因為很多人的第一聯想便是如此。

好的比喻,一定是恰到好處的開腦洞。

比如顧城寫的《楊樹》,有這樣一句話“我失去了一隻臂膀,就睜開了一隻眼睛”。

這就是令人拍案叫絕的比喻,大多數人不會聯想到一起的東西,被顧城恰到好處的用作比喻,便是一個逼格滿滿的句子。

臺灣奇美液晶電視的文案,把“長大”比喻成了“怪物”,也是大多數人難以聯繫到一起,但是符合邏輯的。

從菜鳥到資深文案,這些技巧你不得不掌握

飛利浦的一則比喻型的文案,也是開了小腦洞。

從菜鳥到資深文案,這些技巧你不得不掌握

那如果有些人天生的想象力不夠怎麼辦呢?在經典的文案書《文案訓練手冊》中介紹了一種“水平思考法”:

從菜鳥到資深文案,這些技巧你不得不掌握

比如我想要寫一個電熨斗的廣告,我在小球裡搖到了“崎嶇”、“案例”、“辣醬”。

在這三個詞裡,“崎嶇”應該是最合適的,於是將崎嶇與熨斗了聯繫在一起,可以寫成:

從菜鳥到資深文案,這些技巧你不得不掌握

從菜鳥到資深文案,這些技巧你不得不掌握

類跟比喻有些相似,但稍微有一點點不同。

比喻是把一個事物比作另一個事物,類比是把不同事物的相同特徵,放在一起做比對。

我們常看到的“春水初生,春林初盛,春風十里不如你”,就是類比的手法。

和比喻一樣,兩個對比的事物,在現實中相差越遠,越顯得文案有詩意,有創意。

比如形容我愛你,如果說“我愛你,就像老鼠愛大幕”,兩個類比的事物距離太近,並不能看出文字的驚豔。

陳粒有首歌的歌詞是“嘴唇豔不過酉時日落”。

把“紅豔的嘴唇”和“黃昏時的日落”對比,就是大多數人想不到,但是又極其合理和唯美的對比。

所以我們要把類比的兩個事物,距離拉開,比如把我喜歡你,形容為風、魚、鯨魚、老故事,就會顯得更有創意:

從菜鳥到資深文案,這些技巧你不得不掌握

mini的這則經典文案,是將“早高峰”和“山”進行類比:

從菜鳥到資深文案,這些技巧你不得不掌握

李欣頻為誠品書店“舊書拍賣會”,寫的文案是將“求知慾”和其他慾望進行類比。

從菜鳥到資深文案,這些技巧你不得不掌握

從菜鳥到資深文案,這些技巧你不得不掌握

襯托,是我們日常生活中一直在用的手法,核心也在於使形容的事物,更加具象化。

比如形容一個人很高,我們通常用的並不是身高數據,而是使用襯托:

你知道姚明吧,這個人比姚明還高!

襯托的手法,可以讓受眾更加直觀、更加形象的瞭解你要傳達的信息。

而對於難以量化的“虛幻”事物,更是習慣使用襯托的手法。

比如形容愛人的可貴,幾米曾經寫過一段話:

從菜鳥到資深文案,這些技巧你不得不掌握

陳粒有首歌的歌詞,也同樣使用的是這個手法:

從菜鳥到資深文案,這些技巧你不得不掌握

這兩段話,都是用世間不可能發生的事情,來反襯出某人的珍貴。

長城葡萄酒的經典文案《十年間,世界上發生了什麼?》,也是用世界上宏大的現象,來襯托十年間“釀造一瓶好酒”是多麼可貴。

十年間,世界上發生了什麼?65 種語言消失;

科學家發現了 12866 顆小行星;

地球上出生了 3 億人;

熱帶雨林減少了 6070000 平方公里;

元首們簽署了 6035 項外交備忘錄;

互聯網用戶增長 270 倍;

5670003 只流浪狗找到了家;

喬丹 3 次復出;

96354426 對男女結婚;

25457998 對男女離婚;

人們喝掉了 7000000000000 罐碳酸飲料;

平均體重增加 15%。

我們養育了一瓶好酒。

地道好酒,天賦靈犀。

從菜鳥到資深文案,這些技巧你不得不掌握

這裡多說一句。這裡介紹的文字技巧,雖然可以讓文字“看起來”更加精彩,但提升僅僅是皮相,而不是“骨相”,想要真正“妙筆生花”,還是要多讀書,尤其是雜書。

1、寫作的目的,而是要激發讀者的想象。

2、具象化是寫作的一個基礎。

3、比喻,一定要恰到好處的開腦洞。

4、類比的事物,距離遠一些效果更好。

5、襯托,可以讓傳達更清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