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猪否认平台“杀熟”:养熟的猪可以宰了

飞猪否认平台“杀熟”:养熟的猪可以宰了

10月7日午时,飞作家王小山发微博称自己于飞猪平台购买机票,几个小时的时间上涨1千多元,再换一个购票平台,发现价格低于飞猪1千余元。并称自己已经弃用飞猪,表示飞猪确实有杀熟嫌疑。

飞猪否认平台“杀熟”:养熟的猪可以宰了

该条微博一经发布,迅速登上网络热搜榜,不少网友都纷纷表示曾经遇到过类似状况,国内不少互联网平台都存在此类"大数据杀熟"问题。

10月8日傍晚6时许,飞猪官方微博就作家王小山"大数据杀熟"质疑回应称,"飞猪敢于承诺:从来没有,也永远不会利用大数据损害消费者利益"。

飞猪否认平台“杀熟”:养熟的猪可以宰了

然而让人啼笑皆非的是,飞猪官方发布的微博之下,有许多网友纷纷留言自己被"杀熟"过。

飞猪否认平台“杀熟”:养熟的猪可以宰了

飞猪否认平台“杀熟”:养熟的猪可以宰了

飞猪否认平台“杀熟”:养熟的猪可以宰了

飞猪否认平台“杀熟”:养熟的猪可以宰了

飞猪否认平台“杀熟”:养熟的猪可以宰了

飞猪否认平台“杀熟”:养熟的猪可以宰了

飞猪否认平台“杀熟”:养熟的猪可以宰了

飞猪否认平台“杀熟”:养熟的猪可以宰了

甚至于有飞猪平台上的商家客户推荐用户去携程。但实际上,早在此前,携程也曾被怀疑过有"杀熟"现象。

飞猪否认平台“杀熟”:养熟的猪可以宰了

更是有网友直接贴出来飞猪客服自己也曾言称:

每个账号搜索出来的价格都是不一样的,

不同的账户优惠信息也可能是不一样的。

这一下可真真是飞猪自打自脸。

飞猪否认平台“杀熟”:养熟的猪可以宰了

所谓"杀熟",简单说就是绞尽脑汁、不择手段地专赚、专骗熟人钱物,损人利己——损熟人而利己。在第5版《现代汉语词典》中,"杀熟"正式成为一个名词,被定义为"做生意时,利用熟人对自己的信任,采取不正当手段赚取熟人钱财"。

据目前网友的种种留言可以看出,在互联网消费环境中,"杀熟"现象已是频发。网购平台通过大数据将用户资料进行细分,根据用户的消费习惯来建立相应的用户画像,然后平台在此基础上根据画像给不同用户推荐相应的产品、服务和定价,实行区别化的用户营销模式。因而网友们就会看到同样的商品或服务,老客户看到的价格反而比新客户要贵出许多的"奇葩"现象。

但实际上,"杀熟"的源头由来已久。

并非只有飞猪,携程等互联网公司存在"杀熟"行为,而是整个营销市场都尊崇着"杀熟"的营销理念。

作为一个消费者,或许都曾体验过被区别对待,实际上早些时候,食堂大妈抽搐般的颠勺表演就能让人体会到"区别对待"。

无论是去汽车城试驾豪车,又或者是去别墅售楼区购房,销售人员总会恰到好处的提醒你,该车起配价格多少,又或是该楼盘户型皆在多少平米以上。

而这些,就是销售人员在根据自己的经验判断消费者的消费能力。而互联网公司不过是把这类营销理论加入互联网中并加以充分利用。

这就是所谓大数据的应用。

那么这些所谓的大数据又是从何而来?

在这信息爆炸的时代,用户个人隐私尚未得到应有的保护,而造成的隐私泄露往往会为"大数据"提供资料。因而我们经常能够收到无数的垃圾短信,乃至于诈骗电话。

飞猪否认平台“杀熟”:养熟的猪可以宰了

无论是信用卡、装修、贷款……等等营销机构,都能轻而易举的获得用户信息。那些尚且有良心,且在规定下不得不尊重个人隐私的企业,他们仍然会征求用户的个人意见来获取用户信息,但如飞猪携程等互联网企业,在注册账号又或是下载APP的那一刻起,就已经在盲目的授权给这些流氓企业各种权限。

如果这些互联网企业获取的信息可以合理的使用,如同阿里系的千人千面般为客户打造符合个人的消费体系,为客户"量体裁衣"。将"大数据"作为一个很好的服务手段,那其本质上也是向优的。

飞猪否认平台“杀熟”:养熟的猪可以宰了

但事实往往事与愿违,在利益熏陶下,许多互联网企业更愿意把"大数据"的只能从服务转向牟利。一旦与利益挂钩,那么"杀熟"现象频出也就不难理解了。

这些问题的根源不在于用户,而在于对这类互联网公司而言,没有标准化的约束。没有法律或者相关章程的规定作为"警戒线"来约束企业行为,最终只能导致企业没有任何代价的"犯罪"。

飞猪否认平台“杀熟”:养熟的猪可以宰了

好在2019年1月1日,我国将正式施行《电子商务法》第十八条规定,该规定表明,"电子商务经营者根据消费者的兴趣爱好、消费习惯等特征向其提供商品或者服务的搜索结果的,应当同时向该消费者提供不针对其个人特征的选项,尊重和平等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

"

希望在规定的约束下,杀熟现象能够被遏制。

飞猪否认平台“杀熟”:养熟的猪可以宰了

飞猪否认平台“杀熟”:养熟的猪可以宰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