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巨婴”流行:22岁吃饭得奶奶喂,找工作面试要妈妈陪


2018“巨婴”流行:22岁吃饭得奶奶喂,找工作面试要妈妈陪

罗小朵朵 / 文

最近看到媒体上刊登的一条新闻真是毁三观——《留学2年败光200万,22岁男生弃学成“巨婴”:吃饭要奶奶喂》。

晨宇出国留学,两年就花光了家里的200万,却连预科都没毕业。

回国后,他被家里送到大专学习,不到两个月就执意弃学,只因为他与同学发生了矛盾。

弃学后,晨宇就过上了宅在家里的生活。

“几乎不出门,天天猫在卧室里上网玩游戏。吃饭都是奶奶送到跟前,甚至一口一口喂。”

与家人的交流,也只剩下要钱。

妈妈打开与儿子的聊天记录,除了转账,其他信息几乎没有。


1

这个恐怖故事让我想起以前曾看过的一部动画片,片名就叫《巨婴》。

动画片讲一个三口之家,爸爸负责挣钱,妈妈在家照顾孩子。

从小,孩子的任何要求妈妈都会去满足,孩子要什么玩具,妈妈立刻就给他买。

孩子长大成人后,每天在家打游戏,妈妈也会跟晨宇的奶奶一样,到他跟前一口一口地喂饭,还会帮他刮胡子。

然而,有一天,爸爸去世了,家里没钱了,妈妈只能变卖家产维持生活。

可是孩子不管,他还是继续向妈妈伸手要钱买东西,拿不到钱就大发脾气。

妈妈无奈将自己的肾脏掏了出来,血淋淋地递给孩子。孩子却笑嘻嘻接过来,拿去换回了自己想要的东西,满足地享受着。

最后,孩子饿了。当他像以前一样叫“妈妈”时,却没有听到任何回应。他这才发现妈妈早已倒在血泊里,一动不动。

妈妈再也不能像以前那样照顾他了。

孩子选择钻回妈妈的肚子里,在那里重新变回一个婴儿……


2

媒体公布了2018年十大流行语,“巨婴”上榜。

对这个词,媒体给出的注释是:用“巨婴”来形容心智不成熟的成年人。

今年频频曝光的“高铁霸座”等国人缺德事件,让这一用法的贬义色彩越来越浓。

一位HR说起公司最近招聘的一个小孩,面试的时候竟然妈妈还陪着来,更奇葩的是,面试过程妈妈也想跟着进来,被面试官拒绝了。

在面试过程中,这个小孩全程面无表情,问一句说一句,完全不会主动展示自己。

面试完,他的妈妈赶紧进来拉着面试官,说孩子一直很乖,没有出来工作过,请公司给他一个机会,他一定会努力的。

公司决定让孩子试试。

结果,他上班的每一天,都是别人说一点才做一点,不主动做任何事。即使看到地上掉了一个文件,也不会主动捡,而是直接跨过去。

做了一个多星期,当这位HR想找这个孩子谈话,说他不适合这份工作时,他已经先一步不来上班了。

每一个“巨婴”的背后,都有一个“无所不能”的家长。

他们的口头禅是:“他只是个孩子”。

他们养孩子的宗旨是:绝不能让孩子受一点委屈。

在开头提到的报道中,有一次,晨宇的奶奶看到5岁的外孙女吃了一片晨宇的面包。

奶奶二话不说马上出门,给晨宇买了3袋同样的面包。当时,外面下着鹅毛大雪,奶奶完全不顾自己的老寒腿,只是因为“孙子的东西,谁也不能碰”。

3

网络上流行一个词,叫“直升机父母 (Helicopter Parents)”,即父母像直升机一样盘旋在孩子的上空,时时刻刻监控着孩子的一举一动。

拥有直升机父母的孩子,长大之后会变成什么样?

小米在大学里遇到了这样一位室友,一个不折不扣的“妈宝女”。

宿舍的卫生本来是四个人轮流打扫,但是每当轮到这位室友时,地板永远不干净,垃圾永远没倒,她还习惯指挥别人做事。

没办法,最后卫生就被其余三人承包了。

所有的脏衣服,她都是周末打包回家,据说在家里连袜子都没洗过。

她挂蚊帐需要别人帮忙,拼个鞋架也说没力气。宿舍里,仿佛是三个姐姐在照顾一个小妹妹。

一次小长假后返校,这位室友的妈妈提了一大堆东西送过来,而室友自己只背着一个笔记本电脑。

到了宿舍,妈妈就各种忙活,她则坐在一边什么也不干。铺被子时,妈妈还叫她离远点,怕有灰尘。

她一天至少要给妈妈打三个电话,手指破了点皮也要打电话给妈妈。有一次,她得了小感冒,暴雨天叫妈妈来送药。

她也没什么爱好,一门心思就是学习。

有一次聊天,小米得知她的高考成绩完全可以去一个更好的学校,惊讶地问她为什么不去。

“妈妈不让去外地读书,这里离家近。”

“为什么转这个专业?”

