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6.自身有汙點心再誠也不靈

季氏旅於泰山。子謂冉有曰:“女弗能救與?”對曰:“不能。”子曰:“嗚呼!曾謂泰山不如林放乎?”

46.自身有汙點心再誠也不靈

這句話說的又是有關“季氏”的事兒,“季氏”就是當時魯國的三大家族之一的“季孫氏”,也是當時的三大諸侯之一。這句話一開頭說了這樣的一件事兒,“季氏旅於泰山”,“旅”不是旅遊的意思,在當時的“周禮”中,“旅”是祭祀的意思,凡是國家有災難的時候,一國國君要帶著文武大臣,去“旅”天,也就是祭祀上天,祈求天地顯靈,保佑國家平安。

在魯國,當時“旅”的地方是泰山,就是到泰山山頂上去祭祀。泰山最高處,也就是主峰名叫玉皇頂,海拔1545米,整座泰山氣勢雄偉磅礴,號稱“五嶽之首”。泰山非常高,古人認為泰山是離天最近的一個地方,所以他們要去泰山祭祀上天。按理說,去泰山祭祀本來是國君的事兒,可現在呢,季氏卻“旅於泰山”,一個諸侯竟然跑到泰山山頂去祭祀,這顯然是一件違背禮的事兒。

46.自身有汙點心再誠也不靈

通過上面的幾個小節,我們可以看出來季孫氏這個大家族,經常做一些和禮相違背的事兒,像什麼“八佾舞於庭”、“以《雍》徹”,這次又是“旅於泰山”。季氏旅於泰山,“子謂冉有曰”——孔子對弟子冉有說:“女弗能救與?”你不能去挽救一下這個季孫氏嗎?暗含的意思是,你不能去勸阻一下季孫氏,讓他們別這麼幹了嗎?

講到這兒,大家可能會有疑問,季孫氏是魯國的三大家族之一,在當時屬於貴族,可以說是魯國的一大諸侯,那孔子為什麼讓學生冉有去勸阻呢?據說冉有這位同學多才多藝,擅長處理國家大事,而且他跟孔子學習的專業就是祭祀,更重要的是冉有是季孫氏的家臣,也就是輔佐著季孫氏,所以孔子這才讓冉有去勸阻,那冉有是怎麼回答的呢?對曰:“不能”,冉有回答很乾脆,不能,孔子聽完之後,發出一聲長長的感慨:“嗚呼!曾謂泰山不如林放乎?”

46.自身有汙點心再誠也不靈

咱們在上一節講了“林放問禮之本”,“曾為泰山不如林放乎!”——難道你們認為泰山還不如問禮之本的林放嗎?林放是一個小人物,一個小人物既然都能問到禮之本,他肯定是一個重視禮、懂禮的人,難道你們那些大的諸侯、貴族以為泰山還不如一個小人物嗎?意思就是說泰山更懂得禮,哪能隨隨便便就接受你們的祭祀!你季孫氏遇到災難竟然去泰山祭祀,你以為泰山會保佑你們這些違背禮、破壞禮人嗎!這就是“曾為泰山不如林放乎!”的意思。

通過這段話,我們應該注意,各個時代有各個時代的規矩、禮儀和規範,古代有古代的禮,咱們現代也有現代的規矩,不能說以現代的觀點看過去,就隨便的稱古代的禮為封建糟粕,任何時代的禮都有各自的時代背景,我們不能隨便評價,比如我們就不能說孔子是死腦筋,天天揪住一點兒違背禮的事兒就不放,因為在孔子那個時代,違背禮的事兒看似挺小,可反映出的問題卻很大,因為在當時禮是社會的根本!


分享到:


相關文章: