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破除心理偏见,做出正确战略选择?|商业实践问答


如何破除心理偏见,做出正确战略选择?|商业实践问答


如何破除心理偏见,做出正确战略选择?|商业实践问答

导语:“由于每个人存在的心理偏见,新产品必须拥有超越老产品十倍的性价比,才有可能顺利代替原有产品。”12月8日,在第五期3.0战略项目班的问答中,面对学员“如何应对行业饱和以及行业已存在的‘巨无霸’企业”提问时,致良知四合院老师如是说。

但凡已经被满足的客户需求都是浅层次的;倾听客户无声的呼唤,才能发现未被满足的深层次客户需求,从而发现蓝海,突破瓶颈。而这一切的根源,源自企业对客户发乎真心的爱。

提问:一家太阳能光热企业,从市场占有率较高的农村走向城市。但城市市场由于环境、建筑、空间、物业、房屋等诸多条件已经形成一定的行业饱合,再加上业内已有的“巨无霸”企业,这家企业应当如何突破瓶颈,在生存的同时实现发展?

回答:打个简单的比方,如果有人让我们把当下正在正常使用的笔,换成另外一支笔。基本上,我们第一个起心动念会是拒绝:笔用得挺好的,为什么要更换呢?而且更换的笔好不好用,我们并不知道;再者,如果换的笔不好的话......等等之类的念头,我们会生出很多。

在心理学研究中,这叫“心理偏见”。一样东西一旦用熟,再让我们换掉,我们会把已熟悉的产品的价值放大三倍。我们会说,这个东西很好,我不想换。

同理,假设今天我们是一个创新者,设计出一支全新的笔,我们自己会觉得太喜欢了,这是我们创造出来得。在心理上,我们会把它的价值放大三倍。

我们认为自己的新产品已经足够好,但客户就是顽固不化,不肯用新产品替换现有产品。我们和客户之间的这种判断差异之所以产生,就是因为当要求替换的时候,客户把旧产品功能放大了三倍,而我们则把新产品功能从另外一个角度又放大了三倍。三倍乘三倍,就是九倍的差别。

所以,新产品必须有超越老产品十倍的性价比,才有可能顺利代替原有产品,这是由于每个人都存在的心理偏见。

如何破除心理偏见,做出正确战略选择?|商业实践问答

历经过去十几年的发展,我们的太阳能产品可能做得已经很好,所以在我们心中,它的价值会被放大三倍。即便这个行业已经在发生变化,已经在逐渐枯萎,我们仍然认为它存在很大价值的区域和空间。

这就是思维定式,这是过去的成功给我们的包袱,这才是我们真正需要突破的瓶颈。突破这一瓶颈,站在更高的格局,客观审视今天的环境,我们可能会看到完全不同的景象。

例如对于城市而言,对太阳能市场的需求已经在显著下降。但由于我们太爱自己的产品、产业,所以我们在心理上把它的价值放大了三倍。放大三倍的时候,就扭曲了市场,看到的已经不是真实的市场状况。

所谓“心静如水、良知清澈”,自然能“临事不乱,应变无穷”,就是要我们去掉心中的偏见,清清爽爽面对现实。鲁迅讲“真的勇士,敢于面对惨淡的人生”,面对真实的现实时,真实的解决方案才会出现。

今天任何一家企业进入一个新市场,都要克服自己的心理偏见。准备进入新市场的时候,我们会把这个市场的潜力放大三倍,同时把自己的优势也放大三倍,结果我们会带着新的偏见来看待新市场。

今天,对老市场的偏见要去掉,对新市场的偏见也要去掉。清清爽爽面对真实的市场,知道哪些自己能做、哪些自己该做,才能做出艰难而正确的选择。

自然而然、轻轻松松就能做出的选择,一般来说都蕴含着极大风险。无数事实已经证明,进入已经被证明是很正确的市场领域,在其中盈利的机会微乎其微。

真正有价值的是在一片迷雾当中,破除自己的心理偏见,做出艰难而正确的选择,艰难而正确的决定才能真正带来竞争优势。

当然,前提是拥有一颗纯净的心灵。心明则眼亮,才能看清这个行业的本质;心灵清静,才能感知时代的脉搏,感知民众内心的渴望,才能洞察客户的心声,倾听客户无声的呼唤。

如何破除心理偏见,做出正确战略选择?|商业实践问答

提问:餐饮行业如何真正链接员工与客户,既实现员工的成长,同时也能深层次利益客户心灵?

回答:海底捞是餐饮行业的典范,从海底捞创始人张勇曾经分享的两个故事,我们可以感受一下,海底捞为什么能做到今天这个程度。

张勇曾讲述了影响他生命的两件事。

一位是他老家的一个小朋友,跟他年龄一般大,但智力有些障碍,大家从小在一起玩儿。后来,张勇就外出工作了,小有成就之后,回到家中,问起母亲那个孩子的状况。然而母亲说,这个孩子已经不在了。他很诧异,好好的,怎么人就没有了呢?

