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動啟停對於汽車來說究竟是“補藥”還是“毒藥”?終於有了結論

自動啟停對於汽車來說究竟是“補藥”還是“毒藥”?終於有了結論

隨著生產技術和科技的發展,如今在汽車上使用的科技配置變得越來越多,而很多新技術應用到汽車上之後,在實際使用的過程中,也在不斷的完善與進步。比如說自動停車這個功能,剛剛與大家見面的時候配合廣告宣傳,是何等的高大上,而今再看,其早已走下神壇,並且漸漸的沉澱到各品牌的中端車型中。

自動啟停對於汽車來說究竟是“補藥”還是“毒藥”?終於有了結論

不過在黑科技領域的優勝劣汰進化過程中,卻有一項技術爭議最大,一直以來都被人當做是最難以接受的雞肋,那就是"發動機自動啟停技術"。不可否認這項技術的初衷是好的,可是自從實裝之後,質疑與批評就從未停止過,有的人說這個功能會過度的消耗發動機的壽命。也有的人說會形成電泳,對電瓶和電路系統造成損傷。但不管怎樣,這項技術已經不是什麼高大上的配置,逐漸的覆蓋了更多中低端的車型中。

自動啟停對於汽車來說究竟是“補藥”還是“毒藥”?終於有了結論

首先來看看這個功能的設計理念,它的出現解決的是在城市道路中短暫停車時,例如等紅燈之類的,將發動機暫時休眠,利用電力維持車輛其他部分的工作,這種做法最顯著的作用就是可以減少在不必要的情況下怠速耗油。

自動啟停對於汽車來說究竟是“補藥”還是“毒藥”?終於有了結論

看到這裡,稍微瞭解一些汽車知識的朋友應該都能明白,這個系統工作的前提就是電力是否充沛,因為其內部複雜的傳感器會感知電瓶的電量是否能夠支撐下一次啟動,以及在發動機休息的時候電裡能否維持其他功能的正常使用。於是裝配這一功能的同時就考驗了電瓶以及啟動機部分的耐久程度,所以如今配備自動啟停技術的車輛,使用的都是加強型的蓄電池,價格比普通電瓶高出一倍有餘,那麼僅依靠這個功能省下的那點油錢,遠遠不夠更換電池時多出來的花銷。

自動啟停對於汽車來說究竟是“補藥”還是“毒藥”?終於有了結論

在以下幾種情況下,謹慎使用“自動啟停”功能

自動啟停對於汽車來說究竟是“補藥”還是“毒藥”?終於有了結論


1、市區交通高峰時段用車。堵車,紅燈,讓行,一個接一個,走三步停兩步,這個時候還是關了吧。根本省不下油,還影響駕駛感受。

自動啟停對於汽車來說究竟是“補藥”還是“毒藥”?終於有了結論

2、在坡道行車的時候,無論是上坡還是下坡,如果打開該功能,很可能因為某一次臨時的停車或者剎車踩的太死而導致發動機罷工,增加溜車的風險。

自動啟停對於汽車來說究竟是“補藥”還是“毒藥”?終於有了結論

3、在開空調的時候最好也要關閉這個功能因為,如果發動機停止工作的話,那麼製冷工作也隨之停止了,當電力不足以提供製冷需求的時候發動機又會重新啟動,這樣你的車就會在一直處在反覆啟動與停止的抖動中。

自動啟停對於汽車來說究竟是“補藥”還是“毒藥”?終於有了結論

4、雨季行車或經過積水路段。作為有經驗的老司機,都應該知道這個道理,在經過積水路段的時候最好保持低擋位高轉速,如果不幸熄火的話,千萬不要嘗試再次啟動車輛。可是如果忘了關閉自動啟停這個功能的話,那麼就很可能在一腳剎車之後,來一次自動操作流程,外加積水倒灌發動機套餐一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