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历战争之四十七:请向一号哨位开炮

赵开红那张年轻英俊的脸庞再次浮现在指导员朱永泉眼前。

这位1980年入伍的老战士,当过副班长,代理过班长,后来党支部决定让他当战士,他毫无怨言。连队担任“军工”任务期间,赵开红冒着敌炮火抬伤员,送弹药,出生入死,毫不畏惧。不久前,他加入了中国共产党。现在,接受党考验的时刻到了,他一定能顶住!

亲历战争之四十七:请向一号哨位开炮

朱永泉走近报话机,用沙哑的嗓音大声命令道:“赵开红同志,一号哨位必须守住!你是共产党员,绝不能后退半步,死也要死在哨位上!”

“赵开红明白!赵开红明白!”回答清晰而又坚定。

赵开红跃回毫无遮护的哨位,侧身贴在一块石头上,一手握着冲锋枪,一手攥着手榴弹,圆睁双目,怒视前方。炮弹不断在他身边爆炸,弹片和炸飞的碎石打在他的钢盔上,叮当作响。他像一尊石雕,纹丝不动,直至壮烈牺牲。

战前,赵开红在他的日记里这样写道——

我是男子汉,我属于《第九交响曲》。我喜欢诗,也喜欢音乐。但如果共和国需要我去打仗的话,需要我献出美丽的青春的话,那么我就不当诗人或音乐家了,我就去当一名战士。我知道,战士的称号意味着牺牲,意味着有一天,在这个美好的世界上我也许不再存在,而阳光依然灿烂,生活依然喧闹,但我不会后悔……

这位年轻的共产党员默默地倒在了自己的哨位上。他的壮烈牺牲,为军人使命感这支千古不衰的乐章,又添加了一个凝重的强音符!

亲历战争之四十七:请向一号哨位开炮

钱灿贤并没有失踪。他坚守在自己的哨位上,凭借4箱手榴弹,巧妙地与敌周旋,一次又一次地把敌人的进攻打下去,打下去。

连队受领战斗任务后,党支部决定从党员骨干中挑选精兵强将组成突击队,当尖刀,打头阵。钱灿贤找了连长又找指导员:“我要求参加突击队!”“你凭什么条件?”“第一,我军事素质好,技术全能;第二,我体质棒,爬山速度快;第三,我不怕死,想立大功;第四,”钱灿贤加重了语气:“我虽不是党员,但我要求入党!”说着,他递给指导员朱永泉一份字体工整的入党申请书。

在火线要求入党,绝不是为了向组织索取什么,而只是多了一次为党为人民奉献和牺牲的机会。

就这样,钱灿贤作为唯一的非党员破例加入了第一突击组。

零时6分,祖国早已进入甜密的梦乡。决心孤注一掷的敌人,兵分3路,又一次向一号哨位反扑过来。钱灿贤连忙去摸手榴弹,糟糕!4只箱子全空了!他压低嗓门向二号哨位呼叫:“二号哨,二号哨,敌人上来啦,我的弹药用完啦,快支援,快!”

亲历战争之四十七:请向一号哨位开炮

守卫在二号哨位的副班长张苗生和新战士周俊忠听到钱灿贤的呼叫,急忙向冲向一号哨位的敌群投弹。但是,敌人太多了。借着照明弹的亮光,张苗生和周俊忠清楚地看到,有两名越军,穿着发白的烂棉袄,冲到了钱灿贤身边。在这情势危急的一瞬间,一号哨位上空升起了—团耀眼的火球,接着是一声天崩地裂的巨响。这不是炮弹,更不是手榴弹的爆炸声。副班长张苗生听得出来,新战士周俊忠也听得出来。他们想起了钱灿贤身上的那800克TNT炸药。那是进攻时绑在腰间,准备挖“地老鼠”时用的,一定是钱灿贤在危急时刻引爆了。

亲历战争之四十七:请向一号哨位开炮

是的,天亮后战友们看到,倒在哨位上的钱灿贤烈士,脚部和腹部呈开放性炸裂伤,手指上还套着一只拉火环。在他身旁,躺着两具残缺不全的越军尸体。

战友们在清理钱灿贤遗体时,发现了他口袋里的遗书——

受命之时忘其家,作战之时忘其身。人在阵地在,宁死也不当俘虏!

亲历战争之四十七:请向一号哨位开炮

越军在166号高地正面碰得焦头烂额之后,又把进攻的重点转向166号高地西侧的无名高地。

班长杨启良率领战士王超、吴春平、孔祥宝守卫在无名高地的一号哨位上。入夜以来,杨启良和战友们一起打退敌人3次进攻,至22时47分,其他3名战友先后负伤,哨位上只剩下杨启良一人。

指挥所里,焦连长和朱指导员目不转睛地盯着报话机。那里面不断传出杨启良用力投弹时喉咙里发出的“嗯嗯”声,以及清脆的冲锋枪的射击声。

“敌人又来啦,又来啦!”

“好,好,我叫你来,叫你来!”

“打退啦!打退啦!”

……

指挥所的空气随着杨启良的声音时张时弛,起伏跌宕。突然,杨启良“嗳哟”了一声。朱永泉的心猛的一缩:“杨启良,杨启良,你怎么样?是不是负伤啦?”

亲历战争之四十七:请向一号哨位开炮

“左大腿负伤,摸着有血,有点痛,不要紧,骨头没断,骨头没有断!”

“增援分队已经出发,你要坚持住,再坚持一小时就是胜利!”

“请放心,我能坚持,能坚持!”

