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未都质疑司马光砸缸的真实性,专家用四字成语打脸

要说起司马光砸缸的故事,恐怕是没有人不知道,当我们用这个故事去赞扬司马光的敏捷和机智的时候,却有一位文物专家转换了视角,研究并怀疑起了这个故事的真实性,这位专家就是马未都。

马未都质疑司马光砸缸的真实性,专家用四字成语打脸

马未都是文物收藏和鉴赏方面的专家,以他多年来的研究,他认为在宋朝,以当时的生产技术还没有能力制造出足以淹死人的大缸,那种大缸是在宋朝之后才出现的。此言论一出,马上激起了许多专家学者的反对,其中有位名叫曹星原的教授就指出,其实早在唐朝时期很多人家里就有一种缸叫“太平缸,这种缸在制作上可以用石头或者陶瓷上釉,其大小足以装下一个人。当时的一个成语“请君入瓮”就很能说明问题。

马未都质疑司马光砸缸的真实性,专家用四字成语打脸

这个成语是说当时武则天派来俊臣去审问周兴,他深知周兴非一般手段能对付,于是假装好心请周兴吃饭,在宴席上,他故意询问周兴怎样才能让犯人快速招供,周兴说这还不容易?你把犯人放进一个大瓮中,用旺火在下面烧,用不了多久他自然就招了。来俊臣听后就说:那就请您进瓮吧!这个典故非常强有力的说明了早在唐朝时期就有了足以装下一人之大的缸了。其实不但是成语典故,就连文学作品中也可以找出蛛丝马迹,在水浒传中,武松打蒋门神的时候,就是将他扔进了缸中,这也算是一个小小的论据了。

马未都质疑司马光砸缸的真实性,专家用四字成语打脸

那么为什么马未都会有宋朝没有能力制造足以装下人的大缸的这种判断呢,那是他认为到现在都还没有发现相关的文物出土。其实这就是“幸存者偏差”了,因为在宋朝,无数历史和典籍证明其实是存在足以淹死人的大缸,但由于体积和材质等方面的因素导致了它们很难被遗留下来,能留存下来被我们看到的缸又都是小缸,所以就造成有的人错误的认为宋代在制造上是没有能力烧制出那么大的缸的。

马未都质疑司马光砸缸的真实性,专家用四字成语打脸

其实,无论我们看待哪一段似乎毫无悬念的历史,我们都应该以审视的目光,多角度的思考和判断,怀疑的精神是值得赞扬的,但我们怀疑的言论一定要建立在有充分的论据的基础上,否则不但无法揭开历史的真相,还有可能让事情更复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