狐狸它怎么就成了精?

狐狸它怎么就成了精?

狐狸它怎么就成了精?

狐狸精一词,权威的《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是:“指妖媚迷人的女子(骂人的话)”

这就有了一个矛盾之处,即是骂人的话,怎么又会是迷人的?还有一个问题是,怎样才能迷人?其实这个释义已经给出了答案:妖媚。

狐狸它怎么就成了精?

“媚”起先是个褒词。从“媚”的构词情况来看,“柔媚”、“明媚”、“妩媚”、“秀媚”等等来看,为褒义。只是在社会发展过程中,“媚”开始走向反面:“狐媚”、“妖媚”、“献媚”、“谄媚”等等。最有名的例证是,唐朝骆宾王代人写的讨武则天的檄文,“掩袖工谗,狐媚偏能惑主”。

在骆宾王这篇檄文里,用了“狐媚”这个词来形容武则天女皇。狐媚说白了就是国人嘴里骂人的词“狐狸精”的更文雅用法。

狐狸它怎么就成了精?

在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狐狸精有以下几位:妹喜、妲己、褒姒、夏姬、赵飞燕与赵合德、甄氏、羊献容、宣华夫人与萧后。这几位青史留名,被称为“十大狐狸精”。

看着历史上这么多著名的狐狸精,人们一定会冒出一个疑问:狐狸怎么就成了精呢?

说狐狸精,先要看狐狸。狐狸其实是两种动物,狐是狐,狸是狸。我们说的狐狸精其实指的是狐。

狐狸它怎么就成了精?

狸也叫“钱猫”、“山猫”、“豹猫”、“狸猫”、“野猫”。 狸通常指的是成语“一丘之貉”里的狢。体大如猫,圆头大尾,全身浅棕色,有许多褐色班点,从头到肩部有四条棕褐色纵纹,两眼内缘向上各有一条白纹。以鸟、鼠等为食,常盗食家禽。毛皮可制裘 。多栖息于草原和靠近河流、湖泊的丛林中。常利用树漏、石缝或其它洞穴进行穴居,有时也自行营巢穴居。狸属杂食动物,消化系统的特点功能介于肉食动物和草食动物之间。

《庄子·秋水》:“捕鼠不知狸狌,此家猫也。”《诗·豳风·七月》:“一之日于貉,取彼狐狸,为公子裘。”说的都是狸。

狐狸它怎么就成了精?

狐,在动物学上隶属于食肉目犬科狐属,几乎全世界都有分布。又叫红狐、赤狐和草狐。它们灵活的耳朵能对声音进行准确定位、嗅觉灵敏,修长的腿能够快速奔跑,以鱼、蚌、虾、蟹、鼠类、鸟类、昆虫类小型动物为食,有时也采食一些植物。

中华民族对狐崇拜已有几千年历史,源于原始社会“万物有灵”观念。把它奉为图腾、精灵,可以修仙,所谓“物之老者,其精为人”。《山海经》已有精怪九尾狐的记载。民间传说狐狸能修炼成精,化为人形,神通广大,若人类对之不敬,则以妖媚惑人,必受其害。

九尾狐可幻化为美男美女,颠倒众生,据说每条尾巴都有不一样的法力。《吕氏春秋》曾记载治水的大禹到涂山时,遇见一只九尾白狐,后来化身为女孩,名叫女娇,并嫁给大禹。

在东汉赵晔的《吴越春秋》里记载最为详细:大禹到了30岁还未婚娶,这天,他来到涂山,一只美丽的九尾狐突然出现了。大禹眼前一亮,觉得此物无论白色还是九尾,都无比吉祥。他又听涂山人唱道,“绥绥白狐,庞庞九尾”,如果你在这里“成家成室”, 就会子孙昌盛。于是大禹心中大喜,便娶了涂山氏的女子,名叫女娇。

狐狸它怎么就成了精?

据一些学者考证,神话传说中的涂山女,其实就是九尾狐,而大禹则是史上人狐恋的始祖。

传说中的大禹是娶了娶了狐女,可见在原始民心目中,九尾狐是一种十分受欢迎的瑞兽,它的出现象征着家业兴旺,子孙繁盛。东汉班固的《白虎通义》里对此说得更明确:“必九尾者何?九妃得其所,子孙繁息也。于尾者何?明后当盛也。”

在汉代画像石中,画有九尾狐交媾的形象,即是这种生殖崇拜的表现。

《白虎通义》里说,如果一个君主有德,就会有以下动物为他捧场:“凤凰翔,鸾鸟舞,麒麟臻,白虎到,狐九尾,白雉降,白鹿见,白鸟下”。而要名正言顺地改朝换代,也需要九尾狐的帮助。

狐狸它怎么就成了精?

