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微量元素占人体体重比例不到万分之一,却对健康十分重要

这些微量元素占人体体重比例不到万分之一,却对健康十分重要

这些微量元素占人体体重比例不到万分之一,却对健康十分重要

微量元素的那些事

生活中我们常常听到或看到“微量元素”,今天就把最常见的几种微量元素整理一下,各位宝妈可以选择性的科普一下哈。

什么是微量元素

微量元素在人体中存在量极少,通常指低于人体体重0.01%的矿物质。这些元素虽然含量少,但却是人体内不可或缺的生理活性物质,是人体有机结构中的必需成分,缺乏或不足均会影响健康,甚至导致疾病的发生。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共8种,包括碘、锌、硒、铜、钼、铬、钴、铁。

量虽少,作用大

微量元素虽然在体内含量低,但却发挥着十分重要的生理功能。由于人体不能自身合成微量元素,因此只能通过膳食或服用补充剂获取。儿童处于生长发育最快的时期,微量元素在他们的生长发育、抵抗疾病、维持各系统正常的生理功能中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微量元素——锌

这些微量元素占人体体重比例不到万分之一,却对健康十分重要

锌是我们了解最多的微量元素。锌在体内的含量仅次于铁,与孩子的智力发育、生长发育、组织修复、新陈代谢都有着密切关系。

如果锌缺乏,孩子表现为食欲不振,严重的会出现异食癖(文献报道中严重异食癖的表现有吃墙皮、土块、肥皂等等奇怪的东西,危害健康);还会导致儿童生长发育缓慢,身高体重达不到标准;免疫功能降低,孩子出现反复感染;智力发育延迟,学习能力下降,记忆力下降,注意力不能集中,常表现为学习成绩差。缺锌的孩子发质也受到影响,容易出现头发稀黄,还有的表现为皮肤粗糙、易发口腔溃疡、伤口愈合缓慢等。

微量元素——

这些微量元素占人体体重比例不到万分之一,却对健康十分重要

铁是人体中含量最多的微量元素,是合成血红蛋白和肌红蛋白的重要原料。缺铁直接导致血红蛋白生成减少,而血红蛋白是红细胞中的携氧物质,所以缺铁会导致红细胞生成障碍,进而出现贫血。

缺铁性贫血会影响孩子健康成长。缺铁最直接的表现是出现贫血貌(面色苍白、眼睑苍白、活动无力、心慌气短等),同时缺铁影响儿童活动能力、智力、机体抵抗力,其中对活动和智力造成的负面影响到成年以后都无法逆转。

微量元素——

这些微量元素占人体体重比例不到万分之一,却对健康十分重要

氟与牙齿的关系最为密切,氟缺乏会导致牙釉质发育不良,容易出现龋齿。幼儿可以采用牙齿表面涂氟的方法预防蛀牙、龋齿,一般一年涂一次。

有一些高氟地区由于水质中含氟较多,长期饮用可引起氟中毒和牙齿色素沉着,即“氟斑牙”。还可引起骨质异常致密、硬化,出现四肢、脊柱疼痛与变形,称为氟骨病,也应引起重视。

微量元素——

这些微量元素占人体体重比例不到万分之一,却对健康十分重要

碘缺乏与地域相关,在缺碘的地区,孩子容易出现碘缺乏。儿童青少年对碘缺乏比较敏感,可影响智力发育、身体发育、造成运动、视觉、听觉障碍,突出的表现是甲状腺肿大。碘缺乏最主要的危害是影响胎儿和0-3岁婴幼儿脑发育和体格发育,造成不可逆的损伤。

如果已经诊断为碘缺乏,应该遵医嘱服用碘制剂,如果目前还没有碘缺乏,但是生活在缺碘地区,可以食用加碘盐来预防碘缺乏。

如何科学补充微量元素

这些微量元素占人体体重比例不到万分之一,却对健康十分重要

家长们在生活中比较多见的是遇到缺乏铁和锌的情况。

中国儿童锌缺乏率为30-70%,各地区存在较大差异,与饮食习惯有很大关系。日常膳食中较少摄入海鲜、红肉的儿童,挑食的孩子,较容易出现锌缺乏。

临床实验室检查多采用血清锌的数值,但由于正常值范围较宽泛,有时候会出现实验室检查结果与临床表现不符的情况,一般以临床症状为主要诊断依据。由于锌营养素的安全范围比较宽泛,补充安全性高,建议有缺锌症状的孩子,给予补锌治疗,如果一个月后症状有所改善就证明孩子确实缺锌,可以继续补充2-3个月。需要说明的是,由于锌、铁、钙均为二价金属离子,在小肠的吸收部位相同,同时服用对剂量、比例的要求比较高,否则会影响吸收,因此当大剂量补充时,不建议同时补充。

铁剂的补充一般会根据血常规检查中的血红蛋白的量来判断,也可以在生命之初预防性补充。早产儿出生后2-4周按照每天每千克体重铁元素1-2毫克补充,足月儿出生后4-6个月后按照每天每千克体重铁元素1毫克补充,都能很好的预防铁缺乏。如果孩子不能耐受铁剂的味道,也可以采取间歇补充的方法,一周补充两次。

如果已经确诊为铁缺乏或缺铁性贫血,应按照每天每千克体重2-6毫克补充,直到血红蛋白恢复正常后,再继续补充2个月。需要注意的是在补铁的同时补充维生素C和维生素AD能更好的促进补铁的效果。缺铁性贫血对智力和体能的影响是不可逆的,因此一定要引起重视,注意定期健康体检。

虽然微量元素占人体体重比例很小,不到万分之一,但是能起到四两拔千斤的作用,是维持人体生理功能的必需物质,且不能自身合成,只能通过食物和补充剂供给。因此,家长在日常生活中要仔细观察,及时辨别早期变化,以免出现微量元素缺乏,对宝宝健康造成更严重的影响。

这些微量元素占人体体重比例不到万分之一,却对健康十分重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