員工放大假,產能閒置——曝外國車企在華生產現狀

中國汽車市場經過幾年的大幅增長後,外資車企數量在中國達到峰值,不過隨著市場環境持續低迷的表現,也讓一些全球最大汽車製造商在華生存感到十分吃力,銷量不但陷入停滯,而且還出現大幅倒退的現象。從鈴木宣佈完全撤出中國合資公司後,也宣告正式拉開中國汽車行業洗牌的序幕。

日前,美國《華爾街日報》報道了中國外資車企在華工廠遭遇嚴重閒置的現狀,舉例福特汽車、標緻雪鐵龍集團和現代汽車三家公司在華的合資工廠,在大肆擴張開設新工廠後遭遇銷量下滑,外加遇上中國汽車市場退坡的大環境,因此情況變得非常糟糕。


員工放大假,產能閒置——曝外國車企在華生產現狀



報道稱,標緻雪鐵龍在華一家工廠中,熟練工人在洗地板或是參加相關學習課程,4家工廠有兩家閒置。據福特員工稱,福特某工廠的工人輪班已經減少到每月幾天,許多工人不得不兼職送快遞或開出租車來賺錢。

因此,合資公司面臨兩難境地,要麼選擇放棄這些大規模投資,要麼市場情況不確定的背景下投入更多資金來扭轉瀕臨倒閉的工廠。


員工放大假,產能閒置——曝外國車企在華生產現狀



標緻雪鐵龍

據報道稱,在中國汽車市場快速發展時期,標緻雪鐵龍在華開設了四家工廠,在2015年新車銷量達到峰值至70.5萬輛,隨後便快速跌落,2016年銷量跌至60萬輛,2017年僅有37.8萬輛,今年前11個月進一步下降至24萬輛。

在一次網絡論壇上,標緻雪鐵龍武漢工廠的工人描述了他們是如何清潔、粉刷工廠的牆壁,或是花時間在參加相關學習課程。據他們所說,自10月份以來,該公司四家工廠中有兩家一直閒置,另外兩家僅部分在運轉。

標緻雪鐵龍發言人未直接回應工廠遭遇的問題,僅表示公司正在優化業務模式並大幅削減成本。

福特

長安福特哈爾濱生產基地在去年正式投產,該工廠是收購原哈飛汽車工廠基礎上改造建立的,投資65.97億元進行升級改造,年產可達到20萬輛,從而將福特在華產能提升至160萬輛。這也是福特在華的第七家工廠。

福特於2017年在華銷量達到峰值,為127萬輛,但今年前11個月銷量滑落至695,028輛,同比下降了34%。

報道援引杭州福特工廠一位技術人員透露,該工廠過去曾非常忙碌,但目前每月班次已所剩無幾,雖然還沒有裁員,但一些工人現在只領著1500元左右的月薪,這迫使許多人幹起快遞員或出租車司機等第二職業。至於原因,該名技術人員表示∶“我們擴張得太快太猛了。”

福特發言人回應表示,福特及其合資夥伴根據市場需求情況制定生產安排。未來幾年將有一系列新車型推出,這是公司扭轉局勢戰略的一部分。


員工放大假,產能閒置——曝外國車企在華生產現狀



現代汽車

去年遭遇風波的韓國現代汽車,毅然投產重慶工廠,該工廠規劃年產能為30萬輛,這也是其在華第5個乘用車生產基地,共有八家工廠,年產能達到165萬輛。但是,去年現代汽車在華減至78.5萬輛,今年前三季度也只有52.56萬輛。

報道稱,現代汽車發言人未回答產能過剩的相關問題。

產能過剩、銷量持續下滑,兩難的地步致使大部分廠家作出應對措施。今日,日經新聞網報道稱,日產汽車和馬自達也將減少中國20%的產能。

日產汽車11月在華銷量減少9.2%至15萬輛,連續三個月下滑;馬自達11月則大跌42.8%,跌幅繼續擴大。


員工放大假,產能閒置——曝外國車企在華生產現狀



華爾街日報報道中表示,中國汽車市場早前幾年持續快速增長,吸引了全球汽車製造商蜂擁進入中國市場,即使被要求與當地進行合資生產。分析師稱,有些公司在這場熱潮中過於自信,以為增長不會停止,機會很容易把握,但今年增長突然消失了。

數據顯示,2017年中國市場汽車銷量僅增長3%,2018年前11個月則下滑了2%,遭遇28年來首次銷量下滑。面對市場放緩,外國品牌合資車企和本土車企均承受壓力,但誤判形勢的車企受衝擊最嚴重。

此外,中國大力推行新能源汽車,進一步加深傳統車企產能過剩的問題。

據不完全統計,中國汽車總體產能達到4300萬輛,但目前實際年產量為2800萬輛左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