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次七夕情人节过完了,您知不知七夕在明清时代有多流行?

一年一次七夕情人节过完了,您知不知七夕在明清时代有多流行?

旧时“七夕”前后,各戏院都竞相演出以牛郎织女故事为题材的节令戏。

牛女故事正式进入戏曲是在明代。杂剧《渡天河织女会牛郎》,直接描写了牛女故事。《明代杂剧全目》中还有《鹊桥记》,可惜剧本未传下来。写牛女故事比较好的戏曲是才女梁孟昭创作的《相思砚》,作品借家喻户晓的牛女故事作为引子,以“相”“思”两砚做爱情的枢纽,让他俩现身说法,在人间实现团圆的夙愿,颇富浪漫色彩。

清代是牛女故事戏曲化的辉煌时期。据说舞台上常演的《天河配》就编演于清末民初。《天河配》写的是商人张有才兄弟同居,张妻嘎氏挑唆分家,其弟牛郎只分得老牛一头。哪知此牛乃金牛星下界,他教牛郎去天河窃取天孙织女的衣服。牛郎遂与织女相遇、相知、相爱,后二人成婚,男耕女织,生下一双儿女。数年之后,王母召织女回天界,牛郎携子女追赶,却为天河所阻。王母允许他们每年七夕相会,届时,百鸟搭成鹊桥,二人渡河相会。京剧大师梅兰芳于1921年曾演此戏于吉祥茶园,剧中设计了摆七巧图、莲池出浴、鹊桥相会等布景,在最后一场,从鹊桥下还飞出成百只鸟雀,一时传为美谈。《天河配》不仅有京剧,还有黄梅戏、评戏、豫剧、秦腔、河北梆子等诸多剧种,且不少地方戏还融进了当地文化的元素,从而使这一古老传说活跃在各地舞台上,深受民众的喜爱。如果翻开上世纪四五十年代的报纸,在七月份的戏曲广告中不难发现“戏班争演《天河配》”和“满城争看《天河配》”的盛况。另外,每到“七夕”,清代宫廷专门演出戏曲《七夕承应》《七夕佳辰》《双渡银河》等。

《长生殿》是清代戏曲创作大家洪升的代表作,讲的是唐明皇和杨贵妃的故事,照整个情节讲,似乎和“七夕”没多大关系。就因为这位风流皇帝和宠妃杨玉环七月七日之夜在长生殿上对天盟誓,愿生生世世结为夫妻,是有感于天上牛郎织女七夕相会的故事。剧名叫做《长生殿》,正是取白居易的长篇叙事诗中“七月七日长生殿”句。在《长生殿》里,牛郎织女成为唐明皇和杨贵妃爱情的保护神,戏曲将牛女传说与李杨爱情巧妙融合,足见剧作家杰出的艺术匠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