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带领团队打破美国技术封锁,研发出军用操作系统,填补国内空白

信息时代,操作系统作为信息应用的管理和控制核心,与国家信息安全及国民经济各个领域息息相关。这点对于

西安工业大学计算机及其应用专业79702班校友叶宏来说,感悟则最深。上世纪八十、九十年代,他克服一系列困难,成功主持研制了国内第一个高级语言编译系统,打破了国外对高级语言编译器的封锁,确保了某型战斗机的研制进度。他还用了12年时间,主持研制天脉操作系统系列产品,已全面应用于航空武器装备中,填补了国内自主版权军用操作系统的空白。

他,带领团队打破美国技术封锁,研发出军用操作系统,填补国内空白

叶宏,陕西西安人,1983年毕业于西安工业大学,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西安航空计算技术研究所副总工程师,中航工业航空首席技术专家,中国计算机学会会员,YOCSEF学术委员会AC顾问,可信软件逻辑专业委员会副组长,IEEE会员,IEEE可靠性专业委员会西安专业组副组长,科工局基础预研专家组成员,核高基专家组成员。主要研究方向包括嵌入式操作系统技术,嵌入式开发环境技术,嵌入式信息安全,软件工程化和实时系统等。

多年来,操作系统一直掌握在美国少数几家公司手中,中国不得不依赖西方。但是,大量使用国外操作系统中存在着巨大的风险。这种简单的"拿来主义"不但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同时技术上也受制于人,更严重制约着我国操作系统产业的健康发展。

作为我国首次研制支持综合化航空电子的操作系统软件产品,没有研制经验、没有技术借鉴、没有资料参考等一系列问题成为横亘在研制团队面前的拦路障碍。回忆起那段时光,集团软件特级专家、项目总师叶宏说:"尤其头几年,缺少专业人才、缺少科研经费,该从何处着手,谁都没有十足的把握。但是大家都憋着一股劲,胸怀自主创新、打破垄断的坚定信念。"

他,带领团队打破美国技术封锁,研发出军用操作系统,填补国内空白

令人振奋的是天脉团队凭着"自主创新、打破西方垄断"的坚定信念,用智慧和汗水填补出了一项项技术上的空白。在叶宏等领军人物的带领下,在项目管理办公室的严格要求下,研制团队的每一个成员就像拼命三郎,全力以赴拼杀在主战场。长年累月的拼搏,不知疲倦的钻研,千方百计顽强攻关。

他,带领团队打破美国技术封锁,研发出军用操作系统,填补国内空白

由于需求迫切,2011年底,天脉1率先通过鉴定,开始推广使用。2014年,天脉产品又完成了数个应用系统单位的试用; 7月1日,"天脉"机载嵌入式实时操作系统,顺利通过国家设计定型审查。这是我国在操作系统研制和自主应用方面的一次重大突破。消息一经发布,国内外反响强烈,以军事评论为主的美国智囊团詹姆斯敦基金会在2014年7月17日"中国简报"头版头条,以"打破西方垄断,中国军事创新结出果实"为题提到"这两款(天脉系列)实时操作系统的性能优于国外同类产品,目前已被中国军事国防系统采用。"中国,从此结束了在航空装备"少魂"的历史。叶宏的名字也与"国之重器"紧紧地连到了一起。

他,带领团队打破美国技术封锁,研发出军用操作系统,填补国内空白

叶宏的事迹不仅在航空计算机领域广为流传,同时也激励着西安工业大学的师生们。2018年11月24日下午,"梦回长安—百万校友回归"西安工业大学专场活动举行。陕西省委常委、西安市委书记王永康出席并讲话。会上,王永康分享了3位西安工大校友的故事并为他们点赞,叶宏便是其中之一。

他,带领团队打破美国技术封锁,研发出军用操作系统,填补国内空白

建校60多年以来,西安工业大学培养出了一大批杰出校友,他们在不同领域发光发热,为我国的各项事业做出了积极贡献。

欢迎广大学子前来西安工业大学深造,更多资讯请关注头条号:西安工业大学研招办

注:文章部分素材来源于西安工业大学官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