后来才知道,上世纪80年代,那个孩子的父亲是第一批去到深圳打工的人,然而一去就再也没有回来,只剩下母亲带着智力有问题的儿子,独自生活。

当时,这位母亲在一个国有企业大院儿的围墙边上开了一个小店,卖一些东西,能简单地维持生活。后来,由于企业改制,围墙要拆掉,小店也要被拆掉,也就是说,他们家失去了唯一的生活来源。

就在杂货店要拆掉的时候,孩子母亲给孩子买了两包方便面。后来听邻居讲,那天,这孩子特别开心,蹦蹦跳跳的,到处跟别人讲,要吃方便面了。

就在第二天,人们发现,母子二人在山上,已经死去,旁边有母亲买的两袋方便面,还有两袋老鼠药。然而到最后一刻,母亲都不舍得吃一口方便面。

张勇每每想起这件事就特别感慨。他说,贫穷啊,贫穷是罪恶的源泉。

如何破除心理偏见,做出正确战略选择?|商业实践问答

第二个故事,发生在北京。故事发生在大约20年前,一位年轻人在北京做保安,大概一个月只能挣一千多块钱。但母亲在河北老家得了癌症,作为唯一的儿子,他就想方设法赚钱给母亲买药。当然,仅仅做保安,钱远远不够。所以儿子就晚上做夜班保安,白天卖西瓜,这样就等于有了两份收入。

在北京卖西瓜,难免要跟城管打交道。一次,城管到了这个儿子卖西瓜的地方,双方之间就发生了争执。可以想见,晚上做保安休息不好,还面临着家里如此大压力,情绪就比较激动,在这次冲突中,保安失手杀死了城管。

谈到这件事情,张勇又发出深深的感慨,“贫穷是罪恶的源泉”。

“农二代”从农村走到城市,打一份工,如此渴望改变自己的命运,当张勇真切体会到这份渴望的时候,他讲了这样一句话,对于这些来到城市打工的年轻人,应该善待他们,给他们一个改变命运的机会。

所以,当“双手改变命运”六个字真正从张勇心底流淌出来的时候,真的是价值无量。

这六个字,很多人都知道,但是很难超越它。其实不是没有办法超越这六个字,是没有办法超越张勇这颗心。大家纷纷说,学海底捞学不到,究竟为什么学不到?其实,并不是那些点点滴滴的做法学不到,考核制度、规章制度并不难学,难学的是创始人张勇那颗心。

心上的成就才是真正的成就!

如何破除心理偏见,做出正确战略选择?|商业实践问答

提问:

对于3.0方案的实现路径“突破瓶颈、发现蓝海、直接抵达、良性循环”,有哪些细节是需要特别注意的地方?

回答:对于3.0方案,有几点需要特别注意:

第一点,从士人—能人—君子—贤人—圣人,在追随圣贤的路上,我们是逐步提升的。

老子言“利而不害,为而不争”,我们可以用这样的思想引导自己朝向圣贤。同时还要引导自己认识到,仅仅15天时间,生命的提升仍然是有限的,所以我们要下定决心永远追随圣贤,持续走在朝向光明的大道上。

第二点,员工、干部、董事长站的层面不一样,看到的内容确实不一样;企业规模1个亿、10个亿、100个亿,看到的景象也不一样。但这里所谓的不一样,是在“事”层面的不一样,还不是心灵品质的差异。

有些人可能只是一个员工,但他可能有很高的心灵品质,只不过由于一些客观因素的局限,让他没有机会去施展而已。相信机缘一到,在某个特定的时间阶段,他的事业可能会超过现在的董事长。所以,职位高低不能代表心灵品质的高低。

第三点,关于发现蓝海,必须用心灵品质的高低来衡量能够看到多少蓝海。一个人心灵品质越高,所能看到的蓝海就越大。特别需要指出,这里的“高”是指心灵品质的高度,而非企业大小的高度。

今天,我们的生意也许还不尽如意,但我们却有这样一条垂直攀登的路径,先将自己这颗心修炼出来。

第四点,关于A端、B端、C端,正确的顺序是从C端到B端到A端,直接抵达C端(消费者),才能赢得B端(客户),因而点燃A端(企业内部),如此的良性循环才真正有力量。

如何破除心理偏见,做出正确战略选择?|商业实践问答

提问: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在没有任何经济来往时,很容易建立。但一旦涉及经济回报、价值条件,信任就很难建立。致良知四合院作为一个公益机构,这几年发展迅速,如果致良知四合院是一个商业机构,它的战略3.0又将遵循怎样的路径?

回答:四合院传播的是圣贤文化,圣贤文化是要以心印心,用生命唤醒生命。四合院也不是完全没有商业因素,例如,我们举办学习会,收取一定费用,收取费用是为了付场地费以及支付在这里工作的年轻人的工资,这本身也是遵循商业规则去运行的。

我们希望大家能够坚信,为了各位的心灵成长,我们四合院的同仁们愿意奉献自己所感悟的所有一切。

今天,企业家在特定市场上提供特定的产品和服务,产品与服务承载着它本身的商业价值、承载着爱,我们当然可以名正言顺地获取利益。3.0战略的目的就是要把企业做得更大、更强、更精、更久。唯有如此,才有更大的影响力、更大的话语权,将我们体悟到的圣贤文化呈现出来。

四合院事业的本质就决定了目前的运行方式是它最合适的方式;而作为一般意义上的企业,完全可以充分地践行商业逻辑,遵照商业规矩,把企业做大,获取更高的回报。只要发心正确,就像海底捞一样,一个餐馆也可以有如此深远的影响,为社会做出如此巨大的贡献。

如何破除心理偏见,做出正确战略选择?|商业实践问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