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域發展在“協調”上再加力

當前,從我國區域發展整體佈局來看,已形成西部大開發、東北振興、中部崛起、東部率先發展和沿邊開發開放相結合的發展格局。與此同時,在“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指引下,我國區域發展的協調性和協同性不斷增強,形成了京津冀協同發展、長江經濟帶建設以及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等國家重大戰略。未來,城市群的協同與區域經濟的協調仍是我國區域發展戰略的主旋律。

優化區域經濟結構

2018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強調,要促進區域協調發展。會議指出,要統籌推進西部大開發、東北全面振興、中部地區崛起、東部率先發展;要推動京津冀、粵港澳大灣區、長三角等地區成為引領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動力源;要增強中心城市輻射帶動力,形成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助推力;要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實施長江生態環境系統性保護修復,努力推動高質量發展;要推動城鎮化發展,抓好已經在城鎮就業的農業轉移人口的落戶工作,督促落實2020年1億人落戶目標,提高大城市精細化管理水平。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經濟研究部副研究員劉向東在接受國際商報記者採訪時表示,目前我國各區域間經濟總量都取得了長足的進步,區域經濟結構也得到大幅優化。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國務院明確提出重點實施京津冀協同發展、長江經濟帶發展戰略。隨著上述戰略的深入推進,在踐行“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發展理念的基礎上,資源空間配置加速優化升級,區域經濟增長新引擎快速形成,經濟增長的巨大潛力進一步顯現。“近年來,京津冀三地經濟穩中向好,民生持續改善,疏解對接有序推進,交通建設、環境保護、產業升級三大重點領域成效明顯;沿長江11省市嚴格貫徹‘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原則,綠色生態廊道建設得到大發展,水環境質量持續改善,森林面積顯著增加,節能環保力度加大,資源利用效率逐步提升。”劉向東談道,根據2018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要求,未來我國區域經濟結構還將得到持續優化。

增強區域聯動性

中國人民大學商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王亞星在接受國際商報記者採訪時表示,黨的十九大報告第一次明確提出將區域發展戰略上升為我國發展的國家戰略,而2018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再次強調要促進區域協調發展。這些提法都體現了黨中央對區域發展的高度重視,同時也為未來我國區域協調發展指明瞭方向,前景可期。

王亞星進一步分析稱,當前,不同區域之間通過發揮地區特色優勢,形成了類型多樣、功能齊全的經濟發展區域,並輻射帶動了周邊經濟發展,形成一種多點多極、全面發展的格局。“這種形勢下,地方割裂封鎖和行政保護會逐漸被打破,各區域之間的經濟聯動性將明顯增強。同時跨區域之間、城市群之間的合作將更有助於發揮地區優勢、促進區域間要素的自由流動、提升資源使用效率以及構建更加合理的產業體系。”

根據2018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要求,東部、中部、西部和東北地區區域發展戰略將會繼續深入推行。在王亞星看來,各地區也將會依託自身優勢建設更多的重大項目。同時,在京津冀協同發展、長江經濟帶建設以及“一帶一路”建設等戰略的穩步推進過程中,將進一步優化產業佈局,提升對外開放水平,拓展參與國際經濟合作的空間,並且更好地發揮經濟的引領和紐帶作用。“特別是雄安新區、粵港澳大灣區以及自由貿易試驗區改革創新步伐的進一步推進,無疑將成為我國經濟發展的新增長點。”

此外,在新的區域經濟發展格局下,創新驅動將成為提高全要素生產率、促進產業升級的關鍵因素。王亞星表示,隨著我國區域政策的深入推進,區域之間的行政保護會被打破,市場取向的體制機制改革將進一步深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