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江和駱應鈞誰更像黃藥師?

冷靜的帥鍋


當然是曾江了!

駱應鈞版的黃藥師過於霸氣外漏,缺少了曾江版演繹的那種從骨子裡滲透到外面的狷狂,儒雅俊逸,亦正亦邪的氣質。


“乾坤五絕”中,最具魅力的就是東邪黃藥師這個人物了,舉手投足之間一股中老年魅力大叔的氣質盡顯,而且男女通吃。

黃藥師既不是那種野心勃勃,整天想著“王侯將相,寧有種乎”要成就一番皇圖霸業的野心家,也不是那種整天“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避世隱居的閒人。

他懂生活,會生活,而且至情至性。他對妻子馮蘅一往情深,以至於妻子去世以後十幾年都沒有續絃。他對女兒黃蓉的寵愛幾乎集中了天下所有父親對女兒能做到的一切。最牛奔的是他是個如亞里士多德般的集大成者,天文地理,琴棋書畫,五行八卦,甚至水利交通,農田灌溉無一不精,無一不曉。也正因如此,他能把這些愛變現,而不只是嘴上說說。他把桃花島建造的如同世外桃源,而且佈滿各種機關,以防止外人的貿然闖入打破他刻意營造的郎情妾意的氣氛;他甚至給女兒黃蓉DIY了一件南宋時期獨一無二的防狼套裝——軟蝟甲,以防女兒偷偷跑出去的時候被壞人欺負。妻子馮蘅由於兩次默寫真經內容勞累過度在生下黃蓉後撒手人寰。黃藥師痛不欲生,不願承認這個事實,多年來尋醫問藥對其進行醫治,然而終因人死不能復生而回天乏術。最後,他硬是製造了一艘堪比泰坦尼克號還華麗的大船,準備與妻子一起海葬。



他痴情、狷狂、高傲自負而又多才多藝。他既厭惡那些繁文縟節而對家人,對朋友又重情重義。面對迂腐的人的誤解和指責,他寧可承受這種莫須有的罪名也不願過多解釋,比如在煙雨樓一人挑戰全真七子的“天罡北斗陣”,比如面對自詡代表俠義精神的柯鎮惡的咄咄逼人,他不怕被上惡名,當然,他也有這種資本。

黃藥師一生經歷惡戰無數,卻能毫髮無損,甚至可以說是“萬花叢中過,片葉不沾身”,他幾乎就是用氣定神閒的身法走完了屬於自己的這段江湖路。


根據他的這種獨一無二的氣質,屬性來看,顯然,曾江版無論是在外形還是神采,氣度方面更接近於小說中的黃藥師,駱應鈞版則顯得有些外強中乾,勇武有餘,儒雅不足,缺少了一絲精神底蘊。


田獲三狐


這二人的黃藥師應該是人氣最高的兩位了。咱先別爭論,先看看金大俠筆下的黃藥師的形象。

黃藥師形相清癯,身材高瘦,風姿雋爽,蕭疏軒舉,湛然若神,身穿青衣直綴,頭戴同色方巾,文士模樣”-出於金庸小說《射鵰英雄傳》。

再來看看比較出名的幾版黃藥師形象:

82版《射鵰英雄傳》由曾江扮演。

95版《神鵰俠侶》由駱應鈞扮演。

03版《射鵰英雄傳》由曹培昌扮演。


從扮相上來說,03版射鵰曹培昌是最符合金大俠筆下的黃老邪形象的,面相清癯,身貌高瘦,文士模樣,形象氣質俱是一派高人模樣,似乎就是金大俠筆下那個精通天文地理,占卜星象,奇門遁甲,琴棋書畫的黃藥師,但黃藥師其人,“三分正,七分邪”,曹培昌老師總感覺略顯木訥,似乎演有點道骨仙風,而沒表現出黃藥師的狷狂與邪魅。


從“邪”字上來說,曾江老師無疑最佳,亦文亦儒,亦正亦邪,邪魅一笑不知虜獲多少射鵰迷的傾心。但黃藥師其人,雖七分邪,只三分正,漠視傳統禮教,但最重忠臣孝子,此乃大節。正因為骨子裡正到了極點,於是對世上迂腐正義、虛假正義也憎恨到了極點,不屑與之同流為伍,才有了故作的七分邪氣。從這點上來看,曾江老師塑造的黃藥師又少那麼一分清骨。


很多人對駱應鈞老師扮演的黃藥師持懷疑態度,“勇武有餘,儒雅不足”。實際上如果按照《射鵰英雄傳》裡面的標準確實如此,怎麼看駱應鈞扮相也不像能作出“乞丐何曾有二妻?鄰家焉有許多雞?當時尚有周天子,何事紛紛說魏齊?”這種如此精闢的駁斥嘲諷孔孟的文辭的文人,確實是勇武有餘,儒雅不足。但讀者忽略了一點,那就是駱應鈞老師扮演的黃藥師,是《神鵰俠侶》中的黃藥師。《神鵰俠侶》中的黃藥師因為遇到了楊過這個更加離經叛道的後生,彷彿孤寂了大半生終於遇到了臭味相投的人,相見恨晚,秉燭夜談,引以為忘年之交,甚至稱兄道弟,此時的黃藥師在這位後輩面前彷彿又迸發了萬丈豪情,而壓抑許久的狷狂蛻變成了豪狂。而駱應鈞老師的黃藥師恰恰符合此時期的黃藥師形象:由於多年心解已解(殉情的念頭也淡了+與徒弟們盡釋前嫌+外孫都3個了),壓抑了許久的豪情盡放,從以前的不近人情、不苟言笑,到現在的忘年交友、縱聲長笑形象,駱應鈞老師演繹的淋漓盡致。


所以,黃藥師的形象在不同時期是不同的感覺,曾江老師的形象更符合亦正亦邪、自信非凡的青壯年中年黃藥師,曹培昌老師的形象更符合獨居多年的清癯高人的暮年黃藥師,而駱應鈞老師扮相符合意氣風發,豪邁不羈的晚年黃藥師。此乃鄙人一家之言,各位看官若有不同意見,可在下面留言討論,不吝賜教!


止於至臻


2017年以前,我覺得黃藥師就是曾江,曾江就是黃藥師。

2017年以後,苗僑偉和曾江都是黃藥師。

其他的。。。抱歉了。


社會主義小書童


曾江版黃藥師是情懷,個人更喜歡駱應鈞的黃藥師。網上也有小眾說法,駱應鈞是“黃藥師專業戶”,曾分別出演《射鵰英雄傳》《神鵰俠侶》中的黃藥師。


在金庸小說改編的影視劇中,《射鵰英雄傳》和《神鵰俠侶》也是被改變次數最多的兩部小說之一。其中香港著名演員駱應鈞在94版《射鵰英雄傳》和95版《神鵰俠侶》中出演黃藥師。

(上圖94《射鵰英雄傳》劇照)

94版《射鵰英雄傳》中朱茵和張智霖分別飾演黃蓉和郭靖。其中駱應鈞飾演的黃藥師非常出彩,因此在之後的一年,出演95《神鵰俠侶》中黃藥師的角色。而這版《神鵰俠侶》也被稱為永遠的經典,總有人說“先入為主”,那麼95神鵰何解?在此之前,已經有多個版本的神鵰問世。

(上圖95《神鵰俠侶》劇照)

也是因為這版中黃藥師的扮相,也被網友稱為“最有仙氣”的黃藥師,自此雖然僅出演兩次黃藥師,卻被戲稱為“黃藥師專業戶”。

除此之外,駱應鈞還演過慕容博和金毛獅王謝遜,演的謝遜霸氣十足,慕容博老成奸猾,演什麼像什麼。

張鐵林被稱為皇帝專業戶,但是他演的乾隆在焦晃面前恐怕也是相形見絀。

雖然被稱為“黃藥師專業戶”,但是並不代表他的黃藥師就是演的最好的黃藥師,能與之匹敵的就是83版射鵰中的黃藥師——曾江

(左:駱應鈞 右:曾江)

論及“黃藥師”,你最喜歡哪一版的黃藥師?

(左:苗僑偉 右:黃秋生)


小屏窺人生


這才是最帥的黃藥師與歐陽鋒!!




Love田


曾江就是黃藥師,秦煌就是老頑童。黃日華就是郭靖。翁美玲就是黃蓉。苗僑偉就是楊康。星爺就是那個宋兵甲。老叫花子還是那個老叫花子。老毒物還是那個老毒物。連歐陽克也無法超越。紀念83版射鵰。經典。無法超越。


會心三笑又一笑


應該這個駱什麼的更像黃藥師

曾江不就是黃藥師嗎?

老頑童就是秦




哎呀我是安力滿嘛


黃藥師非儒,非道,非佛,非惡!他最大的特點是“邪”!

