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行测各模块的解题思路,一次性放送给大家,快来学学吧!

实用行测各模块的解题思路,一次性放送给大家,快来学学吧!

今天,小编打算一次性地将公考行测的各模块解题思路分享给大家,让大家可以有的放矢地备考接下来的各个省份的省考。

数推题解题思路:

1.直接看出特殊数列的(质、合、奇偶数列...)

2.普通的做差或者二级等差、等比的;

3.3项或者4项演变的:C=B的平方-A 、A+2B=C...这些

4.平方、立方或者高幂数列加权:平方或者多次方后加减某个数的...(一定要熟记20以内平方、10以内

立方、5以内多次方)

5.相邻两项或多项加减乘除的:如1,1,5,13,41,()=>相邻两项相加=>2,6,18,54=>后比前都

是3倍,接下来是162,所以括号是162-41=121

6.自身变化的(自加,自减...)168+1+6+8这种...

或者拆项的1913,2115,2317这种(一般都是数值比较大,像上了3位或4位数那种的...其实这种类型熟

练了一般都可以直接感觉出来的...)

还有一种是化为分数的,比如:4,3,2,5/4,()=>4/1,6/2,8/4,10/8,(12/16)分子跟分母都有了一个

新的有规律数列.

7.长数列:一般考虑分组,或者首尾相加/乘...

8.转化为两数相乘形式,这两数分别是另一种数列:3,15,35,63,()=>1*3,3*5,5*7,7*9...这种。

9.全分数数列,如果不能直接看出规律,首先考虑通分,然后是倒数、后项比前项等等...

10.另外特别注意几个敏感数字:-7,26...这些,看到它们就应该立刻想到-2的3次方、3的3次方...

11.最后是1,1/x的这种数列,即是某个数的0次方,X的负n次方...所以前面一般跟着几个跟X相关的数字的几次方。如25,-3,(),1,1/9=>(-5)[sup]2[/sup],(-3)[sup]1[/sup],(-1)[sup]0[/sup],1[sup]-1[/sup],3[sup]-2[/sup]

实用的代入法:

1.直接用选项代入原题,试验次数不多的,就直接代:比较常见的是那种赢一场得x分,输一场扣y分,一共进行N场,求得多少分那种题目,当然还有很多,要注意快速观察;

2.比如碰上X比Y多10%,就可以直接选一个X的11倍的答案,其它的类推;

3.假设X:Y=3:2,而且选项都是整数,则答案肯定是3的倍数,其它的类推;

4.假如甲是乙的1/2,则甲+乙总数是3的倍数,依次类推。这个经常会运用到。

5.两数相等,其总数是偶数,4数相等--4倍...:比如题目只知道合唱团甲队里男女比例3:4,乙队男女比例4:3,而且两队人数相等,求整个合唱团人数,那么答案就优先选择偶数的;

6.比如根据常识来代的:浓液混合后浓度,介于混合前两个浓度之间。

片段阅读解题技巧:

片段阅读做的时候遵循一个原则,就是先看问题,接着看原文,再找选项。因为知道题目是属于哪种提问方式非常重要,很容易就会发生审题错误的悲剧...我自己把它们分成几种类型:普通概括、推断类、观点类、细节判断、指代、补充词语或句子、排序衔接、标题类等等;还是跟上面说的一样,我觉得最好根据自己的思路或习惯来进行总结,毕竟每个人想法都是不同的,所以这些大家就当做参考吧...

1.不管是哪一类的,都要注意一些关键词,最好在题本上面标一下,往往在这些词语的前后就是答案了,所以这样可以加快阅读速度。比如:

表示转折的:但是、可是、不过、却....

表示结论的:因此、所以,总之...

像“否则”这个反面词语,则应该着重注意它前面的内容;

前面一句话,然后出现“更”、“才”字的,要特别注意后面的内容;

还有表条件、表递进这些关联词,等等...

