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4次騙他,他仍幫助打敗袁紹,是真性情還是無奈?

曹操4次騙他,他仍幫助打敗袁紹,是真性情還是無奈?

​三國演義中有這麼一段,許攸原是袁紹的部下,他截獲了曹操斷糧的消息,大戰在即,就缺糧,這是軍隊的大忌,沒有吃的,士兵就會人心惶惶,軍心不穩,打仗怎麼能贏呢。但是許攸給袁紹獻計說這是打敗曹操的最佳時機,但是袁紹猜疑許攸,說以曹操的智慧,都已經斷糧了還不退兵,這是不可能的,其中必定有詐,許攸一看袁紹不是那塊料,就投奔曹操去了,曹操聽說許攸來投奔自己,連鞋子都來不及穿,就迎了出來,據《三國志》記載:曹操“不及穿履,跣足出迎,遙見許攸,撫掌歡笑,攜手共入,操先拜於地”,可見曹操對人才的渴望,以及他的熱情和謙卑,讓很多人甚為感動,死心塌地的追隨於他,

曹操4次騙他,他仍幫助打敗袁紹,是真性情還是無奈?

但從這一點來看,小編覺得,是許攸人品不怎麼樣了?如果袁紹聽了他的話,曹操就會被袁紹一舉殲滅,或者是打的曹操滿地找牙,就不會有以後的這些事情了,是因為袁紹不相信許攸,他才來投奔曹操,而曹操對他即熱情而且還非常謙卑,把他當成老朋友(小的時候確實是好朋友)。這就是人家曹操能成大事的原因吧。而許攸在接下來的事情中,表現就更差勁了,他明知道人家已經斷糧了,還故意問曹操有多少糧草,可以維持多長時間,曹操對一個剛投奔來到敵方的人,能說實話嗎,雖然他非常愛才,想要讓許攸留在他的賬下,但是這個時機,不說曹操,就是再笨的人,也不能把這樣重要的秘密告訴他啊,從這一點說明曹操奸詐,我認為是不對的,在當時那樣的環境下,曹操只能說能支撐一年,穩定軍心,是最重要的,還不知道許攸是真是假來投奔自己,就把自己的真實老底交出來,他不是sb嗎?我覺得這是任何一個人都應該這麼去做的,無可厚非,因為曹操不知道許攸已經摸清了他的老底,所以才一而再,再而三的騙許攸。這是高度的自我防衛意識。

曹操4次騙他,他仍幫助打敗袁紹,是真性情還是無奈?

有網友認為,許攸本是曹操小時的朋友,這次是真心實意的投奔,曹操應該以誠相見,不應該騙許攸,但也有網友認為,畢竟曹操已經多年沒有和許攸來往,況且之前一直是敵人,許攸在袁紹處的時候,也是想盡辦法要除掉曹操的,只不過是袁紹不信他而已,在這種情況下,曹操嚴守機密,是一種機警的表現。無可厚非。

許攸來之前,已經知道曹操斷糧的情況了,那麼,為什麼許攸還要明知故問呢?其實就是想考驗曹操是不是有誠意,但是作為一個控制幾十萬大軍的領導,怎麼會這麼容易就會相信一個剛來的,並且是從敵軍剛來的舊友呢,其實這裡還有許攸的一點小聰明,就是讓曹操承認已經斷糧,然後他再說出他可以解決這個問題,就會凸顯他的重要性,恩情就會大了許多,沒想到曹操最終才說出自己的真實狀況,饒了一大圈,又回到原點。這就是和聰明人打交道的困擾。

曹操4次騙他,他仍幫助打敗袁紹,是真性情還是無奈?

曹操這個人的性格無疑是多疑的,但是,多疑的性格不一定總是不可取的。對於一個統帥千軍萬馬的曹操來說,對許攸的突然造訪始終保持高度警惕,應該說是非常必要的。

從另一個方面說,曹操許攸是小時舊友,但許攸跟隨了袁紹,他們就是敵人關係,許攸為了消滅曹操給袁紹也出了不少的計謀,說明許攸也沒有說就當曹操是真正的朋友。曹操這樣對許攸,一點都不過分。再說了,許攸來的這個時候正是兩軍交戰的時機,怎麼能讓人不多想呢。如果稍有差錯,有可能就是萬劫不復。這個時候就應該謹慎謹慎再謹慎,不給許攸說實話是情有可原的。

曹操4次騙他,他仍幫助打敗袁紹,是真性情還是無奈?

由以上可以看出,曹操並不是奸詐之輩,而是警惕性比較高罷了,對待一個還不是很瞭解的人來說,能說的說,不能說的一個字都不能說。這是作為一個軍事家必備的素質。網友們怎麼看待他們兩個人呢?我們不能帶著有色眼鏡去看待任何一個歷史人物,應該遵循實事求是的原則。你們說是吧,喜歡請點擊關注,在下方留言評論說出你的看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