黃藥師是金庸武俠小說中的經典人物,不過要飾演黃藥師這個角色對演員來說,也是個巨大的挑戰。



“乾坤五絕”中,王重陽曾經參加科舉考試,也則曾舉義兵抗敵,亦儒亦道。洪七公扶危濟困,為國為民是儒!一燈大師勘破紅塵,普渡眾生時佛!歐陽鋒為非作歹是惡!

黃藥師博學多才,俊雅風流。他琴棋書畫五行八卦樣樣能行,吹拉彈唱醫卜星相皆能精通。黃藥師身上充滿這唯美的藝術氣息,他的武功彈指神通,碧波掌法,桃花落英掌,玉簫劍法,蘭花拂穴手等,這些武功不但招數精妙,威力巨大,而且講究使用者姿勢優美,形體優雅。

黃藥師非湯武而薄周禮,討厭拘泥禮法之人。他在江湖上我行我素,不顧江湖上所謂的規則,也不顧他人感受,被人冤枉也不願解釋。



黃藥師至情至性,愛妻之死痛不欲生。女兒不幸,他也是悲傷不已,高歌痛哭。他從不在意別人的看法,更注重內心的感受,有著魏晉之風。

黃藥師視名利為糞土,他挖空心思諷刺腐儒之論,同時又認為“忠孝乃大節,不是禮法”,襄陽大戰時,也為國出力。

曾江飾演的黃藥師英俊瀟灑,氣度不凡,骨子裡我行我素的名士派頭,但是曾江飾演的黃藥師太“正”,缺少“邪”氣。

駱應鈞飾演的黃藥師亦邪亦正,但是沒有表現出黃藥師優雅淡定,自命不凡,俊才風流的一面。



所以說,兩人飾演的黃藥師各有優缺點,不過從我個人喜好角度,我更喜歡曾江飾演的黃藥師。


我是一個小書蟲


黃藥師是金庸筆下的一個另類,自成一派,不同於一般的武夫,他是一個文化人,他是一個藝術家,上通天文,下通地理,五行八卦、奇門遁甲、琴棋書畫,甚至農田水利、經濟兵略等亦無一不曉,無一不精,同時還是一個痴情的人。

黃藥師不屬於正派也不屬於邪派,正中帶有七分邪,邪中帶有三分正,你很難把黃藥師和俠客聯繫在一起,當然也無法把黃藥師和大奸大惡之徒聯繫在一起。

黃藥師個性離經叛道,狂傲不羈。性情孤僻,行動怪異,身形飄忽,有如鬼魅。黃藥師漠視“傳統禮教”,然卻最敬重忠臣孝子(此乃大節)個性行事瀟灑。

這樣的一個人物,最難演繹出來。

演過黃藥師的演員有很多,但被提及最多的是曾江和駱應鈞,這兩位也是演黃藥師最多的。

客觀來說,曾江和駱應鈞雖然演技精湛,但對於飾演黃藥師這個角色,還是都有一些短板。

曾江的形象很不錯,飾演奸角很多,自帶氣場,本身是個很自負的人,控制慾也很強,這一點接近黃藥師,但是總覺得缺少一些什麼,可能是缺乏一些中國古代文人的氣質(曾江本人是美國伯克利加州大學畢業的,在娛樂圈是屬於高學歷,很西化,和中國古代文人的氣質有些不符)。

駱應鈞的眼睛很大,給人的感覺是有點兇狠,駱應鈞的黃藥師也是用這種自帶“兇”的那種氣場演繹原著人物中的狂傲不羈。跟原著人物氣質相差很大。駱應鈞的形象適合演梟雄。

如果只比較這兩位,曾江的黃藥師更接近原著,要勝過駱應鈞。

氣質上跟黃藥師最接近的是姜大衛,姜大衛在《射鵰英雄傳之九陰九陽》中飾演黃藥師,姜大衛的氣質冷傲,相貌英俊,眼神中可以讀出很多信息,最迷人的是他的笑容,姜大衛的笑容中帶著一絲邪氣,很是好看,據說當年拍戲的時候導演長長限制他笑的次數,因為姜大衛實在太愛笑,又笑得實在太好看。姜大衛是天生的適合拍武俠劇的演員,從浪子到宗師,姜大衛總是能演繹得很出色。