一小时过去了,杨启良仍在坚持战斗。

“上来啦,又上来啦!嗯、嗯、嗯……”突然,杨启良提高了嗓门:“副连长,敌人太多,快开炮,快开炮!不要管我,赶快向一号哨位开炮!向一号哨位——开——炮!”

霎时,我猛烈的炮火在无名高地周围筑起一道火墙。重机枪吐着长长的火舌,拦住了敌人进攻的步伐。由5个战士操作的5门60迫击炮,比赛似的把一发发炮弹泻向敌群。

“打得好!打得好!敌人退啦!敌人退啦!”

亲历战争之四十七:请向一号哨位开炮

听到杨启良那熟悉的声音,指导员朱永泉想起了电影《英雄儿女》中的王成。王成是五十年代初人民军队一代英雄的典型形象,而杨启良这个来自黄岩蜜橘之乡的战士,就生活在自己的连队里。电影中的王成与敌同归于尽了,而杨启良还活着并守住了阵地。两代英杰,何其相似!

阵地上的伤亡在增加。增援分队遭敌炮火压制,前进受阻。此时,负责阵前指挥的副连长汤仁发又失去了联系。连指挥所的空气又一次凝固了!

汤仁发副连长的指挥位置设在无名高地上一个狭窄的自然洞穴中。哨位上不断出现减员,通信员、报务员全部投入了战斗。汤仁发再也待不住了。他弄了两箱手榴弹,告诉躺在这里的重伤员:“同志们,这些手榴弹给自己留着,万一敌人上来,我们就与他们同归于尽!”说完,他提着冲锋枪冲了出去。

亲历战争之四十七:请向一号哨位开炮

汤仁发来到4号哨位。黑暗中有两个敌人爬了上来,他手起抢响,一个长点射给他们送了终。

汤仁发又来到3号哨位。一群敌人正向这里涌来,他在心里叫了声“来得好”,—口气甩出去半箱手榴弹……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连长焦天成两道浓眉越拧越紧。老汤已经27岁了,去年就该结婚的,因为打仗,没结成。连队接受作战任务后,是他悄悄摸到敌阵地前沿20米的地方,观察了3天3夜,摸清了敌人的活动规律和8个火力点的位置,选择了正确的突击路线。拿下166号高地之后,又是他带领战士们构筑工事,设置哨位,阵前指挥打敌反扑。有他在,焦天成就有加倍的胜利把握。可如今,他到那里去了呢?是报话机出了故障?还是……

亲历战争之四十七:请向一号哨位开炮

“继续和副连长联络!”焦天成大声命令道。

“602,602,601呼叫,601呼叫,请回答,请回答!”

“我是602,我是602!”

是汤仁发的声音!焦天成眼睛—亮:“老汤,你到哪里去啦?我们都快急死了!阵地情况怎么样?”

“请放心,我还活着!”

不必多问了。老汤还活着,那就是说,阵地还在我们手里。

亲历战争之四十七:请向一号哨位开炮

166号高地上战斗仍在激烈进行。二号哨位上,班长沈兴汉、副班长张苗生、新战士周俊忠各据一方,沉着迎击敌人的进攻。

突然,敌人打来的一发炮弹落在沈兴汉和张苗生之间,沈兴汉被弹片击中,报话机被炸飞,张苗生也被气浪抛出老远。卫生员陈裕祥冲上来,不由分说,背起身负重伤的沈兴汉就走。沈兴汉扭过头来大叫着:“周俊忠,你一定要守住阵地,我马上就回来!”

新战士周俊忠连忙去寻找副班长。

黑暗中他摸到了张苗生的腿,摇了摇不见吭气,又顺着身子往上摸,一直摸到头部,感觉没有血,这才松了口气。

他抓住张苗生的两肩使劲地摇晃:“副班长,副班长,快醒醒,敌人上来了!”

亲历战争之四十七:请向一号哨位开炮

张苗生从昏迷中苏醒过来。他一跃而起:“别慌,放近了打!”

钱灿贤与敌同归于尽之后,一号、二号两个哨位就剩下张苗生和周俊忠两个人。子弹早就打光了,手榴弹也只剩下20多颗。这时,成群的敌人又朝他们扑过来。周俊忠急了:“副班长,敌人太多了,弹药快完了,咱们也和他们同归于尽吧!”

“别着急,还不到时候,一人留下两颗手榴弹,其余的省着用,尽量多坚持一会儿……”

“好,副班长,我听你的,需要与敌人同归于尽的时候,你喊我一声!”

亲历战争之四十七:请向一号哨位开炮

敌人靠近了。张苗生和周俊忠一会儿投弹,一会儿甩石头,6只装手榴弹的空箱子,也成了他们砸向敌群的武器……

一波敌人退下去,又一波敌人冲上来。周俊忠只剩下最后4颗手榴弹了,他一手提着一颗,腰间的子弹袋里倒插着两颗,连拉火环都已经掏了出来,在外边拖挂着。最后的时刻快到了,周俊忠作好了牺牲的一切准备。忽然,他听到身后传来响声,扭头一看,原来是增援的战友们赶到了。

“副班长,副班长,我们的人上来啦,我们胜利了!我们胜利了!”这个初次上阵就经受严峻考验的新战士高兴得哭了起来。

又一个白天和夜晚在紧张的战斗中匆匆过去了。三连的勇士们激战3个昼夜,不仅收回了祖国的土地,还打退了敌人从班到营规模的17次反扑,在光荣的连史上增添了惊心动魄的一页。

亲历战争之四十七:请向一号哨位开炮

1985年6月,中央军委授予我的老连队——二团三连“坚守英雄连”的光荣称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