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上海|45年前,金山海滩上一座新城崛起

金山以近海中的金山岛而得名。地处上海市西南郊,南濒杭州湾。6000年前即已成陆,新石器时代已有人类活动。既有渔盐之利,又有航运、灌溉之便,经济开发较早。春秋时期,不但已有聚落,且有城堡建立。相传西周康王在金山北麓筑金山城,清雍正四年始置金山县,县治设于金山卫城。

就在这片底蕴深厚的沃土之上,东海之滨,整整45年前一座新城拔地而起!

话说上海|45年前,金山海滩上一座新城崛起

金山三岛

话说上海|45年前,金山海滩上一座新城崛起

20世纪90年代拍摄的戚家墩古文化遗址纪念碑。1935年发现的该遗址位于山阳镇,紧邻金山上海石化厂址

01

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全国纺织能力发展到1300多万纱绽,当时全国棉田500万公顷,棉花年收购量175万吨,仅能满足纺织能力80%的需要。由于粮食也不宽裕,无法再挤占粮田扩大棉田来解决纺织原料短缺问题。同时,中国石油工业取得重大突破。由此,以石油为原料发展石油化纤工业顺理成章成为一项国家战略措施,并列入第四个五年计划。

1972年2月,毛泽东主席圈阅、周恩来总理批准国家计委《关于成套进口化纤、化肥技术设备的报告》。遵照中央指示,相关部门开始着手引进4套当代最新石油化工、化纤成套设备,建4个大型化纤企业,总年产量约24万吨化纤。(上海石油化工总厂、辽阳石油化纤总厂、四川维尼纶厂、天津石油化纤厂)。轻工业部据此组织考察团去日本考察,并确定引进年产11.5万吨乙烯等9套先进成熟的石油化工、化纤生产装置,国内配套年加工原油250万吨常压蒸馏等9套装置,在上海建厂。

话说上海|45年前,金山海滩上一座新城崛起

1972年2月,毛泽东主席圈阅、周恩来总理批准的国家计委《关于成套进口化纤、化肥技术设备的报告》 复印件

话说上海|45年前,金山海滩上一座新城崛起

上海石油化工总厂所在位置示意图

注解:“四三”方案

话说上海|45年前,金山海滩上一座新城崛起

24万吨化纤约等于500万吨棉花,可织布40亿市尺,耐用方面比棉织品高几倍。其中,“的确良”将达到19亿市尺。3套化纤项目放在纺织工业比较发达、棉花原料短缺而人口又比较多的地区:上海石油化工总厂、辽阳石油化纤总厂和四川天然气维尼纶厂。其后,凭借大港油田的优势,追加天津石油化纤厂。这4家大型化纤企业也是20世纪70年代初,国内引进26个成套大型项目的一部分。包括有13套大型化肥设备,4套大型化纤设备,3套石油化工设备,4套综合采煤机组,3个大电站等大型项目,通称“四三方案”。

02

1972年初,上海市对石化总厂的厂址开展勘测和选择。当年4月,市石油化工规划小组会同市规划建筑设计院、上海勘察院等单位,对金山县金山卫、奉贤县柘林、南汇县泥城、川沙县高桥4个厂址候选点作实地调查,历时2个月。

话说上海|45年前,金山海滩上一座新城崛起
话说上海|45年前,金山海滩上一座新城崛起

1972年夏,工作人员冒着烈日在金山卫滩涂勘测厂址

市有关部门与专家根据调查材料,按照“少占农田,减少污染,水源充裕,交通方便,布局合理,符合战备”及具备“稳定性、适宜性、选择性”的选址原则和要求,对四个候选点进行反复论证和全面权衡,认为金山卫建厂条件更完备、更优越。

话说上海|45年前,金山海滩上一座新城崛起

1973年12月,利用金卫公社八二大队养殖场猪棚改建的上海石化总厂筹建指挥部,被后人诙谐地称为“猪公馆”

金山卫有滩地、荒地约966公顷,可少占农田;有可建万吨级深水码头的港址,以利原油输送;有可开发内河运输的张泾河,通连上海、浙江的沪杭公路、松金公路,水陆交通良好;张泾河可供作生活淡水及工业淡水,杭州湾海水可提供工业用冷却水,有充沛的水资源优势;远离市区,地域宽广,环境容量大,风速大,有利于大气污染物的稀释与扩散;地处南汇鲳鱼渔场的边缘,污水排放对生态影响较小;附近尚有大量滩地可供围用,城市的发展回旋余地大,有利建设工业城市,符合上海市总体发展规划。

