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往自由的死亡诗社

向往自由的死亡诗社

我步入丛林, 因为我希望生活有意义

我要活得深刻, 要吸取生命中所有精华,

把非生命的都击溃

以免,当我生命终结, 发现自己从未活过。

——梭罗

向往自由的死亡诗社

影片的前三分之二,是一部浪漫而激情的喜剧。在富有个性的基丁老师带动下,年轻的学生们在视“传统和纪律”为第一要务的“地狱学校”,见识到了不一样的课堂教学,领会到了诗歌的非凡魅力,体悟到了独立思考的乐趣,感受到了生命追求的另一种可能。基丁老师用他所特有的方式,开拓学生们的眼界,启发学生们的思考,引导学生们的思想,让学生们不再死板地墨守成规,而是释放属于年轻时代的活力与激情!他们开始有勇气展示个性,有勇气追求爱情,有激情热爱诗歌,有激情追求自由,寻找自己所喜爱的事物并付出不懈努力去对之追逐。在这种充满活力与激情的片段里,“死亡诗社”代表着一种诗意的态度,明快而欢喜,像最美的春光一般,温馨而感动。

向往自由的死亡诗社

而剩下的三分之一,但在传统和纪律占据统治地位的环境里,过于自由的喜剧注定要在一些阻碍前生出一丝悲剧。热爱表演的尼尔从来不敢违抗父亲的意愿,在基丁老师的教导下,他开始敢于追逐自己所爱,也敢于向父亲表达自己的想法。在舞台上的尼尔充满了活力,的确具备表演天赋,但当父亲出现在剧场里时,他知道,自己的追逐又将面临阻碍。果不其然,父亲显然不希望他成为舞台上得一个表演者,而更希望他按照他的期望去进行自己的人生。尼尔压抑了自己的激动,却以自杀的方式表达了自己的反抗。而尼尔的死,不仅带来了托德在雪地上的沉痛哭泣,也带来了基丁老师被校方开除的悲剧。

向往自由的死亡诗社

尽管他们很爱基丁,但是在学校的压迫下和家长的管治下,他们不得不在那份控诉书上签下字。在所有学生中我最喜欢的就是托德。

向往自由的死亡诗社

托德是班里一名内向并且因自卑而郁郁寡欢的学生,因为他是家中的次子,有一个顶尖优秀的哥哥,在成长中一直被笼罩在哥哥的影子下,导致他不敢于展示自己,不能肯定和认可自己的价值。基丁老师的做法是,让学生写出自己的诗,要他大胆地走到讲台前,闭上眼睛,自己则诱导他去想象那作诗时的意境和心情。终于,奇迹出现了:托德在基廷老师的激励下大声咆哮,现场创作出了一首精彩的诗歌,令所有同学自发鼓掌,刮目相看。他终于克服了自卑,战胜了自我!

向往自由的死亡诗社

影片的结尾注定要成为影史上最令人印象深刻的片段之一,不仅在于它用一种无声胜有声的方式表达了一种力量,还在于它带给了观众一份难以抗拒的戏剧高潮,以及令人激动又不乏深思的观影体验。

托德曾经是最胆小的那个,但是他却第一个站出来,违反严苛的规定,站到课桌上面大声喊oh captain!my captain!他的声音是颤抖的,因为他不知道这个举动会给他带来什么影响,可是他死死地站着,红着眼眶看着基丁老师。他一定是有足够的勇气来承受独自站立的那几秒钟,教室里面只回荡着新来的老师的责骂,其余是一片安静。然后,一个接着一个的学生颤抖着站了起来。他们不是冰冷的考试机器,不是书呆子,而是一个个有思想的鲜活生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