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40年,铁塔银线织就大丰电网记忆

“快跳呀,快跳吧!”望着日光灯顶萤火虫般的启辉器,一家人急得团团转却又一点办法没有。40年前的大丰,不少通电区域电压偏低,就连基本的照明都难以保证。而今天,即使到边远的镇村,夜幕中登上任意一栋高楼四处张望,必定是万家灯火辉煌,整个城市流光溢彩。

大丰电网始建于20世纪60年代,当时只有2条单电源35千伏输电线路,10千伏输电线路迂回供电线路长,有些地方通了电也要遭遇“卡脖子”。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吹响了改革开放的号角,大丰电力事业也步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大丰史上第一座变电所35千伏刘庄变电所投运于1960年7月。但这座变电所的“可靠性”还敌不过两只小鸟。大丰供电公司企业志记载,“1974年11月12日,10千伏开关室母线桥穿墙套管搭接处,因两只野八哥嘻耍引起母线搭接处瞬间短路拉弧起火,开关室、控制室全部烧毁……直到1975年5月28日才全面恢复供电。”沐浴着改革的春风,这座变电所也在成长壮大。1983年11月、1984年6月,2号和1号主变压器相继更换;1992年10月,投入100万元实施扩建改造,有载调压主变压器、微机集控台等先进设备进入变电所;2002年2月,按照创建一流供电企业的标准,再度投资250万元进行设备升级,进入“无人值班”时代。

伴随着刘庄变电所“成长”,更多的变电所在卯酉大地“扎根”。1995年7月,裕民变电所建成投运,这是大丰第一座220千伏变电所;2014年5月,双草变电所成功启动,这是盐城仅有的5座500千伏输变电工程之一。目前,大丰地区共有35千伏及以上变电所40座(不含用户变电所)。其中,500千伏变电所2座,220千伏变电所6座,110千伏变电所19座,35千伏变电所13座,主变容量达796.42万千伏安。同时,110千伏扬帆、恒泰输变电工程正在建设。近期还将开工220千伏民丰、220千伏鹿港,以及110千伏城西、盐港、大桥等输变电工程。

双草变除了补足盐城中南部地区电网的变电容量缺口,提高区域供电可靠性,还承担着一个重要职能,就是为盐城新能源发电接入电网创造条件。大丰的新能源发电,一直走在全市、乃至全省前列。立足大丰风能优势,1985年4月,当年的方强乡引水地震测试台,就建设了一台100瓦小型风力发电机组,为地震测试仪器的稳定运行提供充足电能。2006年,中电投属下的中电国际新能源首先抢滩登陆我市,投资建设国家第三批风电特许权项目———江苏大丰200兆瓦风电场。经过两年半的日夜奋战,2009年10月18日,194台风机成功树立并正式并网发电,年上网发电量约41335万千瓦时。来自供电部门的信息显示,目前并网的有陆上风电、海上风电、垃圾发电、秸秆发电和光伏发电。

从变电所将电源输送到千家万户和城乡企业,离不开铁塔银线。大丰供电公司企业志还记载说,1985年,大丰才拥有35千伏架空输电线路12条263公里,110千伏架空输电线路3条140公里。但最新的统计数据是,全区境内共有220千伏输电线路28条628.59公里,110千伏输电线路34条531.5公里,35千伏输电线路34条404.22公里,10(20)千伏配电线路282条4613.5公里。增长的不仅是数据,更有群众的幸福感,随着供电半径的逐步缩小,站在灯下望启辉器闪烁的日子成了历史的记忆。

供电网络拓展,对供电服务提出了更高要求。目前,大丰建有14个供电所,15个供电营业网点。供电人将优质服务作为生命线工程,创新提供项目代理、电力体检等一系列特色服务,践行着“你用电,我用心”的服务理念。在由中国电力传媒集团主办的“让人民群众满意用电·寻找最美供电所”活动评选中,新丰、大丰港、白驹3家供电所光荣当选。大丰供电公司也被国家电网公司命名为“科技进步先进县”供电企业,被江苏省电监办表彰为“供电服务先进单位”。

记者采访发现,大丰电网发展也深深烙刻着沪丰合作的印记。1985年大丰乡镇企业局和上海农场黄海工业公司合作,成立了沪丰电力开发有限公司,共同运营1500千瓦汽轮发电机组。史料记载,设备投运仅4个月,就发电353.56万千瓦时。

电量指标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晴雨表”,在供售电量快速增长的同时,地方经济也在持续稳步增长。记者找到一组1985年的数据记录,当年大丰供电量1.44亿千瓦时,最高负荷3.05万千瓦。而今年1-10月份,大丰就已完成供电量53.32亿千瓦时,最高负荷达到109.54万千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