话说上海|45年前,金山海滩上一座新城崛起

上海石化总厂历次围堤平面位置图。总厂围堤前,金山卫原有古海堤一道,始建于唐朝,复建于宋代,成型于元大德年间,世称“大德塘”。至解放前夕,因长期失修濒临化碳颓,塘面最窄处仅1米。解放后,经金山县全力抢救、修整使其完好,称“金山塘”。原堤长6.3公里

1973年9月,国家计委批准在上海市金山卫建设上海石油化工总厂。1974年1月1日,上海石油化工总厂自备热电厂烟囱基础开始打桩,这标志着一期工程正式开工建设。

话说上海|45年前,金山海滩上一座新城崛起

1974年1月1日,上海石化“第一桩”,总厂热电厂破土动工奠基现场。这也被视为上海石化总厂开建的标志

03

一期工程是在“文化大革命”时期,国内兴建的少数几处大型项目之一。当时,上海第一、第七建筑工程公司、河南省第五建筑工程公司、上海市政工程公司、上海基础工程公司、上海隧道工程公司等专业单位8000人,投入土建。金山、松江、奉贤、南汇4个县亦工亦农的建筑队伍1万人和市区街道妇女5000人也支援建设,高峰期间土建队伍逾2万人。当年完成投资近4亿元。1975年进入全面安装阶段,上海工业设备安装公司、第二机械工业部二十三安装工程公司第五工程处专业安装队伍7000人投入安装,市纺织、冶金、化工、机电、电业、电讯等部门,也调集安装力量参加。当年完成投资近11亿元。

话说上海|45年前,金山海滩上一座新城崛起

1972年,数万民工在金山海滨挖海塘筑海堤

话说上海|45年前,金山海滩上一座新城崛起

陆地行舟——在海滩上用拖拉机牵引“铁皮船”运输围堤用的石料

一期工程各分厂、各单项工程的建设,采取统一规划、由全市有关各局包建的形式,由总厂筹建指挥部统一领导。并以参建局为单位建立领导小组,从组织筹建、配备班子、编制扩大初步设计、培训技术力量、进行生产准备,直到建成投产,一包到底。

当时全市共16个局、24个工业公司、23个设计单位和近百家工厂参加。化工局包建化工厂,纺织局包建化纤厂,轻工局包建塑料厂,电管局包建热电厂,机电局包建机修厂,仪表局包建仪修车间,公用事业局包建水厂,建工局包土建和安装,城建局包建污水处理厂、城市道路、下水道,上海铁路局包建金山卫铁路支线,三航局包建陈山原油码头,等等。形成全上海包建的局面,充分发挥了上海老工业基地的优势。

话说上海|45年前,金山海滩上一座新城崛起

1974年,上海市有关部门组织盛大欢迎仪式,欢送各条战线的建设者奔赴金山,支援 “金山石化” 建设

话说上海|45年前,金山海滩上一座新城崛起

一期工程建设期间,由于缺乏足够的运输机械,建设者们因地制宜,利用竹排运输大型装置

话说上海|45年前,金山海滩上一座新城崛起

1975年,石化总厂一期工程球罐安装现场

话说上海|45年前,金山海滩上一座新城崛起

1975年9月25日,1号乙烯点火。1976年7月,该装置率先投料进行试生产

话说上海|45年前,金山海滩上一座新城崛起

1979年6月25日,国家建委上海石化总厂一期工程国家验收委员会对一期工程进行验收。6月27日签发《一期工程验收证书》。图为一期工程国家验收大会现场

1976年上半年,施工基本完成。各生产装置陆续进行单机试车、联动试车、假物料运转。7月15日,乙烯装置首先投料试车成功。在日本、联邦德国技术人员指导合作下,于1977年7月3日开通乙烯、丙烯、芳烃三条生产线,打通全流程,进入试生产。9套引进装置全部达到设计标准。1979年1月进入正式生产。1979年6月通过国家级竣工验收。

04

1977年秋,在一期工程投产的同时,总厂着手规划以进一步缓解穿衣难为宗旨的二期工程,共有成套引进的年加工减压柴油90万吨的芳烃联合装置,年产20万吨聚酯装置,年产22.5万吨精对苯二甲酸装置,年产1万吨涤纶长丝装置;引进与自制相结合的年产9万吨涤纶短纤维等装置,同时扩建常压装置为常减压装置,与此相配套的还有化工物料专用码头等总计103个单项工程。总投资概算23.5亿元。

话说上海|45年前,金山海滩上一座新城崛起

上海石化第二期工程涤纶二厂建设工地

话说上海|45年前,金山海滩上一座新城崛起

1979年,上海石化涤纶二厂全貌远眺

1978年12月底,引进装置的合同签约工作全部完成。翌年,中共中央决定调整国民经济,工程建设一度暂停。总厂正确贯彻调整方针,积极做好工程建设的前期准备。1981年3月,工程正式列入国家基建项目。

