筷子漫谈|毕有话说

(♬ 点击上方绿标聆听毕老师朗读本期节目)

筷子漫谈|毕有话说

筷子漫谈|毕有话说

大家好!我是毕老师。今天我和大家来讲一讲我们生活中最熟悉的一件东西——筷子。

我们都说“民以食为天”,一个人活着,就得吃饭,吃饭就离不开餐具,对于我们中国人而言,最重要的餐具就是一双筷子,而筷子最早也确实是由中国人发明的。

筷子漫谈|毕有话说

在中国古代,筷子被称为“箸”或“梜”

,从这两个字的偏旁部首可以看出,筷子起初都是用竹子或木头做成的。考古研究认为,远古时期,人们学会了使用火,就把食物经过烧烤,煮熟之后再食用,因为食物烫手,不能直接用手抓取,于是人们就地取材,把地上的小树枝、小竹条或细长的动物骨骼经过简单的削制,就可以用来夹取食物了,就这样,慢慢地形成了我们今天使用的筷子。根据历史记载,汉朝以后,筷子就被咱们中国人普遍使用了,一直到现在还在用。所以说,中国人使用筷子的历史是非常悠久的。

筷子漫谈|毕有话说

至于这个“箸”或“梜”,后来为什么又演变成了“筷子”呢?大家知道,古代的人出行,都是要走陆路或水路的,那时候还没有飞机呢。陆地上可以自己走路,或者骑马坐车等,而水路则必须坐船了,你总不能游着去吧?那时候的船,都是用木头制造的,不像现在都是钢铁制造的。到了隋朝末年,隋炀帝开凿了京杭大运河,对中国南北地区之间的经济、文化的发展与交流,起了巨大作用,很多原先要陆地运输的物资,现在可以改走水路了,而走水路就离不开船舶。

很多人也喜欢坐船走水路,因为走陆地经常会被山岭或者河流阻隔,不如直接走水路来得轻松通畅。只是那时候的船开得没有现在的快,一个人上了船,距离远的要好多天都住在船上,吃饭睡觉的问题当然也在船上解决。

筷子漫谈|毕有话说

船家开船,最希望的是顺风顺水,尽快到达,而最忌讳最不喜欢的就是一个“箸”字,因为这个“箸”字的谐音就是停住的“住”或者蛀虫的“蛀”,船停住了无法开动,就没有生意可做;而木头做的船,最怕的是被蛀虫给蛀了,那可是要出现漏水甚至翻船的大事故的。所以这个“箸”字对船家来说真是太不吉利了,怎么办呢?聪明的船家想出了一个办法,为了图个吉利,就反其意而用之,把箸称为“快”,快快地到达目的地,这样他才有很好的收入,又因为这“快”很多都是竹子做成的,于是就在“快”字上加了个竹字头,便称为“筷”了,这就是从“箸”变成 “筷子”的历史。

筷子漫谈|毕有话说

说了筷子的来历,我再说说筷子的构造和使用。作为中国人重要的餐具,它的构造和使用都有不少的讲究。

第一,筷子的标准长度应该是七寸六分,象征人的七情六欲,七情是指喜、怒、忧、思、悲、恐、惊;六欲是指眼、耳、鼻、舌、身、意。筷子做成七寸六分的用意是提醒人们,要懂得克制自己,言行举止符合礼节,要控制自己内心不好的欲望。另外,七寸六分也是经过反复试验的最佳长度,使用起来比较顺手,方便进食。

第二,筷子一头圆一头方,象征着天圆地方,而手拿筷子时则形成天、地、人“三才之象”。中国人凡事讲究“天地人和”,筷子的制造与使用也蕴含着这种传统哲学思想在其中。

第三,不同于西方人使用的刀叉,中国人的筷子都是成双出现,成双使用的,这其中也暗含着深刻的阴阳之道。太极为一,阴阳为二。使用筷子时,一根动,另一根静;动为阳,静为阴,暗合了阴阳两仪之象。一分为二,代表着事物的两面性;合二为一,则代表了阴阳互补相辅相成。

筷子漫谈|毕有话说

历史上,人们还赋予了筷子很多的文学意义。

唐代大诗人李白的《行路难》第一首中,有一句“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诗人借用筷子,表达出他因受权贵排挤,无法施展自己的人生抱负而食不下咽的苦闷抑郁心情。明代文人程良规的《咏竹箸》为筷子唱了一首赞歌:“殷勤问竹箸,甘苦乐先尝。滋味他人好,乐空来去忙。”

诗歌用拟人化的手法赞颂了筷子乐于先尝甘苦,再让他人享用,毫不吝惜劳累的无私奉献精神。清代著名文人兼美食家袁枚也曾经写过一首关于筷子的诗《咏箸》,读来非常有意思,他写道:“笑君攫取忙,送入他人口。一世酸咸中,能知味也否?”诗人用筷子来比喻人,意味深长。这其中既有同情,又对世人为了追逐名利而失去自我做了深刻的讽刺。

听了上面的讲解,当你再次拿起筷子时,能否感受到我们中华文化的悠久与厚重呢?

毕老师认为,我们的传统文化,不仅是写在书本中的文字,也是渗透在生活中的种种细节,就比如今天讲的筷子。一双筷子,就像陪伴在你身边的亲人或是朋友,不论甘甜苦涩都愿意和你一起承担和品尝,让你懂得亲情友情的可贵。而在我们的一生中,需要品味的不只是食物,还有生活本身,让我们珍惜每一个拿起筷子安心吃饭的日子,也珍惜每一段有亲人朋友相伴的温暖时光。

今天毕老师就讲到这里,咱们下期再见。


筷子漫谈|毕有话说


筷子漫谈|毕有话说

下期预告

你也喜欢看四大名著中的《西游记》吧?

你是不是最喜欢齐天大圣孙悟空呢?

你知道孙悟空的原型是谁吗?

敬请期待下一期

《齐天大圣》

下期(11月20日 周二)

不见不散!

筷子漫谈|毕有话说

筷子漫谈|毕有话说

本栏目作者 毕 文 侠

历史掌故,经典诗词,

毕有话说,且听新解。

《未来作家》首档可以听的

文学知识趣味解读栏目,

给你一个新的角度,

助你开拓语文视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