找个比较典型的例题吧:

要想使中小股东的合法权益得到有效保护,完善投资者保护方面的立法并加强执法力度仅仅是其中的一方面,更重要的是,必须要在国有上市公司中尽快引入市值考核机制,将国有大股东利益与广大中小股东利益有机统一在一起。这段文字的主旨是:

A.必须保护中小股东的合法权益

B.必须尽快引入市值考核机制,有机统一大中小股东利益

C.在投资者保护方面,需要完善立法并加强执法力度

D.中小股东的合法权益根本得不到有效保护

这题算是比较简单的,当然也是比较有代表性的:首先看问题,知道这是个主旨概括类的题目,答案可以直接在原文找出,然后找关键词,“更重要”很显眼,标一下后面的内容,直接就可以得出答案是B了...这个也算是大众化技巧了,但可以自己多思考多运用,练熟了自然能快速地把题答出来。

2.大多数片段阅读都是集中在“主旨概括”跟“意图推断”这两种类型上,所以经常会混淆,主要是提问的方式不一样:

像概括类的提问偏向于说明的:这段话介绍的是、谈的是、讲述的是...

推断类的则经常带有“意”和“想”字:这段话意在强调、想表达的是、可以推出的是...

概括类的一般都可以在全文中直接找到原句,推断类的则相反,往往那些表达段落表面意思的句子,也就是选项里面照搬原文的,基本都可以排除...

3.观点类:提问方式一般是“作者认为、作者想表达的是...”这类题型突破口主要是一些关键词,像“我认为"、“XX专家认为...”后面的内容一定要特别注意。而且观点有正反面之分,所以也要多加留意,正面的通常会说“就像XX人所说的那样...因此...”通常“因此”后面的东西就是答案了;

反面则是要注意“大多数人认为...”等等之类的词语,后面经常就会加个“但事实上...”,所以看到这几个用在一起的词语,就得有一种感觉,注意到“但”字后面的内容...

4.具体细节判断类的,有点像资料分析里面那种很烦人的题目:就是4个选项,选哪个最符合或不符合原文意思那种的。需注意每个选项的每个字,这种题目经常会偷换概念,比如题目本来只是说某个政策对人民生活影响不太明显,但选项里面却说人民对有没有这个政策不是很在乎,这就是典型的偷换了,有时甚至是只偷换一个字,在考试中由于时间的紧迫,很难做到像平常那样悠闲地看题,很容易就会出现这样的错误,所以要特别的小心... 另外,如果是选那种不符合原文意思的,我都会从D项开始往回看...

5.太过绝对化的不选。出现什么“无论..都”“所有”“最”...这些都是过于绝对化,一般直接就排除了.

6.引入各种详细数据的,那部分直接粗略看过去就行,因为通常都是无相关的内容

资料分析解题思路:

1.估算和看尾数。这应该是用得最多,也是最基本的方法了,比如经常碰到的那种3298/43和4557/51就可以看成80和90,所以明显后者大。

2.化百分数为分数进行估算,比如2535*27%,这样一眼看上去就差不多是2535/4=600多,因为27%接近1/4,估算一般都是适用于选项相差大一些的情况,相差不大的最好还是细算。

3.经常会碰到说今年产值是X,增长率是t,所以去年就是X/(1+t),这个就可以转化成X*(1-t),实际上这也是一种估算,左边会略大一点点..

4.两年混合率增长公式:如果第二期与第三期增长率分别为r1与r2,那么第三期相对于第一期的增长率为:r1+r2+r1× r2;

5.跟片段阅读题差不多的,碰到太过绝对化选项直接排除,碰到选说法错误的,从D项开始看起;

6.条形图可以借助直尺工具,饼形图可以借助量角器来做题;

7. A/B+A,A/B-A两种类型比较大小的题目:

A,B同时扩大:根据增长率大小情况:A>B,比值增大,A=B,比值不变;A

A,B同时减小:根据减少率大小情况:A>B,比值减小,A=B,比值不变;A

8.“同比”:去年同个时期;“环比”:相邻的上一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