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造月亮”,只是藝術家的浪漫想法嗎?

不管是用360還是百度或是必應搜索“人造月亮”,它都會告訴你那是源於一位法國藝術家的構想,而至於那位法國藝術家到底是誰,則像是藏在大海中的一根針一樣神秘而不可見。

“人造月亮”,只是藝術家的浪漫想法嗎?

關於“人造月亮”,據說那位法國藝術家的想法是這樣的:“在地球上空掛一圈鏡子做成的項鍊,讓它們一年四季把陽光反射到巴黎的大街小巷。”

2018年從成都天府新區系統科學研究會傳出消息,成都正在研發“人造衛星”,比月亮亮8倍,首個“人造月亮”將於2020年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升空,預計部署在500公里以內的低地球軌道上。將被髮射升空的“人造月亮”,是一種攜帶大型空間反射鏡的人造照明衛星,研究人員希望利用這樣的人造衛星的光亮替代路燈,從而減少能源消耗。

其實,早在上個世紀就有國家開展了“人造月亮”的實踐,其中俄羅斯在1999年利用M—40貨運飛船將攜帶的一面反射鏡進入太空進行太陽光反射試驗,然而該實驗最終以失敗告終。到目前為止,還沒有國家取得成功的經驗,中國若能在2020年成功發射“人造月球”並順利運作,將創造一個新的歷史。

當那一天真的到來,當那八倍月亮亮度的“人造月亮”懸在我們的頭頂,我們是否要擔心下光汙染呢?那些“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動物或是那些“夜貓子”生物的生物鐘會不會受影響呢?那會的夜空,還能吸引小孩子像張衡那樣抬頭數星星嗎?……

“人造月亮”,只是藝術家的浪漫想法嗎?

人造月亮對生物會有什麼影響(圖片來自網絡)

對此,我國有科學家解釋說,人們能感受到的“人造月亮”光照度,為【路燈光照度的五分之一】左右,人們仰望夜空,只會看見一顆格外明亮的星星,而不是大家想象中的一輪圓月。但是另一種說法是,有了“人造月亮”,街道可以【不需要安裝路燈】,以成都50平方千米區域提供照射為例,每年可節約電費開支約12億元。不知道這兩種解釋算不算互相矛盾,如果“人造月亮”的強度僅為現有路燈的五分之一亮度,那它能滿足我們的照明需求嗎?如果它代替了安裝路燈,那下雨天和陰天的時候它能發揮照明的作用嗎?

“人造月亮”,只是藝術家的浪漫想法嗎?

不管如何,“人造月亮”會是一個科技創新,而科技的進步總是會給我們驚喜的。到2020年的時候,我們就有機會實現法國藝術家的那個浪漫想法,到時候的效果如何,我們拭目以待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