话说上海|45年前,金山海滩上一座新城崛起

1979年,上海石化涤纶网络丝试制成功

话说上海|45年前,金山海滩上一座新城崛起

1984年10月,涤纶二厂聚酯装置交接验收典礼举行

1983年7月,总厂划归中国石油化工总公司领导。在中国石油化工总公司的支持下,二期工程建设实行投资包干,建设费用由传统的国家拨款改为银行贷款。工程总体设计由总厂设计院承包。在来自全国23个专业设计单位、17家施工单位、38个运输单位、上百个材料生产厂矿及设备制造厂的大力支持下,自1980年7月开工打桩,至1985年二期工程全面建成,历时5年。1986年12月,二期工程通过国家验收。

05

从1973年起,总厂的生活配套设施建设就已同步开始。兴建市政、生活服务、文体等项目,并逐步建立相应的管理机构。1979年10月,成立总厂地区办事处,下设民政、文教、卫生、房管、工商物价、司法等局、工业公司等机构,另有公安分局、检察院、法庭等。市有关部门在总厂地区设立分支机构。

话说上海|45年前,金山海滩上一座新城崛起

1974年4月,为配合上海石化总厂建设,动工兴建黄浦江大桥(现名松浦大桥),1976年6月29日建成通车

话说上海|45年前,金山海滩上一座新城崛起

1974年4月,上海市公共交通总公司金山汽车保养场成立。同年6月始,金山汽车保养场在市公交四场临时办事处承接从市区人民广场开往总厂特约车业务,并在石化地区首次开辟经纬专线(纬一路至纬六路)

话说上海|45年前,金山海滩上一座新城崛起

金卫东站也称金山卫东站,1975年9月11日建成启用,该站曾是上海石化地区居民前往市区的主要枢纽,有列车开往长宁火车站(现今轨交三四号线中山公园站位置)

话说上海|45年前,金山海滩上一座新城崛起

1979年,上海石化家属生活区鸟瞰

配套住宅一期工程位于经一路南北。建成石化一、二、三、四村居民新村,均为五层建筑。除一村作集体宿舍外,其他3个村共分配3300户职工。至1985年建成石化六、七、九、十、十一、十二6个新村,均为六层建筑。总建筑面积为41万平方米,安排8000余户职工。1984年兴建1.1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7层的广宇大厦,于1986年交付使用。

道路建设在一期工程结束时已粗具规模,二期工程时又有所增建,多为混凝土路面。呈东西走向横贯总厂的道路有经一路(中部)、随塘河路(南部)和沪杭公路段(北部)。经一路为总厂的主要通道,宽14米,长3.94公里。另有经一东路和经二路。呈南北走向的道路有纬零路、纬一路、纬二路至纬九路,其中纬零路、纬一路在生活区内。生活区还有南随塘河路、合浦路、新城路、柳城路、象州路、蒙山路、平乐路等。至1985年,总厂道路总长56.2公里。(注:现今以“经”“纬”开头的路名都已改为“金”“卫”)公共汽车运输网业已形成。1985年已开辟5条公交线路,贯通厂区;并有直达市区、郊县的市郊公交线和通达浙江的长途汽车线。

话说上海|45年前,金山海滩上一座新城崛起

1988年,上海石化总厂平面图

绿化环境的规划从建厂初期就是重点之一。总厂设立园林管理所负责绿化建设和管理。植物配置上,采取乔、灌、花、草相结合,选植对有害气体具有抗性的花草树木。1985年绿化面积3160亩,覆盖率为25%,被誉为“绿树成荫,处处花香”的园中城。1982年,还兴建了滨海公园。园址南临大海,北接十二村,占地约百亩,1985年开放。生活区内还点缀有儿童乐园和小公园。

1975年5月,石化职工医院建立。后又建1家卫生防疫站和3家疾病防治所。各单位设医疗室,形成全厂范围内的医疗防治网。1984年与当时的上海第一医学院联办,改称上海第一医学院附属金山医院。

话说上海|45年前,金山海滩上一座新城崛起

1984年10月,上海第一医学院附属金山医院揭牌

1975年起,在经一路生活区段开设各种商店,逐渐形成商业中心街,食品、饮食、旅馆、五金交电、百货、土产杂品、理发、照相、图书等各业齐全。在四、七、十二、十一村和北区,先后设立了国营和集体菜场。十年之后的1985年,社会商品销售总额就已达8449万元。1979年以后,在北随塘河路、北区、七村还形成3个农贸市场。1985年时的成交额也已有541万元。