苗僑偉在新射鵰裡飾演黃藥師,苗僑偉很有型,演技當然也是沒的說,但少了一分書卷氣,這也是很多演員的通病。

黃秋生的黃藥師,不知道是不是得罪化妝師了,黃秋生的性格跟黃藥師倒是接近的,本身也很文藝,吹拉彈唱,還喜歡讀詩,可是這個造型真不像黃藥師。

李銘順的黃藥師,眼神中少了邪氣,也缺少書卷氣,李銘順適合那種殺氣騰騰的角色,比如西門吹雪。

顧冠忠的黃藥師,典型的邵氏風格的畫風和裝扮,顧冠忠亦正亦邪,無論是大俠還是浪子,亦或是殺手,都能駕馭,但黃藥師這個角色,倒更像是道士。

陳惠敏的黃藥師,這個是最早的黃藥師,跟原著的氣質相差太遠。

於承惠的黃藥師,於承惠老師還是適合演大俠,不適合黃藥師這樣的角色。

演過黃藥師的演員有很多,但真正成為經典的很少。


又見葉飄零的飄零驛站


回答這個問題,主要看你對黃藥師的定位如何。 說到“東邪”黃藥師,就一定得提94版《射鵰英雄傳》曾江版黃藥師。黃藥師是《射鵰英雄傳》著墨不多的一筆亮色,書中的黃藥師上通天文,下通地理,五行八卦、奇門遁甲、琴棋書畫,甚至農田水利、經濟兵略等亦無一不曉,無一不精。可見金庸先生對這個角色的偏愛,也許要找一個楊過容易,可演好這麼一個老者著實不易。而曾江做的了:



駱應鈞版黃藥師也被很多人奉為經典,演技自不必多說,這兩位老戲骨都抓住了角色的特點——東邪的“邪”。 但私認為曾江版黃藥師略勝一籌,因為黃藥師的“邪”不僅體現在狂傲不羈,性情孤僻,行動怪異上,更重要的一點是他漠視傳統禮教,在俗人眼裡是離經叛道之輩,相較於老實木訥的郭靖,更添一份瀟灑豁達。也許曾江從骨子裡就是這種人,所以他演的黃藥師自帶這種骨風。而駱應鈞版邪氣有餘,卻瀟灑不足:

當然,自金庸先生成書以來,黃藥師影視版本不下二十多個,若只一味追捧曾江版或駱應鈞版而對其他版本鄙視或不屑一顧,對其他演員來說頗有些不公平。這裡不得不提到一個版本 ,那就是姜大衛版——他在《九陰真經》中飾演的黃藥師:

《九陰真經》這部劇真的算得上TVB武俠劇史上一朵奇葩,雖然是TVB原創“射鵰前傳”三部曲中的一部,本該是金庸武俠的衍生劇,卻充滿了古龍的風格,片子基調灰暗,鏡頭細膩、流暢,打鬥虛實交加,對白精煉,剪輯手法可以稱得上完全電影化,甚至有人一度懷疑這部電視劇是出自王家衛之手。去網上查了一下這部片子首播時間是93年,那就是說拍攝時間至少比《東邪西毒》早了兩年,真的是不得了(說不定墨鏡王就受了此片的啟發呢?)!

如此特殊的片子,就一定要找一個特殊的主演,既然講的是九陰真經的故事,東邪黃藥師是絕對的主角,這麼一個在書中只是配角就極具魅力一個人物,若展開來去演繹,何人可當此重任?姜大衛版黃藥師橫空出世:

說真的,當我知道姜大衛居然演過黃藥師時,著實吃了一驚——他當時已經四十七歲了,若按小說中黃藥師這時的年紀,年紀未免有點大;若以曾江版黃藥師為例,又顯得年輕。這個時期的他的影視角色大部分以溫潤如玉的君子或悲天憫人的一代宗師形象示人,跟“邪”這個氣質想象的隔的也太遠了點 ,雖然他“豔絕東南亞”時,邪魅一笑著實勾人的很:



可整集看了下來,好吧,我承認我被打臉了——我實在想不出有誰能比姜大衛更適合“黃藥師”這個角色。並不是說其他“黃藥師”不好,而是《九陰真經》中的黃藥師也真的只有姜大衛才演繹的出:

東邪的“邪”是跟“離經叛道”掛鉤的。開篇,他要乾的第一件事就“離經叛道”——殺自己的師傅。他屹立在風雪中,給人們留下一個堅韌孤獨的背影,緩緩地飲下一口酒後以酒洗劍,衝進去不管不顧地一通廝殺,——十年前他的師傅趙不凡為了霸佔他的師妹而害死了她,將他逐出師門,他立下重誓定會回來取師傅的首級給師妹報仇。十年了,他如今學成歸來就是來討債的。追至少林寺與兩位高僧對決時,他明明可以取他們的性命,卻想起了師妹遺言:當你想殺人的時候,你想一想我。他迅速收手,漠然離去,只在與柳溶月飲酒咳出一口血吐在酒杯裡,然後飲下:

他的傷痛同他的驕傲一樣,從不輕易與別人分享。

雖有紅顏知己相伴,但黃藥師大部分時間都是落寞的,他在聽雨樓聽雨聲點點,看花開花落,吹碧海潮生曲。如果說這部劇值九十分,配樂絕對提供了三分之一的分數,比如這首碧海潮生曲,在以往的認知裡,碧海潮生曲對黃藥師來說是絕招,是武器,是索人性命的音符,但在這裡凸顯只是這個男人的寂寞。有人說姜大衛版黃藥師身上有股沉鬱的氣質,他幾乎可以稱得上完美: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武功高強,無一不精。可他是人,一個活生生的人,試想這樣的一個男子在月下吹簫時眉宇間那一抹孤獨寂寞,倒真叫人心疼,更要命的是這對小女生來說更有致命吸引力:


所以老天讓他遇到了馮蘅,這裡的馮蘅不是江南絕俏,是金國的公主,眾人搶奪她的目的很簡單:想用她換九陰真經的藏寶圖;黃藥師搶奪她的目的也很簡單:用她換自己的師傅一條命。 黃藥師報仇的場景也是夠經典,大雨瓢潑中,面對刀光劍影,他一路衝了過去,可以聽到無數刀劍砍到他身上的聲音,他沒有躲閃,直到砍下師傅的頭顱,撿起包好,然後拉著馮蘅就走,沒人敢攔他:



第一次看這一幕時,心提到了嗓子眼兒,該死的音樂還搭配的特別好,急促的箏聲夾雜著莊嚴的鼓聲,輔以刀劍的血腥,黃藥師視死如歸,場面頗為震撼。

姜大衛整個表演是內斂沉穩,他從不輕易流露出一絲一毫的情緒,但在面對強敵時,他不屑一顧地勾唇一笑,“邪”氣由此而來——這就是“東邪”:


這樣的一個男子若是愛上一個人會怎麼樣?他和馮蘅在客棧相遇時,面對即將殺進來的追兵,馮蘅焦急地央求他帶自己走,這個男人卻不慌不忙地流露出一絲淡淡的笑容:

黃藥師:你是個姑娘 不應該哭

馮蘅:為什麼

黃藥師: 因為哭 就不漂亮了

馮蘅:他們來抓我了 快帶我走吧

黃藥師: 我不輕易為女人出手,要是真要我出手,就得跟我一生一世。

這樣的臺詞,我想就是由古天樂版楊過說出來,就算心裡情願,也要跳著腳罵他兩句色鬼,流氓。可是從黃藥師(重點是姜大衛!)口中說出來,還帶著不輕易露出的笑容,我卻有種觸電般的感覺。

他不會輕易許諾,因為許了,便要一生一世。

他不會輕易愛人,因為愛了,就要生死相隨。

唉!到底是誰向誰許了承諾,還能怎麼選,馮蘅的表情回答一切:


彈幕裡更狗腿:“世上還有這種好事,女主真是白賺啊!”

這部劇應該也是姜大衛女人戲最多的一部,導演一下子就給他配了四個絕色女子,但除了一開頭就死了的初戀師妹外,他對其他兩個女人發乎情,止乎禮。對馮蘅絕對專情不濫情,因為馮蘅是值得黃藥師痴情且長情的女子。

飾演馮蘅的梁佩玲褪去飾演任盈盈時的濃妝 ,以淡妝示人的她卻美得讓人覺得驚豔:


細細觀看時,竟有王祖賢版聶小倩的神韻:
看過這部劇的人應該不會覺得她不美吧。

私認為在劇中的四個女子中,馮蘅絕對排的上首位:對比風情萬種的柳溶月,馮蘅少了一分風塵,多了一分純潔;對比沉靜乖巧的紫煙,馮蘅少了一分聽話,多了一分聰慧;對比決然剛烈的蝶影,馮蘅少了一分決絕,多了一分堅韌。再輔以極深沉的溫柔和對黃藥師的款款深情,天哪!這樣的女子,只要是個男人都會愛上吧,何況黃藥師這樣歷經風霜,內心飽受孤獨寂寞的男人,因為只有這樣的女子才能撫平黃藥師那顆歷經傷痛的心:


