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想在阿富汗“甩包袱”並非易事

繼特朗普宣稱從敘利亞撤軍後,美國媒體又援引多名美國政府官員的話稱,特朗普正考慮削減駐阿富汗美軍的規模,計劃撤出7000名美軍士兵,相當於目前駐阿美軍的一半。

迄今為止,阿富汗戰爭已延續17年,是美國曆史上耗時最長且無法打贏的戰爭,如同無法癒合的傷口消耗著美國的物力、人力和財力,更牽扯著美國的戰略精力。


美國想在阿富汗“甩包袱”並非易事

特朗普今後可能的撤軍決定很大程度上是出於“戰略止損”的考量,客觀上也反映出越來越多的美國人對這場戰爭愈發失去耐心。然而美軍撤離意味著美國影響力的淡出,苦心獲得的戰爭成果及戰後秩序或將毀於一旦,阿局勢也將出現更多不確定性。到最後,地區安全問題的發酵往往又將美國“拉回來”,凸顯出美國在阿富汗的戰略困境。

戰事持久難以抽身

“9·11”事件後,美國要求阿富汗塔利班政權交出藏匿在阿富汗的基地組織頭目本·拉登,遭到拒絕後,時任美國總統小布什於2001年10月7日下令以美國為首的國際聯軍發動代號為“持久自由”的軍事行動,在兩個多月時間內推翻塔利班政權。

受到重創的塔利班向山區和境外逃匿,並在之後抓住美國投身伊拉克戰爭的契機,在阿富汗東部和南部迅速重組並開始反撲。到2008年小布什卸任時,美國已向阿富汗派出近5萬名士兵,難以從阿富汗的戰爭泥潭中抽身。

奧巴馬當選總統後,為踐行“結束兩場戰爭”的政治承諾,意圖在短時間內“下猛藥”解決阿富汗問題,隨即向阿富汗大量增兵,到2010年駐阿美軍已達到10萬人。

2011年5月2日,本·拉登在巴基斯坦被美軍海豹突擊隊擊斃。奧巴馬將其視作阿富汗戰爭里程碑式的“勝利”,戰爭由此進入“收尾”階段。奧巴馬在2014年底宣佈正式結束阿富汗戰爭,並計劃於2016年底前撤出所有駐阿美軍。

然而事與願違,美軍撤軍伊拉克導致“伊斯蘭國”的迅速擴張,中東恐怖主義氾濫猖獗,阿富汗面臨塔利班和極端組織的雙重威脅。奧巴馬原先的承諾至其卸任時不了了之。

特朗普對阿富汗戰爭一直持否定態度,多次表示要撤回駐阿美軍。但在剛剛離任的美國前國防部長馬蒂斯的極力勸說下,特朗普曾放棄撤軍打算,並於2017年8月公佈“阿富汗新戰略”,同時增兵3500人。

但他表示作出這個決定“很不情願”,沒有“遵從直覺”,並強調美軍將依據實際戰況、而非提前擬定的時間表作出軍事行動選擇,給之後的政策轉變埋下伏筆。

安全形勢未見改善

早在2001年底,由多國構成的駐阿富汗國際安全援助部隊經聯合國安理會授權成立,致力於配合美軍作戰行動,在特定區域內進行反叛亂和維穩行動。

2003年4月,隨著前期主要作戰行動結束,阿過渡政府開始運行,基於維穩需要,國際安全援助部隊在阿富汗首都喀布爾設立指揮機構。同年8月,美國將重心轉到伊拉克,北約正式接管駐阿富汗國際安全援助部隊指揮權。

2006年10月,國際安全援助部隊接管阿富汗所有省份的安全事務。2007年,國際安全援助部隊和駐阿美軍進行整合,國際安全援助部隊司令由駐阿美軍司令兼任。為呼應奧巴馬的撤軍時間表,國際安全援助部隊於2013年6月將軍事行動指揮權全面移交給阿富汗安全部隊。2014年底,北約宣佈國際安全援助部隊結束在阿戰鬥任務,之後開啟代號為“堅定支持”的非戰鬥任務,退居二線,為阿安全部隊提供培訓、諮詢和協助。

近年來,阿總體安全局勢並未穩定,反而有惡化趨勢。阿安全部隊對美依賴極為嚴重,其反恐行動成效備受詬病。美軍撤出主要作戰部隊還使得塔利班發展迅速,其觸角向阿全境伸展,勢力範圍囊括阿境內近一半領土,活動頻率也明顯加大,除製造大規模暴力事件外,針對政府官員、有名望人士,乃至外國軍隊的襲擊也呈上升趨勢。

2018年10月,北約駐阿富汗高級官員在坎大哈省省長官邸與當地官員舉行會議期間,一名喬裝為安保人員的塔利班分子開槍打死了阿安全部隊最高指揮官、坎大哈省省長和情報局局長3名高官。國際安全援助部隊司令斯科特·米勒死裡逃生,3名美軍士兵重傷。

政治進程前景堪憂

在推翻塔利班政權後,美國一手打造了阿富汗戰後重建與國家改造的基本框架,並促成西方選舉體制的形成與西方式民選政府的建立,希望一個正常運行的阿富汗政府能夠與西方建立良好關係,合作應對地緣政治挑戰。

然而將西方民主嫁接到阿富汗產生了嚴重的“水土不服”,由來已久的民族、宗族、教派矛盾導致阿政府在政治上未能實現自立,不能對全國實施自上而下有效的管轄。政府內部政治派別鬥爭、選舉舞弊、貪汙腐敗以及社會經濟積貧積弱、民眾生活困苦都無法使阿政府在民眾中樹立威信。

而塔利班作為普什圖族的重要代表,擁有較為完整的組織體系、明確的意識形態、生存和發展的社會基礎和經濟基礎,在阿不乏廣泛的同情者與支持者。為此,特朗普在“阿富汗新戰略”中提到,美國將整合外交、經濟和軍事力量,並對在將來達成一個包括塔利班在內的政治解決方案持開放態度。

近半年來,美國同塔利班實現了直接接觸,對其政治地位等問題展現出相對寬容和靈活的姿態。去年11月,阿富汗總統加尼呼籲塔利班放棄暴力手段,願與之和談,並可接受其以政黨身份參政。塔利班的態度也有所軟化,雖堅決不承認阿政府的合法性,但內部有一部分人表示願在美軍撤離的前提下參與對話協商。

美國國內部分觀點認為,美國撤軍有利於阿國內和平與民族和解。但樂觀的聲音並不是主流,多數人認為,美國讓出戰場優勢無疑會加大塔利班在談判中的底氣和要價,進一步激化阿根深蒂固的國內政治矛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