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和欧洲的烹调文化有哪些特点?

亚洲和欧洲的烹调文化有哪些特点?

作者丨乘梦 主播丨阿成

《红楼梦》第四十一回,刘姥姥在贾府酒足饭饱之后,丫头又端上了两盒点心,每个盒子有两样。其中一盒里装的是一寸来大的蟹饺和奶油炸的各色小面果。

这些点心做得十分精致,就拿小面果来说,个个玲珑剔透,做成各色花样。

刘姥姥拣一个牡丹花样的,想吃又舍不得吃。贾母让她尽管吃,回头再送她一瓷坛子带回家。

她这才各色点心都吃了一些,就去了半盘子。

从曹雪芹为我们描摹的这一场景,可以看出富贵人家的饮食有多么精致,而这些是身为平民的刘姥姥见都没曾见过的。

那么,放眼亚洲和欧洲,这些地区的饮食又和非洲有什么不同点呢

各位书友好,带着上面的问题,让我们开始《烹饪、菜肴与阶级》这本书第三部分的共读,建议阅读本书第四章的内容。

亚洲和欧洲的烹调文化有哪些特点?


相比传统的非洲,欧亚各国的饮食,不仅种类丰富,而且有明显的等级差异。

比如中国,拥有八大菜系,还有各地的特色小吃。光是从稻米这种粮食出发,就能做出不同的食物,比如米粉、米线、米饼、米糕、汤圆等等。

再比如罗马,杰克·古迪在书中引用了一段关于贵族宴会的描述:“我们以为端上来是一只肥鹅,围绕着鱼和各种鸟类。”

事实上,所有这些栩栩如生的造型,都是厨师用猪肉做成的。

亚洲和欧洲的烹调文化有哪些特点?


我们可以想象宴会饮食的精致程度。

这些上层阶级,他们吃的不仅仅是食物,更是情调和品味。

就像我们前面提到的《红楼梦》中的贾府,他们的餐后点心都做成精致的牡丹花。

但是老百姓却只有吃粗茶淡饭的份儿,尽管粮食和各种食物的原材料主要由他们来生产。

正如中国民间谚语说的那样:卖盐的喝淡汤;种田的吃米糠;磨面的吃瓜秧;炒菜的光闻香。

还有一些食物是上层阶级的专属,正如杰克·古迪所说:天鹅献给英格兰皇室,蜂蜜酒献给埃塞尔比亚的贵族。平民是没有资格吃这些贡品的。

亚洲和欧洲的烹调文化有哪些特点?


另外,相比传统的非洲,欧亚各国出现了专业的劳动分工,厨师变成一份专职工作,而且通常是男性,他们烹制食物的工序也十分繁复。

从埃及那个时代起,欧洲和地中海地区的宫廷就任用男性厨师。在亚洲的一部分地区,宫廷厨师要出现更早一些,人数也逐渐增多,达到相当可观的程度。

比如中国明朝,朱元璋在位的时候,御膳房的人员最多时有6000多人,最少时也有3000多人,而且他们中间有更加精细的分工。

在非洲的大部分地区,女人烹制食物,不过是用水煮,有时候会熏和烤。但欧亚的厨师们烹制食物的工序就要繁琐很多。

拿我们前面说到的《红楼梦》中的蟹饺来说,制作起来就颇费功夫:

先要把螃蟹的肉剥出来,剁得粉碎备用,以猪油葱姜炝锅,放入蟹粉煸炒,再加点油熬透,然后加入肉松调和,再用淀粉勾芡,这蟹馅儿才做好。再用薄薄的面皮一个个包好,隔水蒸熟,方可出锅摆盘。

亚洲和欧洲的烹调文化有哪些特点?


一道点心的工序就如此复杂,那正餐的主菜就可以想象有多精美了。

都知道中国人对吃很讲究,要色香味俱全。单从“色”来说,厨师们不仅要会做菜,还要有美学情趣,比如把各种食物做成花鸟鱼等各种造型。这是非洲部落远远不及的。

最后一点,相比传统的非洲,欧亚各国有固定的用餐程序和用餐礼仪。

比如阿拔斯王朝时期,他们用餐之前在餐桌旁洗手,餐后在厕房洗手。

平民的饭菜都是一次性端上桌子。但富人会先得到一份菜单的预报,他们也不像平民那样用右手吃饭,而是有刀、汤勺和餐巾。

在开动以前,要先赞美神。有礼貌的人需要先请他的邻座先吃。吃饭的时候要保持安静。

亚洲和欧洲的烹调文化有哪些特点?


再比如中国古代,上层阶级吃饭的先后顺序也是有讲究的。

就拿《红楼梦》来说,贾母吃饭的时候,儿媳妇要陪在身边,但不能上桌吃饭,孙媳妇要摆筷子伺候。贾母吃完饭,这些人才能回到自己的房间吃饭。

另外,中世纪的英格兰贵族对餐桌礼仪也丝毫不含糊。吃饭的时候要小心不让食物残渣落得到处都是,身体不能靠在椅背上,要坐直吃东西,喝汤的时候才可以俯身。

在非洲,男人和女人们通常分开用膳,但只针对性别,不针对阶级。他们没有那么多繁琐的程序和礼仪,一起用手抓取食物。


亚洲和欧洲的烹调文化有哪些特点?


为什么欧亚各国与非洲在饮食文化上有那么多不同呢?其实,总结起来就是两条:

先进的农耕技术和文字的广泛使用。

欧亚各国利用牲畜和犁具来耕种土地,并且兴修水利,农田的灌溉得到保证。

另外,他们进行密集型的耕种,种植一年两收的农作物,土地的利用率和产量都是非洲不能比的。

农业的发展带来了大量的食物原材料,也导致剩余劳动力的出现,一部分农民有机会从事其他职业,比如厨师、商人、地主等。

商人可以带来各种本地稀缺的食物原材料,使得饮食的种类更加丰富,也使得财富在一部分人那里大量积聚。土地的私有制使得阶层分化也更加明显。

另外,就是文字的广泛应用

文字是食谱能够传承的载体。美食经过一代代的人不断改进得以流传下来。当然文字也使得阶层的分化更加明显。

没钱读书识字的穷人看不懂食谱,他们不仅饮食上落后于富贵人家,更重要的是思想也处于相对保守落后的状态。如此,不同阶层的差距就越来越明显。

说到这里,我就很能理解,为什么现在的家长普遍处于焦虑状态。他们害怕自家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确,一步落后要想再迎头赶上,就需要异于常人的努力。

个人的发展如此,家庭和国家的发展也是如此。落后的非洲就是输在了起跑线上,只能努力追赶那些发展更快的国家。

各位书友,今天的共读到这里就结束了。

我们前面说了欧亚的饮食特点,其中一个是制作程序很繁复,要想省时省力的解决饮食问题,工业食物是不错的选择。

那么像饼干、罐头、果酱等工业食物是如何兴起的呢?让我们期待明天的共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