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40年,为什么是这些企业家上了黑板报

改革开放40年,为什么是这些企业家上了黑板报

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的大会上,被表彰的虽然只有数十人,但通过这一批人,我们可以看到那些更多更具广泛意义的各类企业家,他们都以自己的创业故事和成果,书写着中国改革开放40年来的壮美篇章。

改革开放40年,为什么是这些企业家上了黑板报

制图|企业观察报 牛小伟

|阅琅嬛

校对|谷红欣

有一批人,他们早年便背井离乡,在他国异地置办产业,其中相当一部分人还为民族独立及人民解放事业贡献过力量。

在40年前改革开放之初,又是他们带着对祖国人民的热爱,回应了国民对共和国经济发展、国家强盛的期待,响应政府改革开放的政策,率先拿出资金,投入到国民经济发展的活动中来。

改革开放40年,为什么是这些企业家上了黑板报

图:来源网络

其间,他们多方奔走,号召更多的华人华侨回乡投资和发展;他们还不吝分享多年积累的经验和智慧,为经济的繁荣向中国政府建言献策。

更难能可贵的是,在发展经济之余,他们拿出积蓄,不计回报,在祖国各地积极办学,投身到国家发展的长远大计——教育事业中来。

他们就是以马万祺、曾宪梓、霍英东为首的港澳台商和境外华商。

有一批人,他们是国民经济发展的中坚力量,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支柱企业的经营者、管理者。

他们有理想,有担当;勇于面对挑战,善于改革探索。他们率先把脚迈进了市场化的大潮,在市场化的过程中,不断尝试并解决了多数面临的难题。

在这40年里,他们有的人大胆地进行了制度革新,在大破大立中发展并完善出了一套与所在企业相适应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管理体系,解决了同类企业在体制改革上面临的难题;有的人积极探索国际间合作的新模式,推进了相关产业的国际化经营,在持续同国外的伙伴沟通和合作中让企业逐步发展壮大,搭建了中国对外开放的各种平台;有的人则甘于寂寞,在自己的岗位上几十年如一日地钻研技术,改进工艺,不断创新,为中国标准的订立挥汗洒血。

改革开放40年,为什么是这些企业家上了黑板报

许立荣 中远董事长 图:来源网络

他们就是以许立荣、陈日新、罗阳为代表的中国国有企业掌门人。

有一批人,他们或迫于生计,或不甘平庸。他们敢拼、敢闯,在改革开放的过程中,种下了为数不多的第一笔资金;浇灌了自己的全部精力及热情;收获了常人难以企及的财富。

改革开放40年,为什么是这些企业家上了黑板报

马化腾(左) 马云(右)图:来源网络

可以说,他们对市场有着与生俱来的敏锐“嗅觉”。靠着这种“嗅觉”,他们在市场中不断摸爬滚打。有不少人也曾“摔过跤”,也交过不少“学费”,但是他们仍然靠着不愿放弃的这份执着、妥善的管理以及惊人的运气一步一步爬到了市场这座大厦的顶层。

现如今,他们创办的企业已经成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在创造社会财富的同时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

他们就是倪润峰、南存辉、李东生、李书福、张瑞敏这类人,他们有着一个共同的称谓——中国民营企业家。

改革开放40年,为什么是这些企业家上了黑板报

张瑞敏 图:来源网络

有一批人,他们成功遇见到了位于世界的东方一直“沉睡”着一个巨大市场,而且他们也预感到了这个市场正在“苏醒”,因此他们毅然决定帮助它,并让它重新融入世界。

在这一过程中,他们不仅带来了巨额的资金、先进的技术、优秀的人才,也带来了世界领先的企业生产、销售、管理方法和最新的经营理念。

他们还通过自己的人脉和合作伙伴网络共同协作,加快了这个巨型单一市场同世界市场相融合,更打开了发达经济体市场的大门。

他们还化身为“桥梁”,拓展了西方政府、企业及个人对这个东方市场的认知,加深了他们的了解。

他们就是阿兰·梅里埃、斯蒂芬·佩里、松下幸之助这样的老牌西方企业的管理者。

∙ END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