话说上海|45年前,金山海滩上一座新城崛起

竣工不久后拍摄的上海石化总厂青年游乐场及石化商厦

话说上海|45年前,金山海滩上一座新城崛起

20世纪90年代,石化居民新村菜场内景

话说上海|45年前,金山海滩上一座新城崛起

20世纪90年代,金山宾馆大堂内景

话说上海|45年前,金山海滩上一座新城崛起

20世纪90年代,滨海影剧院夜景

1974年,金山宾馆建于经一东路,为8层建筑,主要用于接待外宾和国家领导人。拥有高级客房、多功能餐厅、会客室等设施,在当时与市区同类设施相比都不落下风。

滨海影剧院1978年10月对外营业。以放映电影为主,也演戏剧。有楼上、楼下两层,计1803只座位。

电视台,前身为1979年成立的电视差转台。1979年10月开始转播5频道节目,1980年初增播8频道,覆盖面限于总厂生活区。1983年兴建闭路电视。1984年起逐渐开播,计6个频道。并自办节目,于3、10两个频道播放。终端用户1.1万户,遍及总厂区,1984年9月28日,上海石化总厂电视台正式成立。

《新金山报》,前身为创办于1972年12月的《战地快报》,后更名《金山战报》《金山周报》,1985年1月改为现名。反映总厂基本建设、生产、科研、教育和职工生活等方面内容。

话说上海|45年前,金山海滩上一座新城崛起

20世纪90年代,新金山报社内景

工人文化宫,1982年6月建成,有文艺楼、文体楼、剧场及图书馆等设施,是工人业余文化活动中心,也是职工业余爱好者联合会活动的主要场所。到1985年底,有文学、书法、武术、摄影、集邮、火花、桥牌、花卉、钓鱼等协会和老年人体育协会,共有会员3000人。

工人体育场,建于1979年,占地63亩,有标准足球场、灯光篮球场、50×25米标准游泳池和溜冰场等设施。

海滨游泳场,1985年7月建成。位于纬二路南海滩上,面积约4万平方米。当年夏天前来消暑度假的人数达30万人次。

话说上海|45年前,金山海滩上一座新城崛起

金山海滨游泳场旧影

话说上海|45年前,金山海滩上一座新城崛起

20世纪90年代的上海石化总厂生活区全景

后记

上海石化总厂三期工程于1987年开工,1992年全面建成,主要建设了年产30万吨乙烯等7套生产装置。三期工程使上海石化完成从生产化纤为主向油化纤塑综合发展的转变,成为当时全国最大的炼油化工一体化、高度综合的石油化工生产基地。

20世纪80年代,中国取消使用了30多年的布票,其中有上海石化最直接的贡献。当时,上海石化的化纤产品占全国产量近一半,一年可为全国人均增加衣料六尺多。即使在化纤大发展的今天,上海金山所生产的化纤仍占到全国的相当份额。油、化、纤、塑四类产品,整个带动了纺织、轻工、化工、现代农业、航空、建材、包装产业面貌的巨变。这里面也包含着上海石化的巨大贡献。

话说上海|45年前,金山海滩上一座新城崛起

1993年6月29日,上海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创立大会举行

1993年,经过国有企业股份制规范化改制,上海石化成为中国第一家股票同时在上海、香港和纽约三地上市的股份有限公司。上海石化的发展经历了六期工程的大规模集中建设。至2017年底,上海石化具有1600万吨/年综合加工原油能力和乙烯70万吨/年、有机化工原料428万吨/年、塑料树脂100万吨/年、合纤原料109万吨/年、合纤聚合物59万吨/年、合成纤维26万吨/年的生产能力,并拥有独立的公用工程、环境保护系统,及海运、内河航运、铁路运输、公路运输配套设施。

话说上海|45年前,金山海滩上一座新城崛起话说上海|45年前,金山海滩上一座新城崛起
话说上海|45年前,金山海滩上一座新城崛起

上海石化新貌

话说上海|45年前,金山海滩上一座新城崛起

中国石化上海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总部大楼

话说上海|45年前,金山海滩上一座新城崛起

金山城市沙滩已成为上海极具特色的旅游景观

上海石化是在远离市区75公里的金山滩涂上拔地而起的。重工业企业的开放性同原有传统农耕渔业地域的封闭性形成鲜明对照,并渐渐在近半个世纪的时光中,融为一体。这种特殊的地理条件也决定了金山在蕴育一个现代化企业的同时,也培养出一座生机勃勃的现代化滨海卫星城。

END

参考

文字内容:《上海石油化工总厂志》《金山县志》《金山区志》《上海市政工程志》等

图片来源:中国石化上海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上海石油化工总厂志》《金山县志》、上海石化在线 等

部分图片摄影:庄毅 楼定和

“申知沪志”小组 诚意奉献

话说上海|45年前,金山海滩上一座新城崛起

点击右下角 让“方志上海”更好看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