無論從外貌還是性格,在劇中兩人都極登對的,試想這樣的一對璧人所產生的愛情是何其浪漫感人。當他們失散在海灘再度重逢時,沒有一句臺詞,兩個人的眼神卻叫人看得驚心動魄:






千言萬語不必說,一個眼神就足夠。

萬般思念不必訴,一個擁抱以滿足。

此刻出現的《碧海潮生曲》彷彿是為了慶祝這對戀人終於相聚時的喜極而泣。此後,黃藥師蕭聲中的寂寞孤獨暗了下去,平添了纏綿與柔情。

只是,這是一部一開始就知道結局的電視劇,馮蘅到底沒有和黃藥師一生一世,她註定為寫《九陰真經》,為了黃藥師而死:






黃蓉出生的那天,她走了。殘紅的夕陽映在她的臉上,她像是睡著了。她對黃藥師說的最後一句話是:″藥師,你取我的琴來,我還要為你彈奏一曲《碧海潮生曲》"她望著黃藥師離開的方向深情告白:“藥師,你知道嗎?我是有多麼愛你。”“阿蘅”他輕輕地喚她,只是她已經聽不到了,阿蘅再也不會醒過來了。我第一次在劇中看到黃藥師哭,沒有聲嘶力竭、沒有故作悲憤,有的只是對心愛之人離開的悲痛和新生命出生的無奈,如果以前是覺得黃藥師自作自受,可是此刻我淚目了:



這段無聲抽泣,讓人心碎。

黃藥師也第一次穿了黑衣,抱著黃蓉去祭奠馮蘅:


黃藥師:阿蘅,你離開我們已經三年了。

這三年來我們無時無刻都在想念著你。

蓉兒已經三歲了,她很聽話,跟你一樣聰明。

我很怕你寂寞。

我們今生雖不能長相廝守,我相信來世一定能夠在一起。

當看到黃藥師眼裡閃著淚光說很怕你寂寞時,我真的淚奔了。一個像在黃泉路上寂寞地等待,一個像在人世間孤獨地等老,只有死亡才能將他們團聚,而且在看國語配音版時,我聽到配音演員在唸最後一句臺詞時聲音裡分明有一絲哭腔。

到這時,我才相信,相信了金庸筆下那段纏綿悱惻的愛情是真的,如果沒有黃蓉,黃藥師是真的活不下去。

如果曾江版黃藥師是“桃花影落飛神劍,碧海潮生按玉簫”武功高強,亦師亦友的嚴父。

那姜大衛版黃藥師就是“蕭瑟平生只自知 玉簫忍按悼亡詞”,他演的“東邪”可能不夠“邪”,行為不夠怪誕,但他卻是所有版本中最孤傲和深情的,他詮釋出一個讓女子“一遇藥師誤終身”的完美情人。也難怪至今還有人犯花痴:“有情人若此,只活三十歲也甘願!”

所以說你認為那版黃藥師最好,就看你對黃藥師的定位如何。

以風雪開頭的故事最在風雪中結束,結局黃藥師抱著小黃蓉在飛揚的風雪中踽踽而行時,鏡頭卻轉到了黃藥師曾經的紅顏知己柳溶月身上。柳溶月算是這部劇一個很奇怪的角色,只在第一二集和最後一集出現。 我每次看到她時就想起來《東邪西毒》裡的張曼玉:


故事在她的一段獨白中慢慢結束(本來大可不必將這段獨白傳上來,但臺詞寫的真的太好了,私認為比《東邪西毒》裡張曼玉那段自白還悽美上三分)

柳溶月:藥師,那天你叫我為你釀的酒,我已經釀好了。

你誇獎我的指甲美,我也剪下來,一塊放在這兒留給你。

這間房自從你走了以後,它還一直空著沒有人來住。

我說過我一點都不瞭解你。

可是不知道為什麼,一個人在聽雨樓,過著花開花落的季節,忽然間好像完全瞭解你了。

那天你離開我的時候,我叫你不要再回來。

其實我的心裡多希望你回來。

可是現在無所謂了。

因為不論你回不回來,我永遠都不知道。

欠命的命已還,欠淚的淚已盡。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乾淨。

這部《九陰真經》的主要編導是李仁港,對,就是那個拍電影版《盜墓筆記》的導演。當我知道《九陰真經》是出自他的手時,眼珠子差點掉下來。不得不感嘆時代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