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寧:深入實施開放帶動戰略 對外開放步伐越邁越大

南寧發展的優勢在區位,潛力在開放,出路也在開放。

2018年以來,為進一步擴大對外開放成果,南寧市緊緊圍繞“三大定位”新使命,按照“南向、北聯、東融、西合”全方位開放發展新格局部署,深入實施更加積極主動的開放帶動戰略,深度融入“一帶一路”建設,不斷厚植開放發展新優勢,持續提升“南寧渠道”影響力。

如今的南寧,藉助中國—東盟博覽會等一個個開放平臺,“南寧渠道”影響力不斷提升,開放優勢全方位展現;依託務實深入的對外貿易,經濟社會蓬勃發展;通過日益完善的交通基礎設施,實現了水陸空“齊頭並進”,描繪出一幅幅活力迸發、充滿魅力的開放畫卷。

“南寧渠道”影響力不斷提升

在第15屆中國—東盟博覽會和商務與投資峰會期間舉辦的南寧投資貿易洽談會暨重大項目簽約儀式上,瑞聲科技、華芯微等國內知名企業項目成功簽約落戶南寧,欲藉助便捷寬闊的“南寧渠道”“走出去”。

“公司決定將國內最先進的華芯微芯片項目落戶南寧,就是看中了南寧獨特的區位優勢,期待我們的項目與南寧共同發展。”深圳市華芯微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王焯說。

作為東博會的永久舉辦地,近年來,南寧市打造了多領域、多層次的交流合作平臺和機制,讓開放發展的動力更加強勁,為主動融入、積極參與“一帶一路”建設打下了堅實基礎。如今,越來越多的國內外企業選擇南寧,搭上中國—東盟經貿高速前進的快車;越來越多的國際重大活動、重大賽事落戶南寧,“南寧渠道”這條“大道”越走越寬。

2018年,在第十二屆中國(南寧)國際園林博覽會上,國內44個城市、東盟及“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19個城市前來參展,園博會第一次成功面向東盟國家舉辦。一年來,“中國杯”足球賽、環廣西公路自行車世界巡迴賽(南寧站)等重大賽事精彩紛呈;“春天的旋律”跨國春晚、“文化走親東盟行”等文化交流活動常辦常新……一時間,祖國昔日的南疆邊陲一躍成為開放前沿。

對外經貿往來不斷深入

在南寧綜合保稅區,入園企業廣西藍水星科技有限公司生產的手機成功出口到馬來西亞、印尼等東盟國家。綜保區封關運營以來,這裡成為南寧市發展外向型經濟的新高地,為不少企業搭建了“走出去”的平臺。

南寧東鄰粵港澳,南濱北部灣,面向東南亞,背靠大西南,區位優勢明顯。2018年,全市按照“南向、北聯、東融、西合”全方位開放發展新格局,將區位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全面提升對外開放水平,使外向型經濟發展搭上了快車。

藍水星等一批電子信息產業的加入,推動著我市加工貿易進出口實現高速增長。據統計,2018年1—11月,全市實現加工貿易進出口493.82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34.7%,增速比全區高20.2個百分點,總量規模繼續排名全區首位,實施“第二輪加工貿易倍增計劃”成效顯著。

作為全國第三批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之一,我市正將對外貿易與跨境電商相結合,深度融入“一帶一路”建設,並初步形成了中國—東盟電子商務產業園、南寧市跨境貿易中心等一批跨境電子商務產業集聚區,為不斷拓展“南寧渠道”功能,推進我市外經貿提質增效打下了堅實基礎。

一年來,走在開放前沿的南寧,對外貿易結下了累累碩果:

2018年1—11月,我市外貿保持強勢增長,進出口、進口、出口總值均創下歷史新高。全市累計完成進出口總值677.06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21.4%,增速高於全國10.3個百分點,高於全區11.8個百分點。其中,出口318.15億元,同比增長28.8%;進口358.91億元,同比增長15.6%。

水陸空交通齊頭並進

2019年1月3日,一列滿載貨物的班列緩緩駛出南寧國際鐵路物流中心,將電子產品、農副產品等產品送往越南安源。自2018年5月南寧國際鐵路物流中心一期項目集裝箱功能區開通運營以來,這裡已經成為連接南寧與越南的一條重要交通線。

互聯互通是擴大開放合作的前提和基礎。2018年,我市結合“三大定位”新使命,大力推動航空、鐵路、高速公路及港口等基礎設施建設,致力於構建面向東盟的“海—陸—空”一體化立體交通體系,打造區域性國際綜合交通樞紐中心,取得了顯著的成效。

目前,我市已實現在東盟國家主要城市及國內主要城市航線全覆蓋,初步形成以南寧為中心的“12310”高鐵經濟圈及“一環五射一橫一縱”高速公路網絡。此外,南寧港港口建設迅速發展,逐步向大型化、規模化發展,泊位噸級不斷增大,物流能力大幅度提升,2000噸級貨船從南寧可直達粵港澳,1000噸級船舶從百色經南寧直通珠三角地區,實現江海直通運輸,成為西南貨物出海南線黃金水道。

未來,隨著海陸空立體交通的基本成型,南寧與世界的距離將進一步拉近。(記者 胡光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