据东晋学者郭璞记载,九尾狐曾做过大周朝兴起的符瑞:

“青丘奇兽,九尾之狐。有道翔见,出则衔书。作瑞周文,以标灵符。”

当九尾狐被供上神坛,享受人间绵绵香火时,另一些狐狸却开始堕落,成了妖精。

文献中,较早修炼成人的狐狸精,大概在东晋时期。干宝在《搜神记》里,讲到一位叫阿紫的美女狐狸精。

狐狸它怎么就成了精?

故事中,西海都尉陈羡的部下王灵孝突然失踪,让陈羡恼怒不已,欲杀之以泄愤。王灵孝的妻子却告诉他,自己的丈夫是给妖精勾引去了。陈羡大惊之余,立即率数十人,带上猎犬,到城外搜救。不一会儿,人们在一座空坟中找到了王灵孝。但此时的王灵孝,已长得有些像狐狸,连人话都不会说了,口中只是不断啼呼“阿紫”二字。十多天后,王灵孝恢复了神志,才缓缓道出实情。原来狐狸精化作美妇,自称阿紫,不召自来,自荐枕席,引得王灵孝丢魂失魄,尾随而去。

《搜神记》里借孔夫子之口,讲述了妖怪的起源:孔子及其弟子被困在陈国时,曾降服一条鱼精。对于突然出现的妖怪,夫子这样解释:“此物也,何为来哉?吾闻:物老则群精依之,因衰而至此。”这就是说,世界上动植物等活得时间长了,天地间某些精气便渐渐凝聚依凭在其中,而当物的本质被精气所乱,会发生质变,就成了妖怪。妖怪是衰败的征兆。

狐狸它怎么就成了精?

物老成精的观念,东汉时期的王充、许慎等人都有过论述。这种观念在方术盛行的汉代已深入人心。

自然界中的狐昼伏夜出、行为诡秘,又与人类若即若离,介于家畜与野兽之间,便成为妖精的首选了。再者,狐的脸短而微凹,五官清秀而干净,乍一看去确实有益惑人心的媚态,因而民间就把善于卖弄风情的女人比喻为狐狸精。

狐还非常机灵,犬科动物大都是以奔走速度来获取猎物的,唯有狐会埋伏等待或使用声东击西等计谋来捕食老鼠、兔子等小动物。人类铺设的陷阱几乎对狐不起作用,狐总能将陷阱里充当诱饵的食物取走而自己从陷阱里成功脱逃。有的狐在遇到人类时还会装死。因为狐聪慧机敏,在汉文化中,狐狸就是狡猾的代名词。在人们心中,对待狐的心态,和对待那些猛兽不同,明显含有赞赏、嫉妒的成分,还隐隐有一丝怜爱。

狐狸它怎么就成了精?

自唐朝开始,崇信狐仙之风盛行,狐狸精的传说更在民间广泛流传。一些野史笔记,对对于狐狸精的记载越来越多。

张鷟的《朝野金载》记载:唐初以来,百姓多事狐神,房中祭祀以乞恩,食饮与人同之,事者非一主。当时有谚曰:无狐魅,不成村。

《太平广记》记载:“狐五十岁,能变化为妇人,百岁为美女,为神巫,或为丈夫与女人交接,能知千里外事。”“善蛊魅,使人迷惑失智,千岁即与天通,为天狐。”

《酉阳杂俎》记载:“天狐九尾金色,役于日月宫,有符有醮日,可洞达阴阳。”

狐狸它怎么就成了精?

和后世狐狸多幻化为女性不同,最初的狐狸成精,多变成男人,比如“书生”。《搜神记》中的“吴中书生”是一老狐,变幻成“皓首书生”。

再往后,狐狸精更爱变成狐媚的美人。除上文的《太平广记》“狐五十岁能变化为妇人”的记载外,《搜神记》亦道:“千岁之狐起为美女。”唐徐坚的《初学记》中则有:“千岁之狐为淫妇,百岁之狐为美女。”

这些化为美人的狐狸精,有一个共同特点:它们总是以性爱的方式来作祟。

其实从自然的角度来看,狐狸在性爱能力上并没有特别过人之处。然而狐狸好色的特点,在它们变幻为人之初,就被浓墨重彩地渲染起来。

狐狸它怎么就成了精?

有趣的是,根据文献记载,以开放著称的唐代,狐狸精并没有后人想象中的淫荡。那种自由放纵,不知廉耻的狐狸精,是在宋代才“修炼”成功的。在理学盛行的宋明时期,狐狸精们都大胆地追求起“自由的性爱”来。而现实生活中,妓女也常常被冠以狐狸精的称号。比如北宋文豪苏轼在《东坡志林》中载:“东坡摄署钱塘,有妓号名九尾狐。”

两汉魏晋时被奉上神坛的九尾狐,到此时被彻底打入妖界。

(本文图片为网络资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