“妈妈让转的。”

妈妈不让去KTV,妈妈不让吃这个、妈妈不让干这个……跟她聊天,三句离不开妈妈。

小米问她,你毕业了以后想干嘛?室友说,不知道,听妈妈的。

4

蔡康永在节目中说过一句话:“我对于我们文化里面,家人彼此干涉的程度,已经到了一个绝望的程度。”

父母以各种方式介入到孩子生活的方方面面,表面看是一种牺牲,背后其实是父母对孩子人生的控制欲。

孩子跌倒,本来是孩子的事,他们可以自己爬起来,去获得关于走路的经验,父母却立刻过去把他扶起来。

孩子上学,背书包和写作业本来是自己的事,他们该学会为自己的学业负责,父母却背着孩子的书包早送晚接,手把手辅导孩子写作业。

孩子长大,有了自我意识,本该自己决定上什么大学,和谁谈恋爱,做什么样的工作,去获得自己的人生体验,可是父母偏要继续替孩子做主,决定他们的高考志愿、恋爱对象、工作选择……

想挣脱的孩子,每一次都被父母硬拉回去,渐渐地,他们自己也放弃了。

小飞就是这样被毁掉的。

他大学考到了海事大学,毕业后本来工作5年就能当船长,年薪几十万。

但是小飞妈妈说他八字不适合碰水,说什么都不同意他去当船员。

小飞自己非常想当海军飞行员,也选上了,妈妈却说太危险,拿着菜刀堵着门不让小飞去。

后来,小飞的妈妈做主把他送去日本留学。

小飞在日本自暴自弃,天天就是玩电脑游戏。回国后,家人想让小飞去当公务员,他死活不肯,说太累。

现在小飞30多岁了,天天在家玩电脑,根本不找工作。

这到底是谁的错?

5

怎样把孩子培养成一个独立自主的人?奥斯卡动画《鹬》里的鹬妈妈,给了我们很好的启示。

刚出生没多久的小鹬,还是很依赖妈妈,可是鹬妈妈耐心地教它自己去寻找食物。

小鹬第一次试着离开自己的小窝,跑到海岸边鹬妈妈的身边。鹬妈妈找到了扇贝,小鹬开心地张着嘴巴要吃,掉下来的却只是个空壳子。

一个小海浪过来,其他鹬都躲开了,只有小鹬被浪打得浑身透湿,它瑟瑟发抖地躲在窝里不肯再出来。

鹬妈妈下定决心要让小鹬成长。

为了寻找食物,小鹬只能离开窝再去尝试。

一次,它又被浪吓了回来,却遇到了寄居蟹。聪明的小鹬从寄居蟹那里学到了捕食的方法,找到了很多又大又美味的扇贝,在食物旁幸福地睡着了。

在小鹬学习生存的过程中,鹬妈妈只是在适当的距离,观望和陪伴,既没有放手不管,也没有事事代劳、步步紧逼。

在小鹬偷懒时,鹬妈妈绝不纵容;在小鹬受挫时,鹬妈妈及时鼓励。

最终,鹬妈妈培养出了一只独立、勇敢又快乐的小鹬。

培养孩子的独立性,我们可以从生活中的小事做起,比如,从明天开始,让孩子自己背书包。

我家楼下有一个外国人家庭,早晨经常碰见爸爸妈妈送6岁的女儿上学。

每次小女孩都是自己背着一个好大的书包走在中间,爸爸妈妈两手空空、说说笑笑,牵着孩子的手走在两边。

在日本,出门的时候,不论多么小的孩子,都要背一个小背包。

父母说:“他们自己的东西,应该自己来背。”

所以,培养一个独立的孩子,其实很简单——孩子的东西,让他自己背;孩子的路,让他自己走。

聪明的父母,会在适当的时候放手。


- 作 者 -

2018“巨婴”流行:22岁吃饭得奶奶喂,找工作面试要妈妈陪


罗小朵朵

壹父母特邀作者

家庭摄影师、80后文艺女青年、前媒体人

安全感 | 贴标签 | 专注力

育儿随笔 | 自卑 | 亲子游戏 | 自信

奖惩 | 学习 | 情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